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磐石難動,人心易暖


《情書》① - 沈從文:磐石難動,人心易暖


今天,我們將開啟一本新書《情書》。


在這個摩登的時代,所有的一切都主張效率和準確,唯有人類的情感,始終是誰也無法控制的。


今天我們談起情書,似乎它的存在形式就像是一種出現在綜藝節目中讓人驚羨的表白道具。卻忘了相愛的千般模樣,喜怒哀樂,皆因我們為人。見字如面,你想說的,說不出口的都在情書裡。


情書,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當一個人陷入戀愛時,他就成了情感充沛的詩人,他寫給愛人的每一個字,都是詩。它就像男女情愛之間的催化劑,那些爬滿紙端的文字,記錄了一顆火熱的沉浸在美好想象裡的熱戀之心。


我們所要進行共讀的《情書》一書中,彙集古今中外的66封經典情書。


愛情本就沒有高低貴賤,而那些神壇上的偉人,在愛情中,或許是你完全想不到的樣子,或求愛或訣別,傾吐愛慕或訴說離別;婚前盟誓或臨終絕筆;家務瑣事和崇高情懷,和我們一樣,都是喃喃情話,娓娓衷腸;千姿萬態,不一而足。


自從有了文字,大約便有了情書。而自從有了情書,大多圓滿了愛情。


今天的閱讀目標是原書中的第一封情書,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體驗,我們將會將情書原文穿插在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中,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


走在時代前面的“師生戀”


提起沈從文,人們腦海中總能映射出他筆下極具代表性的鄉土文學,湘西清秀氤氳的山水美景,邊城純真質樸的男女。以及那無數封寫給愛人的情書。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這句情話,至今被奉為經典,即便是隔著時空,看的人,也能從這句話裡,品出許多他對那個人溫柔百轉的情絲,而這個人,正好是他的結髮妻子張兆和。


1928年,從鳳凰縣裡走出來的沈從文經徐志摩和胡適舉薦,成為了上海中國公學的講師。 可沒料想,第一次上課就因為濃重的湘西土話口音鬧了笑話,引得臺下的學生譏笑不已。呆愣的站立半天后,他背過身,提筆在黑板上寫:


“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


學生們善意地笑了,寬容了他的驚惶。 這些學生中,就有沈從文的結髮妻子,張兆和。


那時的張兆和額頭飽滿,鼻樑高挺,秀髮齊耳,下巴稍尖,輪廓分明,清麗脫俗。因為皮膚稍稍有點黑,因此獲得了“黑牡丹”的稱號,亦是公學公認的校花。雖然不似一般的大家閨秀那樣膚白文靜,卻多了一種青春靈動的氣息。


有一次,沈從文無意間碰到在操場吹口琴的張兆和。張兆和邊走邊吹,走到操場盡頭時將頭髮瀟灑一甩,動作乾淨利索。沈從文從此對張兆和一見鍾情,也就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追求行動。


張兆和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新時代女性,又是名門望族,這也讓沈從文有些自卑,並不敢直接表白,只能一封一封不間斷地給她寫情書。


沈從文的第一封情書只有一句話:“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愛上了你?”


張兆和在學校不乏追求者,而她卻一個也看不上,反而給這些情書編號“青蛙1號”“青蛙2號”,到了沈從文這裡直接成了“癩蛤蟆13號”,其中拒絕的意味不言而喻。


其實心思細膩又敏感的沈從文怎會不知,於是也就有了我們今天在書中看到的這封情書:


“我曾做過可笑的努力,極力去和別的人要好,等到別人崇拜我,願意做我的奴隸時我才明白,我不是一個首領,用不著別的女人用奴隸的心來服侍我,但我卻願意做奴隸,獻上自己的心,給我愛的人。我說我很頑固地愛你,這種話到現在還不能用別的話來代替,就因為這是我的奴性。”


磐石難動,人心易暖


據梁實秋回憶,張兆和最初對沈從文並無好感,甚至因為他的頻繁追求而感到煩悶,沈從文得知後急得想要跳樓。


他本來就有流鼻血的毛病,幾次受挫後,面孔愈發蒼白了,但他依舊不停地給張兆和寫情書。


一來二去,時間久了,學校就有風言風語傳出來了,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張兆和情急之下,拿著沈從文的全部情書去找校長理論,表示沈從文騷擾她。


沈從文是胡適引薦到學校的,抱著對才子佳人的真愛,胡適反而當起了說客,大誇他是不多見的文學天才,在中國的小說家中很有希望。 告訴張兆和:“他非常頑固的愛著你。”而張兆和的回覆卻是:


