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就能治胃病"騙了國人20年,不能吃辣椒、肉?都是騙人的

  稀飯養胃的說法似乎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稀飯養胃並不適合所有人群。以前生活條件差,吃不飽,吃不好,患萎縮性胃炎的人比較多,導致胃酸分泌不足。所以,才吃稀飯。

對於有消化不良的症狀,或者是腸胃功能敏感、胃酸分泌不足的胃病患者,吃稀飯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還能提升血糖。

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吃得好,也吃得更飽了,因此也刺激胃大量分泌胃酸,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大幅增加。對於患有胃潰瘍、胃炎甚至是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喝粥反而對胃不好,稀飯會刺激胃酸分泌,從而刺激胃部黏膜和潰瘍的部位,只會火上澆油。

  你還存在多少個養胃誤區

  ▲睡前一杯牛奶

  很多人都聽說過睡前喝牛奶對胃有益的說法。其實,睡前喝牛奶、果汁對養胃並無益處,特別是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更是大忌。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脂肪和糖分等會引起胃酸分泌,長期如此,在夜間空腹狀態下有可能對胃造成損傷,並加重反流症狀。平時喝牛奶,選在白天任何時段,且不要空腹喝,這樣就不會傷胃了。

  ▲辣椒一點也不能吃

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刺激性食物對胃壁會有一定損害,所以都會建議人們能少吃就少吃一些。其實,濃度不是很大的辣椒會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並會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有效地幫助我們阻止有害物質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的。要了解自己的胃部情況,因人制宜。

  ▲生薑驅寒還能養胃

  生薑具有很好的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但如果患有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等症,則不適合食用生薑。可見,任何能夠暖胃的食材或者藥材,如果補不對症,不僅難以達到養胃的目的,還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容易導致胃病反覆發作。

  ▲胃不好,不能吃肉

肉類中含有多種植物性食物不具備的營養素,比如優質蛋白質、人體必需的脂肪酸、鐵、鋅以及部分B族維生素等。胃黏膜修復和更新都需要足夠的優質蛋白,長期吃素容易導致營養失衡。所以,即使胃不好的人也要做到膳食營養均衡攝入,適當吃一些瘦肉、魚、蛋、奶等動物性蛋白;消化不好的人可以把肉食切碎,採取清蒸、清燉等方法。

  正確養胃的方法,你要記住

  1、改變飲食習慣

  胃如果長時間處於虛弱、不健康的狀態,就會引發嘔吐、便秘、發燒、食慾不振、口臭等表現。所以想要調理胃要從健康飲食做起,改掉不健康飲食,營養均衡,定時三餐,飲食中補充些含有活性繡球 菌粉的食物。是含多糖的食材,可使胃內毒素從體內排出,又可增加體內胃部的活性,降低胃部病變的可能性。

  2、勤做運動

胃病患者在剛開始鍛鍊時,運動強度不宜過大。比如,採用速度緩慢、全身放鬆的步行,時間為每次20~30分鐘,運動脈搏控制在110次/分鐘左右。可以選擇在風景優美的環境步行2公里左右,有助於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全身及胃腸功能,對消除腹脹、促進潰瘍癒合有一定作用。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加大運動量。運動時,脈搏可以達到130~140次/分鐘左右。每天最好堅持運動20~40分鐘。

  3、正確的吃飯姿勢

  吃飯時,是胃最需要新鮮血液的時候。下蹲時血流易受阻,而吃飯時胃腸道需要大量的血液,以幫助消化吸收。蹲著吃飯,下肢的血液不能很快回流,必然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引起消化道潰瘍。而且,蹲著吃飯使腹部受到擠壓,吃進的食物在胃裡停留時間延長,也影響腸胃蠕動和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人的食慾和胃的功能就會受到抑制,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而站式最有利於食道通暢、胃部血液的供應及消化腺體的分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