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感統失調

在接觸過的感統失調孩子中,發現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家庭條件越是好的家庭,家長越喜歡過度“愛護”,他們的孩子越容易出現感統失調,成了一種“富貴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海蒂與爺爺》

電影中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海蒂生活在山上,睡草堆、不穿鞋,天天光著腳跑來跑去、放羊,和她的小夥伴玩耍。

家長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感統失調

後來,海蒂被賣到城裡後,開始學著穿鞋,她還很不習慣,經常偷偷地脫下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買她的這戶富裕人家的小姐。

這小姐跟海蒂差不多大,但因為小姐小時候受到了刺激,因此腿腳不好,天天被關在家裡,只能坐輪椅。

家長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感統失調

當海蒂剛來時,就像進了一個精美的籠子一樣,雖然比以前吃得好、住得好,但是很不快樂。每天要被管家逼著學習各種禮儀,不能大聲說話,也不能放肆地跑動。

儘管跟小姐的關係很好,但是因為環境的壓抑,加上想念爺爺,她患病了。這家富貴人家老爺很善良,為了治療海蒂,決定把海蒂送到她爺爺身邊。

家長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感統失調

回到山裡的海蒂,就像脫困的小鳥,她首先做的就是扔掉鞋子。

在她的邀請下,這小姐也來到山上玩耍。在山上,因為輪椅壞了,她不得不跟海蒂一樣赤腳走路,難以置信的是,她竟然重新恢復了行走的能力。

家長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感統失調

這個情節看著好像不可思議,但是隻要學過感統的朋友都知道,這並不是不可能。

這小姐也許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毛病,只是長期的富貴生活,被過度保護和不運動導致肌肉萎縮,導致感統失調了。

當她赤腳走路時,豐富的環境刺激了相關神經的發育,從而重新讓她恢復了行走。

家長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感統失調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也理解為什麼我說條件越好的家庭越容易出現感統失調。

條件越好的家庭,對孩子要求越多,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越多。

想想我們以前的窮社會,做任何事都是親力親為,孩子得到的鍛鍊機會就多,神經、肌肉等發育的就更加完善。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從小就嬌生慣養,越有錢了就越捨不得讓他們做事情,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殊不知這是在害孩子。

家長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感統失調

感統訓練越早越好:

0-3歲是感統訓練的起步期;

3-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

6-9歲是感統訓練的補救期;

9-12歲是感統訓練的搶救期。

家長們應該在孩子出現感統問題的早期及時發現、及時找專業機構比如全納優童進行感統訓練,以免影響孩子一生的能力發展。

另外,父母要儘可能地讓孩子玩,帶孩子出去放開玩,不要讓孩子生活在我們的強制干預和束縛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