“我也非常頑固的不愛他。”


1930年,胡適不在擔任上海中國公學的校長,這也就間接導致了沈從文只好轉去青島大學教書。離開了自己惦念的張兆和,沈從文的情書寄出的愈發頻繁。


民國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通訊設備,一封信件從青島寄到上海要好幾個月。一腔的相思變成了愁緒,情書的風格上也從之前的娓娓道來,轉變成更加直白的袒露心聲: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麼遠,我日裡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1932年的夏天,張兆和從上海中國公學畢業回到了家中,沈從文乾脆就從青島跑到了蘇州張兆和的家裡。一家老小都見沈從文文質彬彬,印象極好,也就開始推波助瀾起來。


沈從文寫信給“內應”張家二姐到:


“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這時從他們初次相見過去了4年,如此深情厚義的幾百封情書下來,張兆和這塊“磐石”也鬆動了。於是她拍電報告訴沈從文“允”!又去發了一條:


“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據說,這是中國第一封白話文電報,沈從文四年的苦戀終於結束,1933年9月,二人在北京中央公園宣佈結婚。


據梁實秋回憶,張兆和最初對沈從文並無好感,甚至因為他的頻繁追求而感到煩悶,沈從文得知後急得想要跳樓。


他本來就有流鼻血的毛病,幾次受挫後,面孔愈發蒼白了,但他依舊不停地給張兆和寫情書。


一來二去,時間久了,學校就有風言風語傳出來了,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張兆和情急之下,拿著沈從文的全部情書去找校長理論,表示沈從文騷擾她。


沈從文是胡適引薦到學校的,抱著對才子佳人的真愛,胡適反而當起了說客,大誇他是不多見的文學天才,在中國的小說家中很有希望。 告訴張兆和:“他非常頑固的愛著你。”而張兆和的回覆卻是:


“我也非常頑固的不愛他。”


1930年,胡適不在擔任上海中國公學的校長,這也就間接導致了沈從文只好轉去青島大學教書。離開了自己惦念的張兆和,沈從文的情書寄出的愈發頻繁。


民國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通訊設備,一封信件從青島寄到上海要好幾個月。一腔的相思變成了愁緒,情書的風格上也從之前的娓娓道來,轉變成更加直白的袒露心聲: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麼遠,我日裡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1932年的夏天,張兆和從上海中國公學畢業回到了家中,沈從文乾脆就從青島跑到了蘇州張兆和的家裡。一家老小都見沈從文文質彬彬,印象極好,也就開始推波助瀾起來。


沈從文寫信給“內應”張家二姐到:


“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這時從他們初次相見過去了4年,如此深情厚義的幾百封情書下來,張兆和這塊“磐石”也鬆動了。於是她拍電報告訴沈從文“允”!又去發了一條:


“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據說,這是中國第一封白話文電報,沈從文四年的苦戀終於結束,1933年9月,二人在北京中央公園宣佈結婚。


日頭沒有辜負我們,我們也切莫辜負日頭


張兆和在家中排名老三,於是沈從文就叫她“三三”。


今天我們在看《邊城》中的翠翠,《長河》中的夭夭,《三三》裡的三三,這些活波俏麗的形象中都帶著幾分張兆和的影子:


“我先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方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處後,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同你離開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


我想打東西,罵粗話,讓冷風吹凍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處,這心才能安靜,事也才能做好!


“這時真靜,我為了這靜,好像讀一首怕人的詩。這真是詩。不同處就是任何好詩所引起的情緒,還不能那麼動人罷了。


這時心裡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無間。我在溫習你的一切。我真帶點兒驚訝,當我默讀到生活某一章時,我不止驚訝。我稱量我的幸運,且計算它,但這無法使我弄清楚一點點。你佔去了我的感情全部。


為了這點幸福的自覺,我嘆息了。”


儘管知道,沈從文和張兆和的婚姻也曾隨著歷史的變遷被捲入各種各樣的分別和離愁中,幸運的是,沈從文和張兆和還是相濡以沫的度過了一生的年華。


可惜的是,這幾百封情書在戰爭年代裡沒有被完整保存下來,但是鄉下人和千金大小姐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依然揉動著後世的我們的心。


-【結語】-


《從文家書》裡沈從文寫道:


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不會老去,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


《致張兆和情書》中寫道:


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髮。


看罷沈從文的一生,他在喧囂的城市中魂牽夢繞於故鄉的山水,他曾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在初涉人世的時候見證了太多的殺戮和紛爭,卻在當好的年紀愛上了執手一生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