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裡的又一個高潮,粉絲效益的放大鏡

直播電商裡的又一個高潮,粉絲效益的放大鏡

2020年4月1日,羅永浩再一次站在了互聯網的浪尖兒上,作為自帶話題的那個男人,已經在直播電商中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同時也掀起了直播電商裡的新高潮。


直播電商裡的又一個高潮,粉絲效益的放大鏡


3個小時,累計觀看人數4892.2萬,銷售額1.77億,訂單量90萬,打賞收入362.3萬,恐怖如斯的數據,這讓我想到跟一個朋友聊天,說怎麼能快速賺到一百萬,我覺得這就是答案了。


老王本來不想聊這個的,就像新冠最艱難的時候,老王也是規避這個話題,因為我覺得除了蹭熱度,無法為這件事兒貢獻其他的價值。


但是,不說,不代表不關注,像羅老師在科技圈、互聯網圈這種大前輩,一舉一動都會被無數蜂擁而至的粉絲奉為圭臬(PS:老王對羅老師純屬關注度不高,不粉不黑)。


要說羅老師,其實我真的是不太瞭解,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某次在線看羅老師的發佈會,錘子手機的'大爆炸'是真的驚豔我了,能把一個Ctrl+C與Ctrl+V玩出這麼一朵花來。


直播電商裡的又一個高潮,粉絲效益的放大鏡


雖然我沒有買過錘子手機,但是那種天馬行空的思路,讓我覺得,這個男人就是為創業而生的。


後來我開始留意這個男人,錘子科技,子彈短信,小野電子煙,鯊魚皮,黑鯊遊戲手機等等,一系列的產品出臺,然後泯與眾人,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儘管這樣,你不得不承認,這個自帶話題的男人,是一個成功的kol,是一個行走的品牌。


好了,對於羅老師,儘管我不是粉,也不是黑,但是他仍然佔據了我的一部分記憶空間,我甚至不知道黑龍江省省長叫什麼,但是我知道他。


接下來,先覆盤一下羅老師這次出臺的熱度與營銷。羅老師最早披露出有意涉水直播電商是在2020年3月4日,在於網友互動時爆出來的。在3月19日,官微發佈決定做直播電商,並隔空喊話商務合作者。此後網傳抖音、快手大手筆競爭簽約羅老師,3月25日宣佈獨家簽約抖音。3月27日開始倒計時,並且發佈第一支抖音短視頻。4月1日晚20點正式開始直播首秀。


直播電商裡的又一個高潮,粉絲效益的放大鏡


據悉,抖音在4月1日為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位,除了開屏廣告位以外,刷抖音時,每隔三到四個抖音就會刷到羅永浩的內容和廣告。


巨量曝光,成熟的營銷方案,自帶話題的男人,廣域的貨源商家,為'辣個藍人'的直播電商第一槍,剷平了一切荊棘。4月1日這個愚人節,他再一次走到臺前,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風口。

直播電商裡的又一個高潮,粉絲效益的放大鏡

相信有關注的人都知道,2018年淘寶就出現了直播帶貨,薇婭稱為了淘寶一姐,到2019年,從淘寶走出來的李佳琪,成功在抖音上一舉成名,快手的'老鐵'文化也早就開啟了帶貨熱潮,甚至於B站也有了電商的元素,2019年也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


這一行為的本質,在老王看來就是將廣告與用戶拉進了一步,商業行為的本質是交易,人類早期社會以物易物,到後來貨幣體系,但是無論商業行為怎麼發展,廣告從來沒有消失。


廣告,廣而告之,是將產品告知用戶,低級的廣告是告訴你這是什麼,買不買你隨便,高級的廣告是讓你覺得你需要這個東西,我能給你提供。

直播電商裡的又一個高潮,粉絲效益的放大鏡

慢慢的,明星效應讓大家做廣告並不只是彰顯產品的本質與差異了,有了試用效應,明星都用了,你還不用?你可以跟明星用一樣的東西,你離明星也不遠了!你家ido都用了,不行,你也得用。


這個時候,飯圈文化產生了,飯圈的影響力被商家看重,越來越多的明星廣告,因為飯圈的fans們,會因為我家ido的廣告如果銷量不好,就會被商家和經紀公司拋棄,為了我的ido,我必須貢獻我的力量,買買買。(不要懷疑這個邏輯,老王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觸目驚心。)


直播帶貨的興起是怎麼來的,老王不知道,懶得查了,不過我們可以猜一下。老王最早其實有過一個想法,就是在線試穿,這個idea的來源是當年玩QQ秀的時候,有個衣物間,然後點擊哪個衣服,就試穿,好看就買,不好看就不買。


當時我記得淘寶還沒有手淘,我在網吧下單,網銀盾支付,第一次網購的是一雙足球鞋,還是假的,我記得不到100塊錢。當時我就想,如果有個人可以穿一下,動一動讓我看看效果,而不是模特照,可能更好。


直播電商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它也是新型的廣告模式,文字的交流永遠不及語言有煽動性和感染力,直播電商更能促進人們衝動消費,同時又塑造了素人明星,讓人趨之若鶩。


