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前蘇聯兒童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可能很多成年人喜歡獨處,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小孩子可坐不住,他們更喜歡出去和小朋友玩耍。

像是在公園裡玩沙子、搭積木、捉迷藏或是追逐打鬧,孩子們都是自來熟,一番玩耍就能成為好朋友。

還有一部分孩子,卻不喜歡別人的加入,對其他小夥伴的"入隊請求"也是果斷拒絕,然後將他們孤立。

往往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帶孩子回家,不讓孩子和他們一起玩耍,但孩子心中卻是戀戀不捨,還想著加入他們。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有這樣一個例子:之前在公園裡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耍,接著來了一位小朋友,也想加入孩子們的玩耍之中,但是孩子不好意思開口,就去向一旁的爺爺求助。

爺爺笑著安慰孩子說:"別不好意思,大膽說出來,他們會和你玩耍的。"

孩子依舊沒有勇氣上前詢問,爺爺就領著孩子對小朋友說:"孩子們,帶著我孫子一起玩好不好?"

小朋友說:"我們小隊已經滿了,不缺人,讓它自己玩吧。"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爺爺聽到這話,有些不高興,說了一句"誰願意和你們玩啊!走,孫子,回家帶你玩遊戲",就帶著孫子準備回家。

孩子多次回頭,眼神中充滿了渴望,顯然還是想和小朋友們玩耍。

小朋友們的話可能是讓爺爺覺得沒面子,但是對孩子來說,完全是無心之舉。

拒絕別人加入之後,孩子也完全沒有覺得有任何的不妥。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小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自己不希望別人的加入,原因也都很簡單,像是:

"我們幾個人足夠了"

"我們快回家了"

"我們玩的遊戲不缺人"

當孩子想要和小夥伴玩耍卻被對方拒絕時,孩子也會覺得失落、傷心。

年齡較小的孩子,特別是6歲以內,拒絕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通常都不是什麼不得了的問題。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就可以忽略孩子的感受,因為被拒絕的孩子,內心一定是痛苦、沮喪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孩子很有可能會逐漸排斥社交,變得孤僻內向。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家長可以這麼做,讓孩子不會因為被拒絕而對社交產生厭惡。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孩子被拒絕,父母的反應將影響孩子一生

1. 調整孩子和自己的情緒

小孩子拒絕別人的玩耍請求,其實並沒有大人想得那麼複雜,有的時候孩子覺得對方穿的鞋子不好看,或是對方長得比他們高,就不願意和對方玩耍,有時可能還會說出很難聽的話。

但年幼的孩子,說出這些理由的時候,都沒有針對嘲諷的意思,只是單純地覺得自己不喜歡。

家長也不要因為孩子的幾句話就大發脾氣,對孩子說狠話,帶孩子去別的地方。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首先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就要引導孩子的情緒。

家長也不要對孩子說"沒什麼了不起的,幾個小屁孩,我們不要和他們玩",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心情更加失落。

家長要給孩子擁抱,輕聲地問孩子:"他們不和你玩,你是不是很不高興?"

也可以給孩子講自己被拒絕的經歷,告訴孩子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2. 讓孩子理解對方的感受

有些小孩子在做遊戲或是玩玩具的時候,都不喜歡別人的干擾。

有時候孩子加入玩耍的方式可能很突然,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覺得自己的"領地"被別人"侵入",也就不願意和別人玩耍。

家長要讓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比如可以問孩子"假如你在玩耍的時候,別人突然想加入你,你會高興嗎?"孩子會搖頭。

孩子對自己的玩耍空間都很敏感,如果孩子沒有像去別人家做客那般禮貌詢問,很容易被人拒絕。

孩子掌握了玩耍的請求方式,對方也更願意接受孩子的加入。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3. 不要替孩子做決定

當孩子被被人拒絕的時候,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或是自己沒有面子,都會帶著孩子離開,還會留下幾句"狠話"。

"幾個屁大點的孩子,有什麼好玩的"

"走,我們去商場買玩具去"。

家長以為這樣能夠安慰孩子,但孩子心裡真的是這樣想的嗎。

很多孩子被小夥伴拒絕玩耍後,心裡還是有一點的不甘心,他們更喜歡在一旁觀看他們玩耍,等待加入的時機。家長替孩子做決定,只會讓孩子喪失社交的積極性。

可以詢問孩子的意見,比如"你現在想回家呢,還是想再看一會"。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之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孩子要留下觀看,家長也就不要干涉。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經常被拒絕,在替孩子委屈之前,還需要先反思一下,孩子平時的言行舉止是不是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大人又是否幫助孩子認識並改正他的問題?

有的時候我們對孩子存在的問題並不自知,而一味考慮外界的不公,這並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面對這些,父母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不妨試試通過閱讀繪本來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我家的孩子前段時間也是這樣,後來朋友給我推薦了套繪本故事《情緒管理情商培養能力訓練繪本》說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很大幫助,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買了一套,每天睡覺前對給孩子聽,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現分享給大家,該套繪本一共有8冊。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可用作培養高情商、提高表達能力的工具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的態度和回答,決定孩子的交友能力

把握孩子人格培養關鍵期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著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孩子

是否寬容和慷慨?是否學會理解和同情?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會在家庭、學校和周圍環境中慢慢形成。好品格決定好未來,高情商更勝高智商。

點擊下面圖片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