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家长还不在意吗

陪伴孩子这是家长毕生的功课,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陪在身边叫做“培养”、“扶养”、“教育”,孩子长大后,家长的存在便是“家庭”、“依靠”“港湾”等的象征。可是,孩子都是从懵懵懂懂的阶段过来的,在其成长还不够完全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各种问题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家长还不在意吗

年轻的小金是一名律师,平常在工作的时候他意气风发,是行业的领头人,是领导的好助手,是同事的好伙伴。

但是这样一位“成功人士”却解决不了家庭的问题,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本经在小金这儿,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小金的女儿上的是附近最有名的幼儿园,小学刚开始没多久,小金就发现孩子时不时的就容易走神,写作业的时候也不够专心。

于是,他在考虑是不是学校质量不够好,便考虑给女儿转学。但是,很快他就从朋友那儿得知,他的孩子也是同样的情况。

朋友告诉小金,孩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正如小金一样,许多的家长在这方面的认知尚浅,并不在意。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家长还不在意吗

一、什么是“感统失调”?

什么是“感统失调”呢?“感统失调”是专有名词,它的全部内容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感觉统合失调就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感统失调”理论概念,是在1972年的时候,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提出的,经过一系列的讨论研究,他创导了感觉统合理论,该理论在20世纪末至今,均被广泛应用。

  • 研究表明,“感统失调”一部分是由于先天身体条件造成的。

也就是说,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自带”了行为反应不够灵敏、容易走神、触觉失调、平衡失调等情况,由于先天条件引起的感知失调往往需要通过后天的巨大努力来克服,否则孩子的成长会出现很多障碍。

  • 除了先天的原因,后天环境的影响便构成了幼儿“感统失调”的主要因素。

神经类医学教授指出,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等都是幼儿在后天出现“感统失调”的原因,家长们该慎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家长还不在意吗

二、““感统失调””对孩子的影响

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够集中这点我们最容易发现了,因为“感统失调”,孩子们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开小差,走神,写作业的时候容易东张西望,不够投入,别人需要用10分钟学习的内容,“感统失调”的孩子可能需要花了2倍、3倍的时间。

2、 方向感弱

爱尔丝博士指出,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当“感统失调”后它会导致主体形成学习能力障碍。

其中,因为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孩子就容易变得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方向感弱,没有方为辩识能力等。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家长还不在意吗

3、 反应迟钝,容易“慢热”

不难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很专注,可是他们的反射弧很长,所以这种“专注”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投入,它更多的是一种反应迟钝,慢热的表现。

三、孩子出现“感统失调”,家长可以这么引导

1、 巧用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美国学者沃尔帕作为该理论的创立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将其丰富起来。

简单来说,所谓“系统脱敏法”就是利用重复的训练改善主体对于刺激行为的反应,达到“脱敏”的效果。

因而,我们可以利用系统脱敏法来缓和幼儿这种行为敏感的状况,如果孩子静不下心来那么我们就陪孩子听音乐等,帮助孩子投入;如果孩子走路容易跌倒,那么我们就多陪孩子一起训练走路。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家长还不在意吗

2、 加强训练

由于“感统失调”,孩子可能没有办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样,骑车自行车到处玩儿,因为他们平衡感很差,容易跌倒,甚至平常走路的时候也是跌跌撞撞,没有办法正常持续的行走。

因而,家长们需要在此情况中把握幼儿行为特征,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在这里提醒家长们,对于幼儿“感统失调”的情况不要放任不管,因为孩子在幼年的时候会各方面纠正。

12岁以前,“感统失调”现象只要找对方法,便能得到有效的改善,等到孩子过了12岁,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加之孩子自尊心变强,想要改变“感统失调”状况的难度随之提高。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家长还不在意吗

3、 多鼓励孩子,不要把孩子当做“异类”

严格来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因为“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

可是正是因为这些障碍,在与人来往的时候孩子就容易吃亏,难免会被伙伴嘲笑,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一天天慢慢的减少。

这就需要家长们站出来,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和支持,孩子只是在协调的能力上出现了问题,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一生就此定格在这些负面的因素里。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家长还不在意吗

4、 利用专业的指导

虽然“感统失调”不是一种“病”,但是像医生、育儿专家等仍然有着比普通家长更深入的了解与专业的理论知识,所以家长们可以利用专业的指导来帮助孩子改善行为失调的现象,给孩子最为专业的训练和学习环境。

学习不上心,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感觉孩子笨笨的?对此,家长别不当一回事,这很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微爸爸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