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点里三个“兵”:抗疫战场不改本色

他们不是医务人员,却整日穿着防护服,随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他们不是服务员,却担负起卫生保洁、清运垃圾、环境消杀等工作;他们不是快递员,却要在半小时内跑上跑下接送几十件物品;他们不是心理咨询师,却哪怕自己再疲惫、再委屈,也要疏导好别人的情绪。

隔离点里三个“兵”:抗疫战场不改本色

他们就是迎江区集中隔离点后勤保障组的三个“兵”:王志、沈杰、朱永增。这三名同志是共产党员,也是退役军人。

自2月7日隔离点启用以来已近两月,三人一直吃住在此,24小时待命,全天候值守。“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党员的使命就是冲锋在前。更何况,我甘愿。”别人眼中的英勇、无畏,在三人看来,这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他们平时的工作状态就是“连轴转”。每天各个时间段都可能有人员入住,随时有留观人员提出个性化的需求。有不理解政策,需要耐心细致的劝导;有饭点吃不下饭,需要送外卖的;有网络信号不好,需要维修的……只要是合理的需求,再难他们也会尽力满足。

最难的是观察人员解除之后的房间清扫消杀工作。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紧密的防护口罩,穿上就有缺氧窒息的不适感,给平时看似简单的事情增添了难以言尽的艰辛。“穿着防护服,第一次光换床单就花了半个多小时。几天下来虽难叠出豆腐块,但是堪比平常酒店服务员的专业水准了。”王志笑着说。

隔离点里三个“兵”:抗疫战场不改本色

向来埋怨沈杰不能回家的女儿,有次无比认真地说,“爸爸,我同学说他很佩服你们。我们现在能在公园自在玩耍,是因为像你一样的叔叔阿姨从不休息。”视频那头,沈杰悄悄转过头去红了眼。

朱永增有糖尿病,但组织的一声令下,他依然像军营里的战士听到集结号一般,迅速到隔离点报到,不用催促、没有疑惑,很快就适应了隔离点的工作,与其他人配合默契。“这里是全区防疫的前沿阵地,作为曾经的一个兵,我还是那句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朱永增满怀豪情的说。

战“疫”三个“兵”,退役不褪色。责任让他们必须向前,担当让他们坚定“逆行”。每日的电话回访里,有名留观人员郑重地感谢道,“原来我还在担心回国的选择是否正确,但你们让我感到,我终于回到了家”。(区疫情防控宣传发动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