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沒有物品所有權的概念,所以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拿走,而且很多家長也反映自己家的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或者拿別人的東西,用了很多的方法引導,效果並不是很好,這讓很多家長十分

苦惱,其實孩子喜歡搶東西,也是有原因的。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或拿別人玩具背後有因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或者拿別人東西,有家長引導的問題,也有孩子自身發展的問題,家長都需要了解和注意。

  • 家庭因素

溺愛孩子:由於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所以對孩子都十分寵愛,要什麼給什麼,從不讓孩子失望,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一種習慣,就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直接去拿,不管後果。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不滿足孩子:還有一些家長做的剛好相反,從來不滿足孩子的要求,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孩子,和孩子說“不值得買!”“沒帶錢!”“你做了什麼好事再給你買!”,孩子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通過動手去搶的方式來滿足自己。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得不到關注的孩子: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都不夠,工作忙或者別的原因無法陪伴孩子,這樣的孩子很容易通過搶別人東西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重視,因為很多家長都會關注孩子“壞”的一面而忽視“好”的一面,這是一種心理戰術。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 孩子的發展問題

佔有慾:1歲半到2歲的孩子開始出現佔有慾,這個時候孩子會認為自己看到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所以搶別人的玩具只是拿自己的,而不是拿別人的。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物權意識:2-3歲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時候的孩子知道東西的所有權,但又處於自我中心化的階段,所以還是喜歡搶別人的東西,只要自己滿足就好,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自我控制力不足:還有的孩子即使到了3歲以上,自我控制力不足,經常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進行區分,同時還認為自己喜歡或者需要的東西就可以拿過來,並不需要別人的同意,也沒有形成“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的觀念。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家長處理不好會傷害孩子

  • 立即制止

有一些家長還是比較“正義”的,看到孩子有這種情況會立即制止,並將玩具還回去,但是孩子一般會不高興大哭。還有的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並讓孩子自己還回去,這樣的方法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 權當沒看到

也有一些家長已經習以為常,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權當沒看到。這種做法對熟人來說可能不說什麼,但是對外人來說,很容易怪罪孩子。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 給孩子做幫手

還有一種家長就比較過分了,孩子搶別人玩具時,還幫著孩子說“我們就玩一下又怎麼了?”還有一些過分的家長,直接幫孩子幫玩具搶過來,這樣做不僅會引起對方的反感,還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正確的做法,讓孩子踏上歧途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防止孩子搶或拿別人的玩具,家長要做很多工作

既然知道了孩子搶玩具的行為,是家長和孩子兩方面的問題,那麼就根據原因,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從而預防這些行為。

  • 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要求,身為家長不能完全滿足,也不能一點也不滿足,而是需要合理的滿足。給孩子制定一個原則,不能輕易觸碰底線,讓孩子知道父母愛自己,但是按照規矩來辦事。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起規則意識,養成按照計劃行事的好習慣,將來發展不會受到太大的阻礙。

  • 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由於孩子小時候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喜歡一個東西不知道如何表達,就採取了行動,所以家長應該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孩子就不會輕易去搶別人的玩具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 給孩子灌輸“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觀念

孩子2歲之後語言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升之後,家長和孩子說話可以多用“我的”、“你的”這樣的詞彙溝通,從而培養孩子的物品所有權概念,再灌輸“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觀念,這樣孩子就知道不該搶或者不經過別人同意拿比人的東西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 換位思考

如果孩子怎麼教都不改,那麼就要讓孩子做到換位思考,當然孩子自己肯定無法做到,因為孩子太小還不懂換位思考,不過家長可以這樣做:

首先趁孩子不注意將他最喜歡的小汽車,暫時藏起來,當孩子想玩時肯定會到處找,找不到就會很著急。

家長問:“你在找什麼?”

孩子回答:“我在找小汽車。”

家長故意幫他找,沒找到,告訴他:“可能是被別人拿走了!”

孩子不高興:“我就要那個小汽車!”

家長故意說:“那可怎麼辦呢?不知道是誰拿走的,我們的孩子好著急啊!”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當孩子自己心愛的東西不見了,孩子就會傷心、著急,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走後的那種煩惱和不愉快,以後就不會在搶別人的玩具了。

把握孩子人格培養關鍵期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著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

,孩子是否寬容和慷慨?是否學會理解和同情?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會在家庭、學校和周圍環境中慢慢形成。好品格決定好未來,高情商更勝高智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是在於父母如何引導!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多數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父母再忙我們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3-6歲的孩子很有幫助。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是制止還是放任?大氣的父母都這樣處理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基本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基礎。

我最近給孩子讀的這套關於專注力訓練的遊戲書《專注力訓練兒童益智開發遊戲書》孩子聽後變化很大,現在分享給大家。該套《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共6冊,

是由多名育兒專家共同編制而成,從多個維度對孩子進行引導,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