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要學會及時“退出”

“老人怎麼能帶孩子呢?他們都是一些老古董,也不明白孩子內心到底怎麼想的!要是讓他們帶孩子,到時候孩子就是一個書呆子,想想都可怕,還是自己來帶吧!”最近幾年來,備孕二胎的熱潮已經拉開。

很多人也開始積極的備孕,想要湊成一個好字,但是孩子出生之後如何帶?誰來帶?也就成為了問題。當然很多人認為既然爸爸媽媽都已經退休了,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幫忙帶娃呢?也有一部分人給了答案,老人帶娃問題多還得自己帶。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要學會及時“退出”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事例,讓我感到十分的震驚。一個快37歲的男性,竟然從來沒有和自己的媽媽分開過。之前有一次媽媽認識到這樣的問題,所以想著外出幾天讓孩子自己適應,沒曾想回來之後發現孩子竟然連簡單的自理都不會。

看到這樣的情況,她也不得不選擇一直陪伴在自己的兒子身邊。試想一下,從孩子小的時候到37歲,媽媽從來沒有和他分離過,這是多麼的可怕呢?除了我們上面所說的這種情形之外,其實現在父母和自家孩子相處時間較長,相處過分親密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或許父母認為這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卻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毀掉孩子的一生。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要學會及時“退出”

對於這類和父母長時間接觸的孩子,他們身上缺乏自理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就算之後走到了社會,也不能更好的生活,從而被淘汰。當然出現這些問題也,是父母本身缺乏和孩子的距離感。

01、缺乏邊界感的父母,通常有這三個表現,看看你有沒

教育孩子確實是父母本身的義務,但是我們也要弄清楚,孩子的成長和我們之間本身就是處於一個平等的狀態。父母如果過分的插手孩子的生活,只會導致孩子未來狀態差。看看父母的這些行為,其實我們就已經能夠明白孩子未來的發展趨勢。

1、幼兒時:規定孩子

對於一些父母來說,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太過脆弱還小不懂事,所以常常總是把他們當做溫室裡面的花朵一樣來教育。孰不知,這讓孩子缺少了接觸其他外界事物的機會。長時間如此,變得只看得見自己眼中的世界,而無視外界所可能發生的事情。孩子的生活就只有爸爸媽媽,這是多麼的可怕呢?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要學會及時“退出”

2、青春期:窺探隱私

“我看你信件,不是說要看你寫的東西,就是害怕你早戀,影響學習,影響生活,媽媽這樣的做法真的錯了嗎?你捫心自問一下,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誰好?”就在小的時候寫了一封信,媽媽竟然直接拉開抽屜去看。回到家詢問了幾句,媽媽就說了上面一番話。當時被媽媽說的還認為自己內心愧疚,但是現在細細思考,確實是父母本身不懂得空間感的建立,侵犯了隱私,這也是很多寶媽會做的事情。

3、成年後:干涉孩子的人生

孩子成年之後,他們要選擇的就是就業方向、學習方向以及婚配,這也是父母不可忽視的。可是在我們看來,孩子成年之後就有他們自己的選擇,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有一部分媽媽還會插手孩子的人生,告訴他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只要孩子不願意,她們就會異常的憤怒生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也就不得不去妥協。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要學會及時“退出”

02、缺乏邊界感的家庭,會養出這樣的孩子,我們別不信

去年北大弒母案也讓我們認識到缺乏邊界感的家庭到底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種殘忍的事情來殺害自己的母親,但事實就已經發生。因為在無邊界感的狀態之下,孩子是封閉的。孩子只能接觸到父母,孩子認識不到外面的世界。長時間如此,內心積壓,也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1、孩子變得比較極端

如果父母是事無鉅細的去管教孩子,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其實展現出來較為極端的狀態。極度的自卑、軟弱,極度的暴躁。或許未來某一個階段某一個點就有可能觸動他們,從而做出傷害自己以及周圍家人的事情。

2、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剩下的事情慢慢幫你做好”這也是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雖然學習是現在很多家庭孩子的唯一出路,但是這種為學習為成績是不是影響了孩子本身的狀態呢?缺乏自理能力也是必然而然出現的事情。

3、孩子對自由的渴望過激

正常情況下,有一部分孩子僅僅只是想要去外面看看,但是對於這類和父母缺乏邊界感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是想要逃離父母,不願意待在這個家裡,所以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成為不孝子、不孝女。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要學會及時“退出”

03、作為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和孩子建立邊界感,使之更好的成長呢?

邊界感對於任何一個群體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兩人以上的交流活動,如果過分親密就會展現很多的矛盾,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1、尊重孩子選擇

所謂的“邊界感”其實就是一種對於邊界的劃定,父母不能插手在孩子範圍內的事物,所以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認識到他們本身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幫助孩子做事情去強迫他們。

2、引導為主

孩子三歲之後自我意識明顯,這時候父母可以去告訴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做?只是他們慢慢長大之後,引導為主是關鍵的,不要刻意的強迫孩子且對他們做出的選擇嗤之以鼻。

3、不要過分擔心孩子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孩子為什麼不能呢?所以不要以自己的心態去觀察孩子本身的變化,而是讓他們適當抗壓,避免變得玻璃心。我們也相信,這種壓力的襲來也會讓孩子不斷的成長。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要學會及時“退出”

邊界感的建立是極其重要的,即使父母和孩子相處親密,但是也要注意“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給孩子以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是父母相處最為基礎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