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即位阴谋”之谜

康熙号称“千古一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擒拜、平三藩、收台湾、剿噶尔丹、使国力空前强盛,中国成为万方朝拜的大帝国。康熙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不可一世。然而,他在自己的家事面前却一等莫展。临终之时,连定谁为太子,都悬而未决。

康熙生有35个儿子,除了夭折及过继出去的,还有26个。最初,他立孝诚皇后的儿子允扔为太子,但后来因种种原因,父子矛盾加深,允扔被废。此后,皇子们都为争奇太于之位,互相倾轧、明争暗斗,私结朋党,出现了皇太子党、皇八子党和皇四子党。

1722年10月,康熙不顾69岁高龄,到南苑狩猎。十几天后,觉得身体不舒服、就回京在畅春园体养,至12日病情稳定。13日病情突然恶化,当日夜里一命鸣呼。14日大验。不几天之后,皇四子胤禛登基,年号“雍正”。

雍正的突然即位,震动朝野。各种传闻纷纷扬扬。时至今日,已过去300多年,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按一般正统史料记载,雍正即位是理所当然的,是合法的。《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临终那天,曾召集允祉、隆科多说:“皇四子人品贵重,深省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朝鲜国《李朝实录》载,康熙病剧,解其挂念珠与胤禛曰:“此乃顺治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还有一些能证明康熙病重期间,胤禛被委以重任的资料,说明康熙对胤禛的信任。如11月9日,康熙命胤禛斋戒,代皇帝行南郊大祀。13日康熙改派镇国公吴尔占代行祭天,胤禛三次被召。在此帝戒期间这样做是不同寻常的。

雍正六年,有人投“逆书”,列雍正十大罪状:即谋父、逐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好色、诛忠、任佞。

如果“谋父”实有其事,那么雍正的即位就值得怀疑了。

据说,康熙病重时,胤禛进了一碗人参汤,不知为何,康熙就死了,接着,胤禛就继了位。即说,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此说似乎也在理:因为原来康熙病情已经稳定,而13日骤变,突然去世哪能不使人生疑?又据说,当时有个意大利人马国贤曾身临其境,认为即使不是毒害,也出现了非常事变。

另外,据推测,畅春园是在隆科多的严密控制之下,是他负责康熙的安全警卫及执掌卫成兵权的,而他是雍正的舅舅,那时只有他能接近康熙,不排除他参下毒之可能。

照此推理,正不是即位,而是篡位。这也有值得时人寻味的地方。

据说,在康熙继承人方面、得康熙赏识众所归的,是皇十四子胤祯。康熙五十七年,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领西北各路大军,代父亲征新疆和西藏。康熙亲口夸奖胤祯有带兵才能,是良将,要部下对服从胤祯。而且康熙死时的遗诏上写的原支是“传位十四阿哥胤祯”。那么,雍正谋父之后,又是怎样篡位的呢?据说是科隆多擅自篡改了遗诏,将“十四子”改为“于四子”,将“胤祯”改为“胤禛”了,雍正依诏登基,顺理成章。还有人说,雍正初年、他口了隆料多是为了杀人灭口,他借口杀了隆科多是为了杀人灭口,让篡位之事变成永远的秘密。还推断,雍正之所以在皇十四子返京之前“谋父”,也是怕另生枝节,影响自己当皇帝。

一正一反,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当前,史学界还有两种说法:一是,二者必取其一说。据说,康熙本来有胤禛和胤祯两个继位人选,但13日病情突变时,仓卒之间,他必选其一,因此,选中了四子胤禛。二是康熙本欲立胤祯,但病发突然,已近临终,而代父远征的胤祯二十多天才能到京,来不及,康熙深知“国不可一日无君”,否则众皇子为争夺皇位可能互相残杀,后果不堪设想,加上康熙平日对胤禛印象也不坏,只好顺水推

将就汤下面,将皇位传给胤禛了。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宫廷斗争从来没停止过。在皇位的继承上更是血雨腥风、你死我活,什么“仁义”、“孝悌”,什么“手足之情”统统被扔到一边去,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位。

雍正即位的种种传说,不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诠释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