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常識

一、我國的民族國情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有1個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有五個民族自治區。

我國56個民族分佈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佈很廣。

二、我國的民族關係

內容: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相互關係:平等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石,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主線,互助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保障,和諧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本質。

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民族關係的具體措施:寫入憲法、建國初期的民族問題的宣講團,西藏的民族改革,西部大開發政策,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民族團結表彰大會等。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常識

三、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

1.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義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異同,都在社會生活中,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

2.維護民族團結。民族團結是國家穩定的基礎,是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保證。民族團結的主要內容是各民族要和睦相處,情同手足。民族團結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3.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是黨和國家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國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

4.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經濟發展是各民族自身發展的基礎,也是民族關係和諧發展的保證。

5.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大力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6.尊重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語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標誌和體現,我國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都明確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7.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風俗習慣是民族特點的一個重要內容,表現在飲食起居、節日慶典、婚姻和喪葬習俗等方面。

8.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在少數民族中有廣泛影響,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往往交織在一起。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常識

四、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各個民族飲食起居、禮儀交往的風俗習慣中,也有一些禁忌。這些禁忌是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成為約束人們行為的準則。比如,達斡爾族人和鄂溫克族人忌諱用刀、剪等帶利刃的東西指人;滿族人、瑤族人、畲族人禁食狗肉;高山族人在祭祀、出獵、喪葬的時候忌吃魚等等,大家應該相互尊重,關照彼此的習慣和喜好。如果因一時不瞭解兄弟民族的風俗習慣,無意當中觸犯了兄弟民族的禁忌,就要及時真誠道歉,求得諒解。但如果是故意冒犯少數民族的禁忌,破壞民族團結,情節十分嚴重的,那就違反了國家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民族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牞維護社會公平和實現社會正義。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始終要充分認識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增強做好民族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維護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民族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形成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

民族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各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統一,是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證。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團結則興盛,分裂則衰敗。因此,我們要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黨的民族政策和愛國主義教育,堅持“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原則,積極開展反對分裂主義的鬥爭,以增強國內各民族的團結,維護祖國的統一,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常識

六、雲南省少數民族情況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分佈的數據,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各民族分佈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其中雲南的世居民族有15個: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全省總人口約4192萬人(1999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在2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萬;人口最少的是獨龍族,僅5500人。

七、民族團結的意義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中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就是要在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礎上,全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維護社會主義祖國的統一安全,同心同德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這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業,是各民族每一個成員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每個人都要高舉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維護社會穩定,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建設者、促進者。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常識

常識小問答:

1、民族平等是指什麼?

民族平等,是指黨的民族政策的基石。在我國,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 不論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少,經濟發展程度如何,語言方字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是否相同,社會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漢族和少數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沒有特權,任何民族的權利也沒有被限制;民族平等不僅包括政治、法律上的平等,而且包括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平等。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對民族平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2、如何把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實處?

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社會各行各業都要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各類生產經營者,交通、賓館、飯店、商店等窗口服務行業,以及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城市管理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要遵守法律法規有關保障民族平等的規定,對各民族一律平等、一視同仁,不得生產經營含有歧視、侮辱少數民族的產品,不得拒載、拒住、拒餐、拒售,不得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增加錄取條件、提高錄取標準,不得歧視少數民族群眾,防止出現傷害民族感情、損害民族團結的情況。

3、各族青年如何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建設者、促進者?

維護民族關係,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一名青年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

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更多地瞭解掌握民族理論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和民族基本知識,不斷增強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們要立足本職,以實際行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我們要堅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以實際行動營造良好氛圍,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我們要堅持原則、明辨是非,旗幟鮮明地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鬥爭。

只要我們每一個人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建設者、促進者,中華民族就一定能夠形成堅如磐石的團結,擁有堅無不摧的力量,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