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手”推着种粮大户跑

朱永华

这段时间,双峰县甘棠镇种粮大户郭鹏程忙得不可开交:疫情缓解后,他一边紧锣密鼓与各地要求订购粮食的客户洽谈业务,一边抓紧“招兵买马”组织春耕备耕:他雇请的几十号人正在整田育秧,两台刚刚订购的抛秧机已在送货路上。

郭鹏程忙的直接原因是他的“摊子”做大了。他决定在去年耕种2100亩的基础上增加到4600亩以上。对于这种扩张,郭鹏程坦言:一半是种粮收益不错增强了信心,一半是镇上安排了任务。

郭鹏程的忙碌,折射出目前我省推进春耕生产的主要工作路径:加速耕地流转,推动大户或农业合作社组织春耕生产,稳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显然,扎实做好今年春耕生产有着与以往不一样的意义:受疫情影响,人们出门活动多少还心有余悸,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面临新的挑战;在国际市场,全球粮食贸易亦出现微妙变化,一些粮食主产国宣布减少、甚至停止对外粮食出口。另一方面,这些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户粮食生产热情不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抛荒现象。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粮食生产的主动权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上。提高农业效益、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必须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目前粮食生产规模、专业化、品种品质等方面的整体落后面貌。因此,以“三权分置”为切入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田流转向大户和合作社集中,从而提升粮食生产的专业化是必然趋势。事实上,近年来,我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逐步加快,一般农村县区耕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专业化道路也带来了产业和产品的可喜变化。在双峰,由种粮大户生产的优质晚稻,市场价格提升到了每公斤16元以上。

在借力“无形之手”的同时,政府的引导组织推动也不可忽视。这既是因为粮食生产关乎基本民生,也是重大特殊事件冲击下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双峰县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早稻生产,书记县长下乡督办、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挂点包村,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服务队下乡指导;同时实行财政补贴和奖励,除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早稻种植奖励和耕地抛荒整治外,还计划拿出巨额资金用于对早稻生产与规模种植大户的补贴和奖励。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出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今年双峰县通过土地流转新增耕地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就有20多个。

由此看来,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力量,“两手抓,两手都硬”,这对眼下的春耕生产很有促进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