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零售:非傳統家電業務增速向好

3月31日,國美零售發佈2019年全年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2019年,國美零售GMV總計1361.1億元,銷售收入594.8億元。得益於商品銷售結構改善,2019全年綜合毛利率17.91%,同比增長1.11個百分點。

非傳統家電業務增速向好,業績指標同比大幅增長,家庭整體解決方案櫃電一體化等新業務GMV同比增長約86%,服務GMV同比增長約61%,智能產品GMV同比增長約43%。報告期內,社交電商持續高速發展,國美美店GMV同比增長101%。

“推進‘家·生活’戰略以來,國美以家電為核心的‘中心化拓寬’的轉型已取得積極進展,各項非傳統家電業務增速良好。”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表示,尤其是美店、服務與技術升級,正成為國美增長新引擎,由此帶來的附加價值逐漸顯現,推動國美加速向“家·生活”整體方案提供商、服務解決商、供應鏈輸出商全面轉型。

存量優化 增量拓展

國美對線下門店網絡進行佈局及經營效益優化,2602家門店分佈在776個城市,形成大店帶社區店的“航母式”網絡結構。與此同時,國美也正在通過“渠道下沉”和“社群營銷”,加速增量渠道的拓展。在縣域地區,國美店面已達1026家,GMV同比增長達61%;在收入佔比上,縣域店銷售收入佔比從上年同期的4.06%,增長到2019年的7.07%。

在社群營銷方面,國美美店全員賣全品的“買手”制營銷思路正逐漸被更多用戶接受。報告期內美店店主達到100萬人,增幅超預期,計劃2020年店主數量翻倍,達到200萬人。

2019年美店SKU超過50000個,計劃2020年達到150000個SKU。店主和用戶可分享、可交易的商品數量翻倍的同時,全品類商品尤其是高頻商品得到全面擴充,將進一步豐富國美的商品體系。

疫情期間,國美通過美店+社群營銷的模式,實現社交電商裂變升級。目前國美在全國搭建了15萬個社群,形成“網格化”的社群運營模式。此外,國美藉助線上線下融合的優勢,以全國門店和3公里配送為依託,提升用戶體驗。

服務成為增長動力

報告期內,國美服務類訂單突破100萬單,帶動商品復購超20億。自2016年國美管家平臺上線以來,服務已經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並對商品銷售形成積極的轉化作用。

截至目前,國美管家累計為5000萬家庭、2億會員提供耗材更換、保養、維修、清洗、以舊換新等商品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通過“北斗項目”,為用戶提供快捷省心的“送裝同步、套購一次達”服務,並利用國美龐大的“倉-店-配”網絡拓撲結構的優勢,推出“2小時極速達、極速退、晚就賠”等豐富的精細化服務產品,強化國美服務的“到家”屬性,與用戶建立長期的鏈接,增加用戶黏性,將以商品售賣為主的低頻消費轉化為以服務為主的高頻消費,形成長期價值。

國美的服務產品也在迭代。除了傳統的服務項目,疫情期間,國美管家主動擴展消殺業務,為寫字樓、倉儲、學校等公共場所和住宅提供消殺服務。截至3月27日,已累計完成超27萬平方米的環境消毒除菌服務。

服務產品多樣化也帶來了訂單量的提升。2019全年,國美服務類訂單量同比增長160%,家清潔訂單量同比增長284%,家回收訂單量同比增長481%。

此外,國美服務體系的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據財報數據顯示,國美管家的第三方業務合作佔比達32%。其中,第三方的簽約客戶包含小米、容聲、美菱、中卡、雲米、方太等知名企業,且頗受好評。

技術升級力促線上線下融合

為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國美加大了在技術端的投入,相繼上線“神券”、“集客”、“虎鯨”等技術平臺,提升運營效率。其中“神券”系統打通了線上線下場景的相互引流,實現了線上線下促銷活動的統一,完善全渠道的優惠券使用場景及使用率;“集客”系統則以線下門店為中心,對門店進行多維度、多模式的導流,項目上線至今,已實現引流人數百萬人。“虎鯨”則成為國美大數據總平臺,負責對國美各個端口的數據源進行統一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構建精準的用戶畫像,實現用戶潛在需求挖掘,形成到網APP+到店+到家+社群“三到一社”的全場景、全渠道數字化重構,促進用戶轉化。

在供應鏈方面,國美構建並實施了國美大件雲倉解決方案,並於2019年10月在全國正式上線。該方案實現了以區域為中心的共享雲倉模式,建立了多級協同的採購優化和庫存共享機制,使得倉配一體化和降本增效得到進一步改善。

“線下網絡重構、新業務的發展以及技術的投入,正在不斷提升國美的運營效率,豐富國美的業務品類,給國美注入發展的新動能,並帶來更多附加值的提升。”業內人士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