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穿上“白大褂”

現實生活中,穿“白大褂”的一般有兩種人:當醫生的和搞科研的。而當“買東西的”阿里穿上白大褂,卻同時扮演著兩種角色,把他們的活兒都給幹了。

阿里穿上“白大褂”

問診、抓藥、做CT,Dr. 阿里有點忙

提起阿里巴巴,人們腦子裡往往會浮現出一個成熟商人的形象,這也許跟阿里在商業上的成就有關。

然而,疫情下的阿里巴巴,卻搖身一變,穿上“白大褂”當起了醫生,給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

阿里穿上“白大褂”

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等分別通過其官方渠道為該國僑胞提供諮詢指南,建議在線上諮詢醫生

原來,阿里健康針對疫情發展每一個階段爆發出來的問題,都拿出了基於數字技術的解決方案,希望幫助全國人民共渡難關。

首先,為了解決人們“尋醫”的需求,阿里建立了“門診部”。

1月24日,武漢封城的第二天晚上,阿里健康定向針對湖北地區居民,在支付寶App上線了互聯網醫生免費義診服務。用戶只要打開手機淘寶、支付寶App,首頁搜索“問專家”,即可進入義診平臺。

在不到五天的時間裡,阿里健康在線問醫平臺的日訪問量就突破70萬,問診量突破10萬人,平臺上的每一個醫生每天都要接診100多個人。

疫情爆發初期,很多人草木皆兵,但凡呼吸、體溫有點異樣,都擔心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如果他們都一股腦兒地湧入醫院,不僅會增加醫生的工作量,還會加大感染的風險,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有了阿里的“門診部”,症狀不明顯的患者便無需佔用醫院的資源,不方便去醫院的患者也能早日知曉病情。阿里此舉,既緩解了醫療資源的壓力,又減輕了人們的恐慌,可謂一舉兩得。

除了門診,阿里還設置了“影像科”,進一步排查病例。

阿里穿上“白大褂”

達摩院AI自動識別新冠肺炎病例CT胸片

2月15日,達摩院影像AI率先在“鄭州小湯山”岐伯山醫院上線。只需20秒,AI就能對新冠疑似患者CT影像做出判讀,並量化病症的輕重程度,分析結果準確率高達96%。

到目前為止,CT影像AI已在湖北、上海、廣東、江蘇、安徽等16個省市近170家醫院落地,對34萬臨床病例做出了診斷。我們之所以能在各大媒體平臺上看到實時的確診數字,少不了阿里“影像科”的一份功勞。

最後,有了“尋醫”的通道,自然也要有“問藥”的途徑。

自疫情爆發以來,口罩便成了最為稀缺的資源。為了解決人們的口罩需求,阿里一邊穩定天貓、淘寶上口罩的價格,一邊在阿里健康大藥房不定時上架口罩。

另外,阿里健康還在淘寶和支付寶App上線“買藥不出門”服務,通過線上問診開方、藥品配送到家的互聯網就醫方式,讓慢病患者足不出戶即可安心買到所需要的藥品。

通過疫情期間種種貼心的服務,阿里的“醫生”形象豐滿了許多。

阿里穿上“白大褂”

不想搞科研的醫生不是好商人

著名的“冰山理論”提到,冰山運動之所以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阿里健康就像冰山一樣,它能有出色的成績,離不開“水面下”阿里技術的支持。

的確,起初阿里巴巴是一家單純的電商公司,但隨著它越做越大,交易額越來越多,一個所有電商公司都會遇到的問題便浮出水面:平臺流量劇增,底層IT系統捉襟見肘。

思來想去,阿里高層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成立雲計算公司!

十年前,雲計算還是一個不被看好的技術,有人說它過於超前,也有人說它新瓶裝舊酒,即使是阿里內部也有很多人對它持懷疑態度。究其原因在於,雲計算的研發難度極大,而且能否有實質性的產出還要打個問號。

值得慶幸的是,當時阿里的掌門人馬雲力排眾議,請來了最頂尖的技術團隊,每年撥出十個億全力發展雲計算。即使雲計算部門連年虧損,也沒有停止科研的步伐。

事實證明,馬雲的選擇是對的。如今,雲計算已經滲透進各行各業,幾乎成了互聯網公司避不開的技術。而阿里雲由於起步早、經費足、人才多等因素,已然佔據了中國雲計算市場的半壁江山,躋身世界前三的行列。

在雲計算的基礎上,阿里於2017進一步成立了“阿里達摩院”,立足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

截至2019年9月,阿里達摩院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上累計發表近450多篇論文,並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視覺計算等領域算法奪得40多項世界第一。就“知識儲備”而言,阿里顯然已具備了面對“大考”的資本。

阿里穿上“白大褂”

達摩院AI助力武漢金銀潭醫院實現16800種病原微生物全基因組序列檢測

我們都知道,任何理論都要在實踐中檢驗,而阿里雲和阿里達摩院的“考試結果”並沒有令人失望。除了上文提到的CT影像,他們還為科研機構研製疫苗提供了大量算力,甚至我們常用的疫情地圖,都有其參與建設的影子。

今年1月底,阿里達摩院向全世界免費開放AI算力;3月13日,阿里雲又向全球機構開放病毒檢測技術。這兩手操作,頗有點“達則兼濟天下”的意味。

在阿里達摩院成立之時,馬雲對其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條就是“必須活得比阿里巴巴更久。”

為什麼達摩院要活得比阿里更久?因為商業上的成功只是一時的,但技術上的成果卻是永恆的。這個道理谷歌懂,亞馬遜懂啊,阿里自然也懂,頂尖的商業公司往往最終都會向技術轉型。

在英語中,“Doctor”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醫生”,另一個是“博士”。阿里在積極扮演醫生角色的同時,也沒有落下博士的工作,一襲白衣,竟穿出了兩種風格。

阿里穿上“白大褂”

所有的創新,最後都要回到地面

最近幾年“互聯網+醫療”的新概念相當火熱,甚至相關的股票都持續走強。隨著疫情爆發,互聯網醫療更是走進一般民眾的視野。

然而,當我們深挖這一新事物時,卻發現它還停留在淺層數據的層面。醫療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雖然確實有所創新,但對我們尋醫問藥並沒有實質的改變。

如果要打比方的話,現階段的互聯網醫療就像一片雲彩,看上去很美好,但離我們太遠。人們需要的,是能落到實地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是的,所有創新最後都要回到地面。回到地面,意味著互聯網公司不能再只是收割淺層的容易的果實,而是要做更多地基性的工作,讓互聯網這個互聯互通的工具更深紮根在各行各業,推動各行各業建設新型基礎設施。

阿里穿上“白大褂”

阿里健康如今已經形成了六大板塊構成的健康新基建

在現實中,阿里健康就是這麼做的。入局後的數年間,阿里與多家醫院達成合作,為患者提供從掛號、問診至購藥的一站式服務。加上原有的互聯網生態鏈,阿里健康逐漸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的醫藥健康服務體系。

總而言之,阿里健康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做了不小的努力,可能還需要時間完善,但是正在落地紮根。終有一天能讓人們切身體會到新技術帶來的萬分方便。

2016年,馬雲提出了“雙H”戰略,即健康(Health)與快樂(Happiness)。自那以後,阿里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圍繞這兩大終極目展開,阿里健康就是最直觀的體現。

的確,讓人們生活地更加健康與快樂,應當是所有優秀企業的共同目標,無論出發點在哪,最終都應迴歸到這裡。畢竟誰不想健康、快樂地活下去呢?

正所謂大道至簡,企業的成功,往往來自於最簡單、最樸實的東西。請記住:只有善待世界,才會被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