我們來看一下直播電商的一個大概的利益關係鏈,進一步分析在這個模式下,各方的利益是什麼,如何獲取。

直播電商裡的又一個高潮,粉絲效益的放大鏡


首先是第一個鏈條,主播與用戶,有調性的主播天然吸粉,主播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幫助用戶試用產品,可以提高用戶信任度,刺激用戶消費,不僅僅是購物,也包括內容吸引和打賞。


其次,用戶可以更好的粘在直播平臺,為直播平臺的數據做出貢獻,更多的使用時長,留存等等,對於直播平臺來說,更多的用戶就意味著成功。


第三,用戶對於電商平臺,這裡把直播平臺與電商平臺拆開也是目前的一個趨勢,很多直播平臺在電商領域涉足不夠,直播帶貨跳轉到第三方的電商平臺進行消費,用戶的消費促進電商電商平臺的GMV。


第四,主播對於直播平臺,主播是直播平臺的核心資源,內容的生產者,但是,好的平臺也是主播的流量池,平臺用戶越多,主播可以獲取的粉絲或用戶越多。而從目前的直播平臺來說,頭部主播是擁有選擇權的。


第五,MCN與主播,這一部分是主播培養體系,MCN的主播是由運營團隊的,比起單打獨鬥,他們的資源更為充分,當然,主播成名更會反補MCN,使之獲得更多的收益,也可以幫助MCN帶火更多主播,這是一個閉環。


不過,大主播一般會總結自己的套路,自己組成MCN,這樣上下游通吃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第六,商家與MCN,也可以說是商家與主播之間,商家支付一定的代言費,主播為其提供宣傳和帶貨服務。小主播更多是MCN提供帶貨來源,為MCN打工,獲取更多的資源傾斜,提升個人影響力。


大主播則是有權挑選商品,掌握更多話語權,當然,這個關係也是互相選擇的,帶貨主播需要選擇不為自己減分的商品,為粉絲獲得利益,從而提升個人形象和影響力。商家則是需要選擇與自身產品調性相符的主播,更好的將產品推出,藉助主播的影響力完成營銷。


第七,直播平臺與電商平臺,前文說了,直播平臺對於電商行業缺乏相應的積累,有時不得不依託第三方電商平臺,反過來說,直播平臺也是可以為電商平臺引流並提升GMV的。


直播平臺自建電商平臺也是大勢所趨,明明這些用戶是在自家平臺上產生購物慾望,最後這些成交額卻要流失到第三方平臺。


第八,電商平臺與商家,這部分沒什麼好說的,除了平臺本身以外,就是電商供應鏈的問題,單獨拉出來就是說,直播電商需要對這部分進行自建,這也是將內容消費產品向電商交易產品轉型的契機。


第九,用戶和MCN,按理說是不存在什麼交集的,不過素人直播也是越來越成為趨勢,尤其是抖音和快手的崛起,讓素人直播有了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而MCN也可以藉此收攏更多有潛力的素人主播,而素人主播也可以藉助MCN的專業性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而這種交易模式的核心,在於第一個關係,在直播場景中,用戶對於自己喜愛的主播,通過平臺提供的打賞功能,為自己喜愛的主播消耗一定的真實貨幣。而對於主播帶貨,同樣是牛奶,你自己去超市、淘寶上買也是買,主播推薦的而且價格又不離譜,你會不會買呢?


這其實是一個親近效應(不知道有沒有這個說法,老王瞎編的),隨著網絡興起,陌生人這個概念越來越小。一般陌生人的定義是我不認識這個人,走在大街上不認識的都是陌生人。而在網絡上,溝通更為便捷,明明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在網絡上反而更為親近。


直播,除了內容消費以外,也會催生出一種親近的情感,當你看了一個月的直播,每天在直播間發彈幕互動,當被主播叫到名字的那一刻,你會感覺你跟對方不是陌生人。心理防線的降低,在無害的建議下,很容易接受對方。


同樣的一個直播帶貨,看直播的和不看直播的,心理預期和防線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老王會說直播電商就是粉絲效益的放大鏡。較為理性或者說不追星,不盲從的人,在看直播或者明星時,最多耗費一些時間精力,以及少量的金錢。但是你收穫的都是心靈上的自我安慰。


而直播電商,你除了可以獲得心靈上的自我安慰以外,還可以通過支付一般等價物獲得相應的商品,這個時候,下意識你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回報的,而不是盲目的喜愛。


況且,人與人的互動是更能產生情感的,如果你在直播電商中獲得的是正向反饋,也就是說沒有買到垃圾,那麼你與主播之間,在你看來會更進一步,對主播自身而言,除了商業價值以外,也會有更多的附加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羅老師,明明在不認識的人看來,折騰了好多次,都失敗了,而在粉絲的視角中,這是一個百折不屈、有理想、有衝勁兒的'藍人'。


2020年的4月已經來臨,老王卻還沒有開始新的奮鬥,看到羅老師再一次站起來,我只想說一句"羅老師,賽高!"

直播電商裡的又一個高潮,粉絲效益的放大鏡


作者:老王,一個不願意透露體重的90後產品經理,訂閱號《老王修煉指南》唯一作者。


圖3、4、5、6為作者製作

圖7來自於微博@孫先生是孫半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