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祕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這幾年臺灣電影關注群體的對象一直在邊緣徘徊。


《大佛普拉斯》中草根階級通過“性”對上層人士的黑色諷刺。


《誰先愛上他的》中同性伴侶為了“正常化”而無奈選擇告別彼此。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就連最近剛剛完結的都市奇幻愛情劇《想見你》都開始探討關於青春中邊緣群體自我認同的問題。


一句“每個人都曾是陳韻如”讓我們記起了曾經站在陰影中無法自拔的自己。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而《陽光普照》這一次將視角放在了一個普通的臺灣家庭中。


只不過這個家庭並非真的“陽光普照”,而是“荊棘密佈”。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在這個家庭中,有一個“好”孩子,還有一個“壞”孩子,還有一個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的父親。


影片的開始就是由一起青少年犯罪的案子開始的。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兒子阿和與夥伴菜頭衝動犯罪,砍掉了老對頭黑輪的手,因此而被告上了法庭。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法庭上,父親絕望地大喊:“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小兒子阿和突然入獄,留下了懷孕的女友小玉。


不久後大兒子阿豪自殺身亡,這個家庭的悲劇就好像是命運的手早就安排好的。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於是,灰色就成了這部影片的主要基調。


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每一個人的頭上彷彿都頂了一個巨大的石頭,讓他們喘不過氣,呼吸困難。


生活的像被人踩過的螞蟻,明明傷了胳膊、斷了腿卻還在匍匐前行。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生活的縫隙,我想就在邊緣群體的困境與他們的家庭關係中得以體現。


片中的三個男人,阿豪,阿和,阿文。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父親阿文脾氣暴躁、膽小又虛榮;阿和叛逆不羈、內向寡言;而阿豪開朗陽光、懂事聽話。


他們雖然是父子,看似性格迥異,但是他們身上卻也有一定的一致性。


他們來自同一個家庭,身上或多或少擁有同樣的氣味。


血液僵住的那一剎那,誰都逃不過誰的陰霾。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所以,三個獨立的個體背後,其實是盤根錯節的相互交織,橫向生長、縱向分離,又最終會回到一條水平線。


剝開每個人的保護色,在他們每個人的顯性個性的背後,都隱藏著另一種隱形人格。


而家庭,又是孕育這種矛盾生長的土壤。


阿豪表面乾淨、陽光、懂事,心中卻壓抑、痛苦、不知所措。


他是完美的無處可躲,也是司馬光那個故事中走丟了的小男孩。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也許是他太過無暇,所以導演試圖用“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和阿豪的自白來講述出阿豪陽光下的陰影。


除了開頭父親贈送刻有“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筆記本,並沒有對阿豪與家庭成員的相處放太多筆墨,這讓他的死稍顯突兀。


可是仔細思考過後,你會明白,正是因為他的“好”,他的“不添麻煩”,他佔據父母的時間太少,才讓他的內心不堪重負。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那個讓父母驕傲的孩子也需要適時的陰影來躲避和釋放。


可是他的世界,卻永遠“陽光普照”,且必須“陽光普照”,以此來滿足別人的期許。


最後阿豪選擇了用死來解脫,而在離開之前他也奉行著自己“好孩子”的原則。


將自己的房間收拾整齊,悄悄地離開,不給父母添任何麻煩。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而家庭中的另一個典型阿和,叛逆、不羈,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孩子。


他在入獄前打架、鬥毆、逃學,但是在這起事故發生後,他的心理卻在逐漸改變。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面對意外懷孕的女友小玉、面對哥哥阿豪,以及自己的孩子,都有著一種超乎年齡本身的成熟。


他叛逆的表象下,十分在乎哥哥阿豪的感受,並在出獄後為重返社會做出了許多努力。


電影中幾個求職屢遭拒絕的鏡頭涉獵到了青少年犯罪群體重返社會的艱難。


大家對他們過往的經歷總是戴著有色眼鏡,想得到一個機會比普通人要難很多。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可縱使萬般艱難,他也還是憑著自己的努力走回了人生路的正軌,掌握了方向。


而父親阿文,他是一名駕校教練。


在兒子出事前每天張口、閉口都是駕校的一句口號“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在導演描述不多的背景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過去這位父親對“主流”的渴望。


他在別人問他,家裡有幾個孩子的時候,永遠只是說“一個”,那就是優秀的哥哥阿豪。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在他心中,他從未承認過小兒子阿和的存在,只因為阿和不如阿豪一般可愛、成績好、懂事聽話。


這樣的區別對待和唯結果論,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自私”。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可是這種自私,卻隨著大兒子阿豪的死亡而慢慢扭轉。


所以,這場疼痛的成長,成長的永遠不止有阿和,還有父親阿文。


阿豪的“意外”死亡,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通過唯一的兒子阿豪的死,故事才真正鋪展開來。


人物的改變也由此開始,尤其是對父親阿文來說。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他那“一個兒子”的謊言變成了現實。


他的焦點也從阿豪身上不自覺卻也毫無辦法地轉移到了兒子阿和身上。


記得在影片中,阿豪反覆出現在阿文的夢裡,告訴他,自己要走另一邊了。


而每一次夢到過阿豪的阿文都變得更加勇敢了一些。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他的“愛”開始變得不那麼自私了。


他開始關注“壞孩子”阿和的一舉一動。


雖然自兒子回家後,他依舊始終板著臉,有意躲著他。


但是,他正如所有沉默的父親一樣,在默默地關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


他怕菜頭再次找上兒子,每一天早上都開著車去兒子洗車的車廠盯著兒子。


看到菜頭出現,就立刻拿著錢去找他,希望他不要再纏著阿和。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為了兒子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生活,這個平日裡看起來有些慫的他甚至不惜冒著坐牢的風險將菜頭殺死。


而這個秘密,兒子阿和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也許這個父親終究還是沒有學會如何去愛,選擇了冒險的方式為兒子的未來掃除屏障。


這是他抓住的時機,也是他手中掌握的方向。


先不論對與錯,但至少,他完成了作為一名父親的使命。


整部片子看下來,不得不說這位導演對於人性的把握非常透徹。


這幾位男性角色的身上有“慫”,有“不敢”,有逃避,可是也有承擔和麵對。


每個人的行為動機都十分合理,符合人物的思維邏輯。


而女性在這部影片中起到的更多是潤滑劑的作用,且十分勇敢。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無論是在知道阿和入獄後還決定為他生下孩子的女友小玉,還是一直充當家庭調解員的阿和母親琴姐。


他們在全片中給我的印象都更貼近現實,更貼近母性本能中對於子女的包容、愛護和溫暖。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陽光普照》中所描述的這個家庭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缺乏溝通。


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溝通全靠妻子一人,彼此記掛,卻又彼此傷害,親手畫出了一道誰也跨不過的鴻溝。


而這條溝壑的兩邊,站著的是不知道如何去“愛”、去“表達”的他們。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導演的眼光很細膩,他發現了一個家庭的破碎之處,一個家庭的問題所在,也發現了裂縫的修復過程。


它不美好,甚至是漫長且伴隨著疼痛的。


但是通過裂縫,陽光卻也是透得進來的,並最終將灰色的天豁開了一個口子,鑽了進去。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來一句雞湯文,“如果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後繼續熱愛它。”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生活的真相是支離破碎的,而繼續尋找生活的答案則就是在去往“陽光普照”的路上。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秘真實的中國式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