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玉玺代表皇权,传国玉玺更是稀世玉宝,历代封建帝王视传国玉玺为万世皇位相传之圣物。更朝换代,强者夺,败者献,为获得传国玉玺而费尽心机。传国玉玺历经沧桑,故历史记载多有不一致处。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传国玉玺最早始于秦。《韩非子·和氏》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曾先后献给厉王和武王,两次都被认为是一块石头,以欺君罪,每次被砍去一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璞在荆山痛哭,文王得知,命玉人再次理璞,果得宝玉,定名“和氏璧”。战国时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又引出了“完璧归赵”的典故。秦统一六国后,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并加工成玉玺,由秦相李斯书鸟虫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字,命玉工孙寿镌刻。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但据《晋书》所载:始皇取蓝田玉治玺,李斯篆书,印文为“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后又自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当赵高立公子婴为秦王时曾“令子要斋,当庙见,受玉玺。”然而传下来的这颗玺,是“和氏璧”,还是“蓝田玉”,史书没有作明确交待。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子婴为秦王仅46日,汉王刘邦已 兵临城下,使人约降子婴。《史记·秦始皇本记》作了这样的记述:“子要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这是改朝换代中亡国君献玉玺之始。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始皇玺归汉以后,就被汉高祖刘邦定为“传国玺”,“世世传授”。凡新帝继位,首先接受此玺,皇位才算合法。自此,传国玺成为欲王者争夺的目标。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汉王朝传至孺子婴,皇戚王葬篡位(公元8年),建国号新。王葬逼太后交出玉玺。这是强者夺玺之始。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打击下覆灭。王莽的校尉公孙就得到了玉玺,交与王献。李松攻入长安斩王献得里,又献给淮阳王刘玄。赤眉义军杀淮阳王立刘盆子为帝,玉玺为刘盆子持有。后来刘盆子投降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7年),将玉玺奉献给汉光武帝。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东汉末期,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中起义,天下大乱。董卓于昭宁元年(公元189年)废少帝,立献帝,迁都长安。东都洛阳被烧,慌乱中掌玉玺者将玉玺投入井中,被东吴孙坚征得。后来袁术从孙坚妻子手将玉玺夺走。袁术获玉玺后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称帝。袁术死后,玉玺为荆州刺史徐理所得,徐珍将玉玺献于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于魏文帝曹丕。玉玺传给魏文帝。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魏传至元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公元265年),玉玺又为西晋所有。西晋传至怀帝,怀帝遇害,玉玺为十六国之汉刘聪夺得。传到刘粲,又被前赵刘曜所夺,接着又为后赵石勒所得。石勒传子石弘。石弘被石虎所废,玉玺归入石虎手中。石虎与冉闵交战时玉玺为其部将蒋干所得,蒋干将玉玺送东晋征西将军谢尚,玉玺始为东晋穆帝所有,时为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当时百官庆贺,东晋始以正统归之。在此之前,东晋从元帝(公元317年)至穆帝,其间历四帝,30余载,因无传国玺,被称为“白板天子”。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原东晋将领刘裕曾多立战功,被封为宋王。当他收回巴蜀后,回师入关,即代晋称帝,建国号宋(公元420年),为南北朝之始。宋得东晋玉玺于关中。玉玺历南北朝之宋、齐、梁、陈四朝,后杨坚崛起灭陈,建隋(公元589年),玉玺为隋所有。隋场帝弑父称帝后,苛政繁役,民不堪其苦,各地农民起义,隋朝瓦解。炀帝被其将宇文化及缢死。肖后将玉玺带入突厥。直到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肖后才将玉玺奉献给唐太宗李世民。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唐朝将玉玺一直传至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原黄巢起义军降将朱温,被封梁王后,已成割据势力,遂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不久,传国玉玺落入朱温手中。后唐庄宗(李存易)灭后梁(公元923年),玉玺又归庄宗所有。后唐传至末帝李从珂。因后晋石敬瑭入篡(公元936年),珂自焚身亡,玉玺不知所在。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后周建宋(公元960年)。到哲宗时,咸阳民段义得到玉玺,献给哲宗。哲宗因改绍圣五年为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并应蔡京请,以五月朔日受宝,其礼仪同大朝会,名之日“受命宝”。哲宗传徽宗后,因徽宗被金掳去(公元1119年),玉玺俱去。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甲午正月,始得到传国玉玺。

元末,朱元璋消灭割据势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曾说:“如今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挂在心头。”其中第一件即“少传国玉玺。”《见草木子余录》。后来玉玺找到,归明所有。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明末农民李自成起义,进入北京建大顺朝(公元1644年)。由于明将吴三桂勾结满族入关,李败,满人建立了清朝,玉玺归于清。清传到宜统三年(公元1911年)退位。建立民国后,军阀混战,皇室被抢夺,玉玺至今下落不明。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由于是否据有传国玉玺,被视为皇位合法性的大问题,在三国之后,未得到传国玺的帝王,模拟治餐、愚弄臣民者屡见不鲜。因而传到清代的那颗传国玺,是否仍为秦始皇始镌的那颗玺,已无从查考。史书记载中亦确有诸多矛盾。即使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颗秦玺,也有“和氏璧”与“蓝田玉”两说。

史家还认为汉献帝末年,传国玺就丢失了,孙坚井中得玺不可信。汉以后各朝帝王都说自己有传国玺,是秦始皇的原印,颇有编造之嫌。南宋李心传考证说:曹魏刻玺如秦文,但秦读自右,魏读自左。好像汉献帝在让位时,未曾传玺。他考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晋刻。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入关,得于关中的玉玺,历宋、齐、梁、陈,而后复为隋有者,系后秦姚刻玉玺。

古代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之谜

北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 (公元446年),毁郵中五级佛图,于泥像腹中得玉玺两颗,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旁刻“魏所受汉传国玺”。两颗何为真玺,尚无定论。

《通鉴》载:后晋石敬瑭(公元936年)作“受命宝”,其文日“受天明命,维德允昌”。“开运之乱”(公元944年)没于耶律者,其文日“皇帝景命,有德者昌”,是石敬瑭仿唐太宗文所刻。

就以上所述,尼见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在频仍的改朝换代。战乱灾祸中,夺玺、传玺、失玺、得玺、治玺之端倪。传国玉玺之真伪亦属一个历史之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