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清明节记忆

鲁西南清明节记忆

明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在中国所有的节日和节气里面,清明是最特殊的,因为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是24节气之一。

小时候生活在鲁西南农村,对于清明节习俗的记忆,主要是插柳、吃鸡蛋和烧纸。

插柳

清明时节,柳枝嫩芽初发,枝条柔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大人们就会差遣小孩子去折几根柳枝,晚上插到所有的门框上。那时候老家的柳树大都是旱柳,几乎没有垂柳,柳树长的比较高,能折到柳枝,必须要爬到树上才行。我小时候会爬树,但是自家又没栽种柳树,所以每年在得到邻居大叔的同意之后,爬到他家的柳树上去折柳枝,他家的孩子小,不会爬树,便由我一起完成任务。我会留上几条比较长的柳枝,编成柳枝草帽戴在头上,模仿着电影《小兵张嘎》的情节和小伙伴们玩打仗捉鬼子的游戏。有时候也会选择比较顺直的枝条,拧成柳鼻牛,就是柳笛,和小伙伴们比试谁吹的最响亮。

鲁西南清明节记忆


为什么清明节每家每户都会插柳枝,小时候不太懂,认为就像春节贴春联一样,到了清明节就必须在门上插柳枝。后来了解到,清明插柳不仅仅是鲁西南才有,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有这个习俗。插柳的传说也有很多种,一种说法是纪念介子推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当年在流亡途中饥饿难忍,随从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烹食进献。成为晋国国君后,重耳论功封赏却独忘介子推,介子推心寒,隐居于绵山脚下。后来晋文公又想起介子推的功劳,便去绵山寻找介子推,介子推闭而不见,背着老母亲躲进大山。重耳无奈叫人放火烧山逼迫介子推出山,但最后只找到了在一棵柳树下面被烧焦的介子推和老母亲的尸骸。第二年晋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纪念,群臣纷纷效仿,相沿成习。清明戴柳,便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了。

鲁西南清明节记忆

鲁西南清明节记忆


还有一种说法是插柳有避邪的作用,在大门上插上柳枝,能够阻挡邪气和恶鬼的进入。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厉鬼出没,人们认为新鲜柳枝可以避邪,所以会戴柳和插柳。小时候自己戴个柳枝草帽,看到有的小伙伴们没有戴,就是扯着嗓子对他大叫“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还真以为柳枝草帽具有魔法作用。在唐朝之前,人们大都是戴柳,但在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后来起义失败了,人们怕被清算,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黄巢是菏泽人,在原菏泽农校院内,现在的环堤公园,还有黄巢点将台遗址。

鲁西南清明节记忆


吃鸡蛋

小时候盼望过清明节,除了可以编柳条草帽、吹柳笛玩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能吃上鸡蛋。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鸡蛋当然是稀有之物。清明节的早上,家家户户都会煮鸡蛋,小伙伴不光能解解馋,还会将煮熟的鸡蛋装进衣兜里带到学校,拿出鸡蛋互碰撞,看谁的鸡蛋更硬,如果谁的鸡蛋先破,谁就算输了。那时候的鸡蛋都是柴鸡蛋,鸡蛋皮比较厚,小孩子力气又不大,能碰破几个小伙伴的鸡蛋,也是很荣耀的事情,也寓意着自己今后能够长的更加强壮。

鲁西南清明节记忆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说法也是很多,有婚育求子、寒食节食品储备、期望强身健体等说法,但小时候不关心这个,关键是清明节能吃上鸡蛋。

烧纸

清明节去上坟给失去的亲人烧纸,等于是给先人们送钱物,也寄托着希望失去的亲人在那边不再受苦受累,能过得更好。民间传说,上坟烧纸钱的习俗源自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之徒尤秀才。据传,尤秀才先假装重病死去,再让其妻告诉所有邻居,若将纸张剪成铜钱形状焚烧,贿赂神祇,死者即可复活。邻居都不相信,后来尤妻一烧,尤果然立刻复活。于是烧纸立刻成为最畅销的产品,人们争相效仿。

鲁西南清明节记忆


小时候很羡慕城里的孩子,清明节可以去扫墓祭奠先烈,还能春游,农村的孩子只能跟着大人去坟头给逝去的亲人烧纸。成武县城西北角有座文亭山,是先民的堌堆遗迹,也是成武县革命烈士陵园,是小时候非常想去看看的地方。直到参加工作以后才去看了看文亭山,就是一个大土堆,有几间房子和苍松翠柏,但没有小时候想象中的景色美好。

现在祭祀先人的方式有很多种,献花、摆花圈、网上祭奠等,但农村还是以烧纸为主。春季天干物燥,烧纸容易引起火灾,一定要注意防火。

这就是记忆中小时候鲁西南清明节的习俗,虽然现在还在流行,但是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氛围,习俗都渐渐淡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