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今天,是電影《霸王別姬》中永恆的青衣——張國榮逝去的日子。就讓我們從音樂聊起,聊美,聊春天。


三月,該是春來到的第一個月。我們熟知的節氣—"驚蟄"、"春分"等,無不散發著大自然雨露滋養的恩賜與靈氣。如果這只是一個慣如往年,平靜而美的三月,你是否會安排在春天的傍晚去聆聽一場音樂會?亦或約上三五好友徒步森林公園?也許你會遇上如紀錄片中的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那樣的音樂家,正坐在結冰的湖面,將錄音設備沉入冰原,然後他笑稱"我在垂釣聲音"(I'm fishing the sound)。


大自然有它獨特的慷慨,回應這份聲音的贈予,沒有人比音樂家更知其妙。


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然而在這特殊的時期,各大平臺"雲欣賞"的理念暫時替代了音樂廳裡的鬧熱景象。

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在直播平臺的一場"演奏會"中,使用了印有"中國武漢製造"的吊鈸鑔片,瞬間網絡上好評如潮,更有評論稱:配得上"風月同天"的意味了。不過有趣的是,他用馬林巴槌與中國的吊鈸鑔片互動,時而敲擊時而靜置,與其說是演奏,不如說是在探索聲音的變換,自得其樂地玩兒起了他獨特的"坂本式"實驗音樂。比利時流行鋼琴家尚.馬龍(Jean-François Maljean)創作的歌曲《黎明的編鐘聲》也在探索著中國古樂器與西方樂器的相融性與可能性。音樂無國界。這句話我們都聽過,然而從古至今,從東到西,許多刻板印象伴隨並禁錮著我們的認知。提起中國古樂或者民族樂器,不少定論隨之而來:

"二胡!我知道瞎子阿炳"

"古箏古琴!演奏時要穿上漢服或旗袍吧"

"嗩吶!吹吹打打農村裡辦大事時都能聽到"


再說到民族音樂或中國樂器的現代化,和在世界中的角色時,多半隻剩面面相覷,絕口不提了。當今社會對民樂的熱忱和關注度,讓人們自覺將中國古樂及樂器留在古代,屏蔽未來。


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然而,中國古樂和世界的關係從古至今都沒有脫節過,它也絕不是一個在現代化發展中日漸消失的"小透明"。


1977年8月22日,美國發射到外太空的"旅行者號"精選了27首最能代表地球人類的音樂,中國唯一入選的就是古琴曲《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由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古琴曲與26首世界音樂一起"前往太空"擔任了為"地球代言"的重任。


由意大利歌劇序曲演變而成的交響樂,中國樂器大鑔擔任了不可忽視的氣勢烘托。


我們常看到的民樂代表琵琶、箜篌、嗩吶實際來自同一個國家,即當時的"波斯國"。而揚琴

自明朝傳入我國,它的"出生地"在阿拉伯,也屬於波斯地區。


而眾所周知的西洋樂器—鋼琴,它的黑鍵中國古樂的五聲音階相同,因此用黑鍵隨意組合,創作出來的音樂很有"中國風"。


兒時玩兒的撥浪鼓也有個很高級的名字叫鼗(táo)。在戰國時期那是一件別緻的樂器,可不是玩具。

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戰國早期的"曾侯乙編鐘"是曾國國君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為鎮館之寶。聞名於世的編鐘音域寬廣、音色豐富,渾厚的深沉與清脆的樂音於它可旋宮轉調,遊刃自如。八音齊鳴,楚歌吟唱,遺音古調,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十二個半音齊備。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七聲音階樂曲。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曾侯乙編鐘


而古時人們第一次瞭解編鐘的演奏方式,以及古代宮廷樂舞的場景。還是靠另一件東周(戰國早期)文物—彩漆木雕鴛鴦形盒。據說被考古學家發現時它形似且神似一隻活靈活現的鴛鴦漂浮在水面上。漆盒腹部兩側繪有武士隨鼓起舞,和神獸持棒奏鐘的圖案。


