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警惕各類皮膚病來襲

春暖花开,警惕各类皮肤病来袭

春季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卻也是皮膚病高發季節,提醒寶寶們要注意做好防護啦。

【溼疹】春天是寶寶溼疹的高發期,小兒溼疹俗稱“奶癬”,常發生於雙頰、頭皮、額部、眉間、頸部,也可擴到全身。不論哪種皮疹,都伴有奇癢,常影響孩子睡眠。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侷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易復發,少數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部分由過敏反應所致,過敏原因較多,如食物、藥物、冷熱空氣、昆蟲叮咬等。蕁麻疹常先有皮膚瘙癢,部分患兒可伴有噁心、嘔吐、頭痛、腹痛,嚴重的還會出現胸悶不適、心率加速、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必須住院治療。

【接觸性皮炎】這是皮膚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一般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嚴重的可發生表皮鬆解甚至壞死。發病誘因分為動物性、植物性和化學性物質三大類,以強酸強鹼等化學物質致病較多見。停止接觸致敏物質,再對症處理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消毒液是常用防疫品,可能由此引發接觸性皮炎。因此稀釋消毒液時,必須戴橡膠手套,不慎濺到皮膚上,應立即用清水沖洗,必要時至醫院就診。

【摩擦性苔蘚樣皮炎】又名兒童丘疹性皮炎、沙土皮炎,為學齡前兒童常見皮膚病,男多於女,一般無自覺症狀,也可輕度瘙癢。目前主要認為與非特異性機械性刺激有關,如玩弄泥沙、毛毯摩擦或冷水刺激等,也有認為與日曬、病毒感染有關。疫情期間,洗手過度頻繁也會誘發。

【丘疹性蕁麻疹】俗稱為蟲咬皮炎。春天隨著溫度升高,各類蚊蟲活躍起來,有時戶外回來,發現腿上、胳膊上有大包,包上有小疙瘩或水皰,這就是典型的蟲咬皮炎。丘疹性蕁麻疹是昆蟲叮咬皮膚後發生的一種遲髮型過敏反應,1-2周可消退,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

【幼兒急疹】這是兒童早期的一種常見病,往往以突發高熱起病,可達39.5攝氏度以上,一般發熱持續3-4天,之後體溫突然降至正常,退熱時或退熱後數小時至1天全身出現玫瑰色斑丘疹,即所謂“熱退疹出”。出疹時沒不適症狀,皮疹在1-2天內消退,不留色素斑。

【痤瘡】這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春季有加重趨勢,這是因為初春新陳代謝加快,體內雄激素分泌旺盛,受阻塞後易誘發。非常時期,戴口罩多,臉部容易悶熱潮溼,會加重痤瘡。

【唇炎】這是發生於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總稱,病因不明,大部分屬於過敏類的變態反應,也可能與溫度、化學、機械性長期持續刺激等因素有關,表現為嘴唇水腫、發癢、起皮甚至糜爛,建議日常加強對唇部皮膚的護理及防曬。

春季皮膚護理注意事項

1.加強潤膚:當皮膚屏障功能破壞後,皮膚的保溼、防禦功能下降,更易受外界過敏原的刺激,因此,潤膚劑的使用尤為關鍵,特別是溼疹寶寶。有研究表明,堅持長期使用潤膚劑能減輕皮膚瘙癢、紅斑、乾燥等皮膚問題,形成皮膚保護層以延緩水分丟失,減少刺激物質進入皮膚。

2.注意防曬:春季日照增強,不知不覺中日曬過度,容易發生日光敏感性皮膚病,因此平日要注意遮光,特別是上午9點至下午3點間,可使用防曬霜或遮陽傘。疫情期間,好多家庭使用紫外線燈消毒,過度的紫外線照射對皮膚也會造成傷害,主要有日曬紅斑、日曬黑化及光致老化,因此,自行紫外線燈消毒要保持“可控”距離。

3.避免接觸可疑致敏原:對過敏體質的寶寶可進行過敏原檢測。對塵蟎過敏者,避免使用地毯,不玩棉花、羽毛等填充玩具。對黴菌過敏者,勿使用加溼器,並儘量避開黴菌易於滋生的地方,如地下室、陰暗處或草木繁茂地。對動物羽毛、皮屑過敏者,不要養寵物。家中消毒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免孩子誤服。

4.飲食清淡:易過敏的寶寶更要注意飲食均衡,多喝水,多吃富含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吃有光敏作用的食物和藥物。

5.增強體質:春季乍暖還寒,如衣物增減不當,會使機體免疫力降低,加之到公共場所,病毒傳染機會增多,因此需要適當補充維生素,適當戶外運動,運動能增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抵抗力。

6.保持皮膚清潔:春季經常颳風,雖春風拂面,但三月至五月是空氣中致敏原最多的時候,因此,清潔皮膚很重要。此外,經常沐浴對皮膚的保養也很有效。錢秋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