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光普照》看討好型人格,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缸

陽光普照是鍾孟宏導演的又一力作,聚焦了普通小家庭的坎坷生活,

洞視了人生百態,同時我們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性格。

從《陽光普照》看討好型人格,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缸

影片講述了平凡的一家人中,父親阿文和母親琴姐有兩個兒子,小兒子阿和總惹是生非,父親一直不承認有這個兒子。大兒子阿豪從小成績優異,為別人著想,從來不讓人操心。父母的期許都寄予在了大兒子身上,但大兒子在大家不知道的壓抑下,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中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這篇文章我們只來看看阿豪。

一、 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在生活中很常見。

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簡言之,討好著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總委屈自己,而成全別人

討好者從來都是一種很累的存在,軟弱、敏感是他們的常態。

  • 他們總是能洞察別人所有的心思、需求,然後無論自己方不方便,都會全力去滿足他們的需要,把周圍的一切安排的週週到到,唯獨自己的感受安排的不夠周到。
  • 他們不會和別人起衝突,一旦產生衝突,他們也一定是最先言和那一個,儘管錯的不是自己。
  • 他們不敢對別人提出要求,對別人唯唯諾諾,他們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去對別人好,但就是幾乎不拒絕別人的要求。
  • 他們害怕自己給別人添麻煩,即使別人已給他添了許多麻煩,他們也會順從。

等等各種表現,共同點是,他們對所有人熱情,唯獨冷落了自己。

二、阿豪,溫暖而又令人惋惜的存在

影片一開始,我們能看出,阿豪在家裡是一種“別人家的孩子”的存在。他成績優異,幫父母照料家,自立自強。

但他只把自己的好呈現給大家,把各種事處理妥帖,但沒有人知道他的內心。


從《陽光普照》看討好型人格,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缸

一次在家,阿豪看到母親在廚房抽菸,阿豪過去詢問。當母親說“沒事”時,阿豪說:“不要說沒事了,我一進門就知道有事了。”阿豪能敏感地感知到所有人的情緒變化,並予以幫助與安慰。

但所有人都沒有感知到阿豪的心緒。

影片一小時處,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一幕出現。

阿豪跳樓自殺了。


從《陽光普照》看討好型人格,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缸

鏡頭在展示了阿豪洗澡和收拾房間、衣物的鏡頭後,緊接著便是鄰居來敲門告知阿豪父親阿豪跳樓了。

這突如其來的離去讓觀眾措手不及。這也便是最悲哀之處,阿豪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也抱著不麻煩別人的心,自己整理好房間,不哭不鬧,安安靜靜地走掉,離開人世。

這比自殺本身還要令人惋惜吧。

一輩子為別人著想,直至人生最後。

三、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阿豪曾對曉真講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這個故事改編自作家袁哲生的短篇小說《寂寞的遊戲》。

司馬光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把小朋友都找到後,司馬光說還有一個人沒有被找到。大家走到一個水缸前,司馬光砸開了水缸,發現水缸的暗處裡有一個小孩,是他自己。

從《陽光普照》看討好型人格,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缸

在曉真心裡,阿豪對人很好,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給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在阿豪心裡,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是太陽。每個地方白天與黑夜的時間都佔一半。動物園中,所有動物都被太陽曬得受不了。他希望自己也可以像這些動物一樣有陰影可以躲起來。

從《陽光普照》看討好型人格,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缸

每個人都有陰影可以躲,唯獨阿豪沒有。他只能維持自己陽光的形象,把明亮和溫暖帶給身邊的所有人。這與所有討好型人格一樣,把溫暖帶給別人,把冰冷留給了自己。

連在獄中的阿和都說:”他很厲害,他厲害到一輩子只做錯過一件事,就是從那麼高的地方跳下去。”

從《陽光普照》看討好型人格,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缸

四、關注討好型人格

  • 曾經受到人肉搜索的 “虐貓事件”轟動一時,大家都沒想到主人公竟然是一個平時特別善解人意的人,她在工作中對同事的需求都會答應,每次都會提早去辦公室打掃衛生、節假日也會獨自到單位幫忙。但她的壓力其實是很大的,在靜好的表面下,是她壓抑的內心,沒有人瞭解她,沒有人照顧她的感受,最終,她將壓抑都發洩在動物身上,釀成糟糕的後果。

如何改善討好型人格?

  • 不要一昧地答應別人的請求,而委屈自己。
  • 要注意自己的感受。
  • 減少對別人的愛的渴望,不要太關注別人的看法。
  • 要明白不是隻有討好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 不要把討好當作一種習慣。
  • 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五、結語

從《陽光普照》看討好型人格,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缸

在所有人都覺得阿豪像往常一樣生活的時候,阿豪內心有很多思緒,他並不是像表面那麼靜好。當他對曉真講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時,其實也是在訴說自己的心聲,但遺憾的是,這份心聲,在他去世後才被大家聽懂。

如今的影視作品開始進一步關注邊緣發聲,常為我們帶來沉重而又深刻的故事引人深思,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缸,自己的陰影角落,給自己喘氣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