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彩漆木雕鴛鴦形盒


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楚墓中出土的古代樂器數量、種類繁多,反映了戰國時期楚人好歌舞,歌舞以娛神的習俗和偏愛。其中楚虎座鳥架鼓是楚文化中的重要樂器種類,楚人除了歌舞聲樂之外,還有信神好祀的習俗,因此相關的文物樂器之上,神獸的紋樣和造型隨處可見,反映了楚人具有既能隨遇而安的心懷亦能同猛獸爭鬥的膽識。


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文化的交流與互通,在許多藝術形式與創造革新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按照中國的文化視角來看,"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千百年來伴隨著中國人解讀自己的文化,生成自己的文化。古樂樂器自古以金、石、土、木製作而成,革、匏、絲、竹也是其中的主料。器物源於自然,聲音歸於自然,高山流水之間的琴瑟和諧是中國古人追求的境界。而如今,社會的飛速發展讓音樂的傳播從古時的"空谷尋知音"到宮廷中異域樂師眾多的"歌舞昇平",到現代社會的"錄製、發行、演唱會",再到當下時代中獨特的"雲觀看"。以琴音對話的形式只得以敲擊在留言條中的彈幕取代。卻也不好評判孰是孰非。伯牙子期就算活到現在也要換一種方式切磋琴藝了。


山澗中的清水激流固然引人入境,宅家時期手邊的塑料桶也未嘗不是一種"樂器"。日本音樂家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頭戴水桶在自家院子裡淋雨,感受雨點的敲擊與拍打,靈感的演變只有從他的音樂中去尋找了。


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20年代末,

劉索拉在西方發行的唱片《藍調在東方》吸收了京劇、崑曲、日本音樂以及朝鮮音樂等元素,其中表現伯牙子期和昭君出塞兩個中國古老主題的音樂被列入"英美新世界音樂"排行榜前10名。《紐約時報》評說:她的音樂表現了傳統中的異變。


梅派經典戲曲之一的《霸王別姬》在譚盾的"改編"下變成一部鋼琴與京劇中青衣演繹的交響詩。


譚盾創作的《風與鳥的密語》則是一首需要樂團與觀眾用手機微信互動完成的曲目。在此曲中,由笙、琵琶等六種中國樂器模擬的鳥鳴聲錄製後上傳至網絡,演出前觀眾將這些聲音下載到手機上,過程中譚盾則會引導觀眾用手機播放鳥鳴聲,與樂隊互動。整場演出因此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同時巧妙解除了演出中"手機靜音"的規則。


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而將目光轉向西方,美國先鋒派作曲家約翰.凱奇(John Cage)創作的名曲"4分33秒",則保持著每場演出都有不同聲音的獨特風格,是音樂史上最具爭議的樂曲之一,有人讚揚它"給予了聽眾足夠的主導權"有人不屑地將它稱之為"笑話"。

作為擁有無限好奇心的貓館長,也將在這裡期待著你的個人反饋。


有人認為,音樂要表達美,那麼《廣島受難者輓歌》的創作者潘德烈茨基應該不敢苟同;有人認為,音樂要傳遞態度,約翰.凱奇可能會說"把音樂創作者的主導權交給觀眾是不是也很好呢";有人認為,音樂要記錄文化與時代,譚盾發話了,我們即是中國人也是現代人。越古老的東西越要用創新帶動,古樂融合當代就有了嶄新的生命。


中華的文物不言,世界的器樂亦不言,但當它們從千年的塵封中走到現代人的面前,當它們越過東西文化的邊界在每一個世界公民的耳中相匯。地理、時間、空間不再界限分明。編鐘"八音克諧"而能演繹神聖經典的"雅"、"頌",亦能"陳鍾按鼓造新歌"。

古箏、嗩吶甚至編鐘無需作為古老的象徵留在過去,鋼琴、吉他、架子鼓也不是純粹的洋玩意兒在東方的傳承中置之度外。如今你可能找不到一個可以遇到鍾子期的山澗,但發展的意義正是需要你將高山流水的文化帶出山澗,感知山外的世界。


鋼琴與青衣的靈魂對話,你不知道的《霸王別姬》交響詩改編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