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博弈”終有結果,廣汽本田擴產能,增強誰的話語權?

兩年“博弈”終有結果,廣汽本田擴產能,增強誰的話語權?

近日,廣汽本田宣佈,正式完成吸收合併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後者更名為廣汽本田廣州開發區工廠。繼黃埔和增城兩個廠區的三條整車生產線和一個發動機廠之後,廣汽本田生產體系愈發強大,正式開啟“四線生產”階段。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此處的本田汽車(中國)是中國汽車史上首個產品100%出口的整車製造企業。由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持股55%)、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0%)、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和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年限30年,註冊資金8200萬美元。並非是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在中國設立的全資子公司

廣汽本田佈局未來

廣汽本田收購本田汽車(中國)完成後,後者年產5萬輛的產能屬性將劃歸至廣汽本田旗下。

兩年“博弈”終有結果,廣汽本田擴產能,增強誰的話語權?

2019年,廣汽本田年產量超過76萬輛,全年累計銷量達77萬餘輛,基本滿足產銷平衡。但廣汽本田的基本年產能其實只有60萬輛,其年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120%,供需矛盾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

於是,廣汽本田今年對第三工廠的基本產能進行了升級改造。改造完成後,第三工廠年產能將提升一倍,將從年產12萬輛擴大至年產24萬輛。加之新增加的廣州開發區工廠的5萬輛年產能,廣汽本田的基礎年產能將升至77萬輛。屆時,廣汽本田“產銷供不應求”的狀況將得到緩解,滿足了深耕中國市場的基本條件。

兩年“博弈”終有結果,廣汽本田擴產能,增強誰的話語權?

受疫情影響,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歐州、美洲等地區的主要汽車製造商紛紛宣佈停工停產,世界汽車市場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此時國外疫情仍處於上升階段,在沒有得到控制之前,疫情拐點的徵兆絲毫未顯。

世界汽車市場想要恢復到疫前水平,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現實。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強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定位成為本田汽車的著手點。

從消費領域看,中國是世界汽車市場最大的單一市場之一;從生產領域看,中國製造已經有能力肩負起世界製造範圍內的部分功能。

此次廣汽本田吸收合併本田汽車(中國)業務,可以看做是本田汽車加速融入中國汽車市場的開端,是寄大希望於中國的重要表現。

兩年“博弈”終有結果,廣汽本田擴產能,增強誰的話語權?

除此之外,同時劃歸至廣汽本田旗下的還有其“產品出口”屬性。包括本田在泰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整車工廠供應鏈零部件的業務。可以解廣汽本田將要“走出去”的燃眉之急。

受市場大環境制約,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存量時代加劇,國內汽車消費放緩,讓汽車“走出去”的聲音成為大多數國內車企的共識。

有數據顯示,長城汽車出口量持續上升,2018-2019分別增長19.98%和38.68%;今年1月份長城汽車出口量為4442輛,同比增長18.36%。此外,上汽集團官方數據顯示,2月,上汽集團整車出口及海外零售量超2.1萬輛,同比增長32%;1-2月累計零售超4.5萬輛,同比增長約20%。

兩年“博弈”終有結果,廣汽本田擴產能,增強誰的話語權?

要想不被時代拋棄,就必須跟緊時代的步伐。中國汽車即將進入“大航海”時代,本田汽車(中國)的“產品出口”屬性將是廣汽本田未來佈局全球產業的重要“武器”。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出海”將是國內汽車品牌的新選擇。

自主品牌話語權重或加強

中國汽車發展起步較晚,合資公司多是自主品牌以“市場換技術”的初衷成立。彼時,中國自主品牌發展需要外商從技術和設備上的大量支持,也是股比保持50:50的原因。改革開放氛圍下,中國汽車製造迅速成熟並發展壯大。

兩年“博弈”終有結果,廣汽本田擴產能,增強誰的話語權?

2018年6月,一紙放開股資比例的行文政策震撼了不少“汽車人”,以為一場股比改革風暴正在醞釀,有了寶馬集團持股華晨寶馬75%的先例,大眾集團和戴姆勒集團也紛紛露出增加持股比的意向,雖然並沒有實現,但誘惑力之大,可見一斑。

2018年10月,寶馬將在華晨寶馬合資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5%,成為了外資股比放開之後的首個外資增股案例。此後,四川現代更替股權,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成為外資獨資的車企。

股比改革的背後,自然是企業話語權的更迭。實際上來講,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內部擁有絕對話語權,並以此制定了瀋陽工廠生產寶馬ix3,並出口全球的經濟策略。

回過頭來再說廣汽本田收購本田汽車(中國)。早在2017年底,廣汽本田就已經制定了收購重組本田汽車(中國)的方案,只是時隔兩年,雙方才修成正果。

兩年“博弈”終有結果,廣汽本田擴產能,增強誰的話語權?

作為廣汽本田的持股雙方——廣汽集團和本田汽車的實際持股比例並沒改變,但廣汽集團資源佔有率確實提升不少。

廣汽本田100%持股本田汽車(中國)此舉是本田汽車當下鞏固其在中國市場地位的必然舉措,亦或將成為其弱化持股比的開端。

企業是利益驅動的產物,資本利益前提下,此案例或許會成為未來合資企業紛紛效仿的對象,中方持股比權重增加或成為一種趨勢。

不過,令人玩味的是,廣汽本田收購重組本田汽車(中國)的方案從制定到達成用了兩年多時間,不排除雙方相互博弈的可能。在當前世界疫情加劇,中國市場轉好的情況,艱難的世界市場或許是雙方加速合作的催化劑。但不管怎麼說,廣汽本田在達成此次合作之後,廣汽集團和本田汽車都是受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