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入手,淺談其功績的兩面性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又被稱之為乞丐皇帝,因為他從一個流離失所的難民,一路成長到登上皇位。然而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在他剛剛起兵之時,身邊就聚集了不少兒時夥伴對他死心塌地,其中包括名將徐達,湯和,周德興等。

而在他帶兵打仗的過程中,很多中途投靠且極負才乾的賢臣良將都對他忠心耿耿。所以,朱元璋的成功源自於他擁有強大的智囊團以及英勇卓識的帶兵良將。

可是令人驚訝的是,在他成功登上帝位之後,對這些一路追隨他的開國功臣進行了屠殺,甚至連他們的家人也不放過。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怎樣的呢?故藉此,小編就來談談朱元璋是否真的是“忘恩負義”之人,他又為何要如此屠殺開國功臣。

朱元璋祖上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之後還做過和尚。

從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入手,淺談其功績的兩面性

就是這樣的出身,他竟然坐上了天子寶座。然而穩坐江山之後,他竟然將追隨他的功臣們逐一殺害。其中緣由更是讓人瞋目結舌,僅僅是胡惟庸案,不僅胡惟庸被株連九族,當時的御史大夫陳寧等高層人員也未能倖免。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開國功臣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等近3萬人被誅殺,史稱“胡獄”。

這就造成了一個歷史爭議,一方面人們對於朱元璋的成功之路大加讚賞,一方面又對他亂殺功臣的舉措大為唾棄。

朱元璋最初的參軍目的很簡單,無非是為了吃飽肚子,在收到身在郭子興軍中的小夥伴湯和寫的信之後,他幾乎是沒有任何顧慮的就前去投奔了。然而,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朱元璋參軍之後,作戰十分英勇,為人卻謙和有禮,在他的帶領下打了不少勝仗。不久之後就受到郭子興的重用,不僅地位迅速上升,甚至還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為妻。

當時的濠州城中,紅巾軍有五個元帥,郭子興只是其中的一個。可是除卻被元軍所殺的芝麻李外,剩下的四名元帥各懷鬼胎,他們拉幫結派對付郭子興,甚至還綁架了他的家人。朱元璋聞訊後率兵救回,但也因此對對紅巾軍心灰意冷。

於是,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親自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人前來投奔跟隨。之後又順利招來七百多人。

從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入手,淺談其功績的兩面性

朱元璋率軍出征

就是從這一時刻起,朱元璋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起兵反元,在郭子興軍營中的生活開闊了他的眼界,更讓他的才華有了用武之地。

想必也是因此,他才義無反顧地回鄉募兵,原因就在於他想發展屬於自己的隊伍,不必依附於任何人。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郭子興病逝之後,朱元璋在眾人的勸說之下,接管了郭子興的隊伍,實力大增。

在他攻克巢湖,太平之後,並沒有急於進軍,而是先在太平穩固根基。同時招賢納士制定下一步的戰略計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陸續攻佔浙東餘下各地,控制江左、浙右各地,至此最大的障礙就只有西部的陳友諒大軍了。

從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入手,淺談其功績的兩面性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以及被陳友諒圍困了近90天的洪都終於等到了援軍的到來。朱元璋率領大軍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一死戰,在歷經近40天的大戰之後,陳友諒慘敗被殺。陳友諒死後,中原就再也沒有能與朱元璋抗衡的人了。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同年七月,明軍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目標便是元順帝躲藏的北京,元順帝得知後待人棄城而逃,元朝徹底覆滅。

反觀朱元璋的起兵過程,也可算得上是農民起義,但是與唐末的黃巢起義截然不同的是,朱元璋的戰略計劃很清晰,取得勝利之後並沒有急於求成去攻打其他地方,而是物盡其用,不僅安撫當地百姓,還加固防守所得之地,建立屬於自己的穩固政權。

從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入手,淺談其功績的兩面性

朱元璋似乎是一個和心狠手辣完美契合的人。小編也並不反對這一觀點,但這畢竟人們通過單一片面的事件得出的結論。想要知道朱元璋的人物性格,要從他的人生經歷談起才更客觀準確。

首先是他參軍的初期,除了小夥伴湯和外,朱元璋幾乎不認識任何人,能夠得到郭子興及其同僚士兵的讚賞,這與朱元璋的勤奮努力分不開關係。

其次是他回鄉招募士兵之後,在擁有了自己的親信後,朱元璋的手腳便能放得開了。在他南下滁州的路途中遇到了一位極負智謀同時也是開國功臣之一的人——李善長。朱元璋與之一見如故,毫不顧慮他的底細便重用此人。

最後是他征戰的中後期,此時的朱元璋意識到,擁有民心便可奪得天下。他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為傳頌,朱元璋由此深得民心。

為了解決軍糧問題,同時又不加重百姓的負擔,朱元璋決定推行屯田法,大興水利,大力開展軍隊屯田,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從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入手,淺談其功績的兩面性

可是在建國之後,他或許是與漢高祖劉邦一樣,患上了“疑心病”。但與漢高祖不同,朱元璋展現出了更加心狠手辣,殘暴無情的一面,其中最且代表性的就是胡惟庸案了。

也許正是因為謀反起家,出身貧苦讓他對來處不易的皇權尤其珍貴,雖說是坐上了帝王寶座,但手下一大幫功高卓越的將領都將會是他皇位的窺視者。

終日的猜疑和惶惶不安,任誰也不可能做到心安理得,那麼他最終選擇大肆誅殺功臣也不是什麼不可理喻之事了。

從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入手,淺談其功績的兩面性

不僅朱元璋,在開國功臣中大多也都是布衣出身,早年都曾窮困潦倒,顛沛流離。也就是因此,在建國之後,朱元璋能想到的事,他們同樣也能想到。那就是大家共同打下的江山,憑什麼要他朱元璋當皇帝。

所謂居功自傲就是如此,歷史上也不乏功臣伺機奪天下的例子。可想而知,朱元璋能這麼恐懼自己的皇權被搶,背後一定是有所察覺。

所以他急需加強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除掉所有能撼動自己地位的人,這無疑是無奈至極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