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今晚開始第一次“帶貨直播,你會和他交朋友嗎?

羅永浩今晚開始第一次“帶貨直播,你會和他交朋友嗎?


“李佳琦1.3億買上海豪宅”,“薇婭一夜帶貨一套房”;線下導購集體轉戰直播……最近“直播帶貨”越來越火,無數人躍躍欲試,夢想成為下一個超級主播。


“初代網紅”羅永浩也不例外,3月26日,他宣佈將在抖音開始自己的電商帶貨生涯。


羅永浩今晚開始第一次“帶貨直播,你會和他交朋友嗎?

“不賺錢就想和大家做個朋友”,羅永浩最近成了高頻更新的抖音號


之後幾天,他密集發聲,直播預告、回應“直播還債”,刷爆朋友圈。相比薇婭和李佳琦,這個男人走進電商帶貨圈帶有天然矛盾。


一方面,在製造話題、評價商品上他要技巧有技巧要口才有口才,完全是迴歸本行,終於是拿自己的長板去創業了;另一方面,畢竟這是他第四次創業了,“幹一行垮一行”的嘲諷不絕於耳,他走入電商帶貨必然會招來無數人圍觀,有人想看他重蹈覆轍,有人想聽他相聲,總之這種天然的矛盾讓大家對3小時後的這場直播充滿期待。


但“直播帶貨”這一行的門檻真的低嗎,真的只憑口才嗎,老羅粉絲會是重度消費人群嗎,他要帶什麼貨…還有3小時了,我們做一些常識解讀。


Q1:直播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職業嗎?


直播看似不需要門檻,一位主播+一部手機+充足貨源就行了。


其實電商直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團隊工作,商品挑選、口播文案、直播控場等各方面都需要照顧到觀看者體驗。


主播最需要的屬性是信任感和專業度。信任,觀眾才會相信你的推薦;專業,觀眾才相信你推的是最好的。李佳琦最早能因“口紅”出名,是因為他曾在美寶蓮專櫃工作多年,對口紅美妝如數家珍。“淘寶一姐”薇婭在做電商直播之前,已開過多年淘寶店,對衣服、鞋子、飾品等商品非常熟悉。


羅永浩今晚開始第一次“帶貨直播,你會和他交朋友嗎?


而現在這份工作競爭更大了,前有航空公司航線停飛背景下顏值高、說話好聽、溫柔甜美的空乘,後有影視行業搖擺背景下受過表演學院聲、形、藝專業訓練的各路小演員,對主播本人的體力、親和力和對產品的熟悉要求非常高,畢竟李佳琦一年也要直播389場。


看似不需要門檻的行業,其實門檻是最高的。


Q2:直播帶貨,什麼貨最受歡迎?


電商直播因為購買心理(衝動消費)和觀看群體的原因,它帶的貨要麼是價格不高又能滿足“買買買”慾望的小東西,比如100元以下的生活日用品、水果、零食、小裝飾品等等,要麼是動輒幾百上千不等、女生種草已久的昂貴化妝品。


羅永浩今晚開始第一次“帶貨直播,你會和他交朋友嗎?

羅永浩今晚開始第一次“帶貨直播,你會和他交朋友嗎?

以上商品來自3.30淘寶直播推薦物


滿足大多數人需求,客單價低的生活日產品是電商直播中最受歡迎的東西,比如今年年後大火的螺螄粉、自熱小火鍋等等。


Q3:老羅粉絲是直播購物群體嗎?


老羅雖然已紅了10多年了,但他的粉絲大多是“科技宅男”,消費比較理性,不是非常完美的直播購物消費群體。


從百度指數的搜索結果來看,老羅粉絲僅僅有20%女性,“李佳琦”、“薇婭”的女性粉絲則超過了50%。


羅永浩今晚開始第一次“帶貨直播,你會和他交朋友嗎?


和逛商場一樣,男生的購物邏輯往往是:這是不是同類裡性價比高的?這對我真的有沒有用?我以後會不會經常用……直奔使用主題,不會逛非常多時間。


在這樣的粉絲基礎下,或許真的會出現大家集體看相聲最後一片“下次一定”的場景。


Q4:老羅可能會帶什麼貨?


綜上所述,老羅首場直播可能直播效果很爆,觀看人數很多,但購買的人不多,畢竟他選擇的抖音平臺沒有天然購物的場景感,讓用戶在抖音花錢下單挑戰畢竟大。


至於最終帶貨產品,幾小時前就已經爆出了一些直播單品,如小米10、掃地機器人等等,我們猜測不止這些,老羅極有可能會在自己熟悉的教育和數碼科技領域發起帶貨挑戰,比如:


1.教育類產品:英語學習課程/教材、職場/個人成長/口才推銷類課程,影響過老羅個人審美和價值觀的書籍合集。


2.數碼科技產品:如錄音筆、翻譯筆、4K投影儀、5G手機、無線耳機等,還有機械鍵盤、鼠標、筆記本支架等科技宅男心水已久的數碼周邊。


3.文創產品:充滿設計感的筆記本、藝術類日曆、設計類書籍等文藝美學類文創產品。


4.生產力工具:B格滿滿設計小巧的文具、工作付費類APP等提升辦公生產力的東西。


5.家居家電:掃地機器人、洗碗機、吹風機等兼具設計感和實用性的小家電。


6.中年男性生活用品:洗面奶、剃鬍刀、短梳、減肥藥、低卡果蔬飲料等適合中年男性的生活用品。


中間,再穿插一些性價比奇高、客單價很低的日用百貨和零食小吃就更完美了。


7.當然,還有這個:

羅永浩今晚開始第一次“帶貨直播,你會和他交朋友嗎?

結語:


老羅一直是個話題人物,一直在折騰,一直在實踐他的“理想主義”,雖然現在他開始為過去“理想主義”犯下的錯而還債,大多數人還是看好他,“起碼從神經系統的體驗來說,他這輩子也算是值了。”


如今,多年前那些在大學校園聽他的演講、看他語錄的少年們30歲了,他們有消費能力、有審美、挑剔、消費理性,他們一直是電商帶貨消費者拼圖中缺失的一片,如今因為老羅他們回來了,大多數人承認:“我終於下了那個我最討厭的APP了”。


所以,這一次老羅會成功嗎?




互動:


你會下那個軟件,看他的演出,買他的推薦嗎?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