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快报:抗日战争时期的威县

邢台快报:抗日战争时期的威县

抗日战争时期,习惯上称为八年抗战(1937年7月一1945年8月)。近年来又有了十五年抗战(1931年9月一1945年8月)的新提法。对于威县来说,1937年以前的抗战对威县影响不大。那就从“七·七事变”说起吧。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国军的节节败退,日军占领华北已不消时日。距离北京仅数百里之遥的威县,似乎随时便可沦陷。县国民政府业已瘫痪,县长梅华法没听见炮声,就携款带物逃跑了,全县处于无政府状态,因而土匪猖獗。8月,土匪赵云祥占据县城,刘一入驻贺钊。打着抗日的旗号,四处搜刮民财,骚扰百姓。还有,八股土匪围攻南宫途经威县时,更是给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百姓听说的是日寇的暴行、看到的是兵匪的罪恶,想到的是亡国的凄惨。终日里,提心吊胆,六神无主,惶惶不安。11月 15日日军占领邱县。16日(农历十月十五)日军从邱县向县城打了几发炮弹,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威县城。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日军从南面进军威县,是因为北面的南宫尚未沦陷(南宫1938年11月17日沦陷,25日光复。1939年3月,第二次沦陷),之所以日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是因为汉奸猖狂,“大汉奸和梦九组织民团出城迎接日军”(《中共威县历史》134页),而威县人民的抗日活动却尚未组织发动。10月,威县进步人士17人组织的“抗日后援会”,因为范围小,人数少,影响力不大。1935年,冀南暴动,成立“布袋队”时,威县发展了一批党员。1936年,遭到宋哲元廿九军血腥镇压,党员被杀害,党组织破坏殆尽。“七·七事变”后尚待恢复。11月才在寺庄建立了一个党支部 。当时共产党还没有力量组织抗日活动。日军占领威县后,留守的日军仅百余人。和梦九招募笼络的土匪改编的伪军也人数有限。日军想在短期内控制全县也难于实现,只是在冬季开办了一期伪新民教员培训班,以期进行:奴化教育。这一年日军虽然占领威县只一个多月,老百姓却害了半年怕,遭了半年罪。1938年1月下旬,八路军东进纵队开到南宫,骑兵连进驻鱼堤。2月16日威县李侍曾等人的地方武装改编为冀南游击二师。1月13日,共产党在鱼堤成立了以李林为书记的路西工委;在寺庄成立了以王悦尘为书记的路东工委,共产党员发展到了1344人。春天,八路军东进纵队。通过曹王营常坐端牵线联络,和梦九的儿子和舒甲与东进纵队签署了八路军攻城时,和梦九临阵反正的协议。5月9日,徐向前、陈再道、宋任穷下达了进攻威县城的命令。10日凌晨,著名战将韩先楚率六八九团发起进攻。很快在城东北角打开缺口,攻入城内,占领了东门。关键时刻,大汉奸和梦九背叛了作“内应”的协议,公然与日军一起对攻城的八路军两面夹击,导致攻城失败。尽管这样,日伪军慑于八路军的威力,于5月15日弃城逃窜到邢台。威县第一次解放。县委书记高绪之、民选县长范若一、东进纵队六八九团、冀南游击二师进驻县城。县抗日大队扩充至8个大队,共产党发展到5000人。抗日政府很快肃清了境内土匪,实行了公平负担,进行了全抗日动员,拆除了县城城墙。这一年威县有八个月是共产党八路军的一统天下,老百姓基本上过的是平安日子。1939年1月,华北日军纠集三万人,分11路,从石家庄、邢台、邯郸、大名、聊城、德州出发,对冀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2月4日,日军10师团40连队补充大队进占威县,气焰极为嚣张骄横。2月25日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派百余骑兵引出县城日军安田部,在南草场一香城古大沙河,由陈赓、许世友指挥,击毙日军250人,生俘8人,烧毁汽车8辆,缴获大量大量枪炮弹药。6月771团在东郭村,全歼王官庄日伪军。共产党还在小辛开会选举党的“七大”代表。8月一9月,又在草楼开了40天的学习会。8月27日,还在小辛召开了冀南参议会。这几次会议都没有受到日军干扰。8月20日。彭德怀发动了三个月的百团大战,11月冀南八路军一部在威县境内歼灭日军110师团小林大佐部400人。3月,国民党石友三的第十军团以友军的姿态进驻威县郭固一带。8月一度建立了“三三制”政府,之后石友三又建立了一个国民党县政府。这时威县并存国、日、共三个县政府。这一年,尽管日军再次占领威县并增设了几处据点,石友三也暗中投靠日军,八路军抗日武装却仍然不断壮大,党组织也继续发展。1940年2月,八路军打败赶跑了投靠日军的第十军团。年初,日军由军事进攻转变为诱降为主,放缓了正面战场的进攻。“百团大战”引发了日军对华北的重视,开始由正面战场向华北调兵,增设据点、炮楼,加大扫荡力度。这一年八路军东进纵队在威县仍有较大的力量。6月曾攻打贺钊据点,击毙日伪军200人,营救被关押的抗日军民300余人。7月,县抗日大队在仁里集击毙日军小队长百井。1941年,日军继续向威县增兵,增设据点、炮楼,搞了三次治安强化运动:保甲连坐(4天3月30日一4月3日)、剿共分割(两个月,7月7日一9月8日)、经济封锁(55天,11月1日一12月25日)。在斗争严峻的形势下,抗日军民仍然主动出击。春季县大队曾智取孙家陵炮楼,冀南新七旅20团曾击毙日军50人,俘虏伪军100人。日军修据点炮楼时,抗日军民经常骚扰。尤其是日军修公路时,总是白天修路,晚上抗日军民破路,形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尽管骚扰破坏,这一年日军新修的据点、炮楼、公路、封镇沟也为抗日居民带来巨大威胁。1941年12月8日,日空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日军继续向华北大量增兵。建的据点儿达九处(七级、寺庄、雪塔、贺钊、候贯、柳疃、方营、城关、梨元屯)、炮楼28处。日军反复扫荡清乡。4月29日,日军调集1.5万日伪军,对冀南(邢临路南、运河西、馆邱路北、曲广路东)进行铁壁合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了保存实力,八路军县大队、一部分八路军县大队、部分区小队抗日武装暂时转移太行山区。6月12日,在掌史遭到日伪军3000人包围的冀中党政军千余人突围后,经冀南辗转冀鲁豫根据地,也是向太行山区转移的。下半年,敌占区步步扩大,游击区变成了敌占区,解放区变成了游击区。留在敌后的部分八路军、游击队也化整为零,分散坚持敌后斗争。他们组织武工队,向伪军传纸条、传话(发出警告)、晚上向炮楼伪军喊话 (警示教育),利用黑(坏事黑点)红(好事红点)点、生死簿瓦解伪军。这一年,是日军最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一部分混入抗日队伍的投机分子变节投降。广宗县原县委书记赵一,就是在这一年,以“明抓暗投”的方式投靠日军,做了铁杆汉奸,当上广宗伪县长的。到了1943年,美国海空军封锁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为了打通陆路运输线,驻华北的部分日军调往华南。由也搞了五次强化治安(组织特务队、宪兵队、铁心队、挺进队、剿共班)已经是有气无力了。相反,抗日武装力量却迅速壮大。八路军在涉县温村会议上明确提出“敌进我进”的口号,做到了“县(大队)不离县、区(小队)不离区”,武工队瓦解伪军的工作也大见成效。沦陷的解放区得到恢复,并且还开辟了一些新的根据地。抗日政府还帮助灾民度荒。秋季种麦时,帮助灾民筹措麦种。军区首长宋任穷、王任重,亲自帮助拉犁种麦。1944年欧洲战场,苏军开始大反攻,英法联军也在西线登陆,太平洋上美国海空军节节胜利。共产党八路军发出了大反攻的号召。为了支持太平洋战场,驻威县日军110师调走。因为兵力严重不足,日军由全面分割控制,改为重点守备。为了集中兵力,日军只好收缩据点撤销炮楼。发展壮大起来的威县抗日军民,由反蚕食、反扫荡改为发起攻势作战,解放区迅速扩大。下半年,抗日军民相继攻克了古城、王家撞、里庄炮楼。1945年春天,威县抗日军民在冀南四分区的配合下,首先发起了对寺庄据点的进攻。老百姓扛着钉在木板上的猪肉到前线慰问,高呼拔钉子,吃猪肉。接着先后拔掉了河岔股、七级、雪塔、贺钊几个钉子。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的消息传来,抗日军民更加斗志昂扬,拔“钉子”,势如破竹。6月,冀南和四分区领导人王宏坤、乔晓光组织抗日武装准备攻打威县县城时,日伪军于13日弃城逃往邢台,威县全境解放。大汉奸和梦九逃到平乡后,又当了几天伪县长。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的受降大员任晓民,立即利用接受的日军武器装备,将邢台下属各县的汉奸伪军3000人收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命大汉奸和梦九为邢台保安司令部第三旅长。为了彻底消灭汉奸伪军,9月威县、广宗、平乡抗日武装组成冀南西支队,威县武委会主任张春山任支队长。在郑河召开全体指战员誓师大会,参加解放邢台的战斗。9月23日晚9点,总指挥秦基伟下达总攻命令。西支队负责攻打南关西侧天主堂至城区西北角这一段。黎明西门攻破,很快活捉了藏在南市街一个磨盘底下的大汉奸和梦九。12月12日,威县召开公审大会。和梦九被枪毙,千刀万剐。抗战的八年,是共产党八路军在威县发展壮大由弱到强带领全县人民战胜日本鬼子最终取得辉煌胜利的八年,也是一束八路军保护老百姓,老百姓掩护八路军“军民鱼水情”的鲜花。参考资料:《威县志》《红色的土地,英雄的人民》《中共威县历史》《星落冀南》《广宗文史概览》。(来源:威县发布) 原文地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7954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