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困境:“考文垂事件”之谜

在二战期间,有过很多次著名的轰炸

但有一次轰炸却直到今天仍被人广泛讨论

因为这次轰炸超出了战争的本身

上升到了一种人性的抉择



【今日由头】

1940年11月14日

考文垂大轰炸

1

1940年11月14日,英伦三岛的夜空明净,月光皎洁。

位于英国中部的考文垂市,宁静平和。尽管处于战时,但考文垂的市民还是像平常一样,过着各自的生活。

此时的时钟,指向了晚上7点15分。

考文垂的市民们不知道,接下来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个烈焰般的地狱景象。

当尖利的防空警报响起的时候,第一批德国“海因克尔”he-111轰炸机已经抵达了考文垂上空。德国人凭借无线电导航,精准地找到了考文垂市中心的位置,随后轻松地倾泻下了炸弹。

道德困境:“考文垂事件”之谜

德国HE-111轰炸机飞越英吉利海峡

毫无准备的考文垂市民惊慌失措,四处逃散。但他们很快发现到处都是一片火海——这是德国人精心策划的一次地毯式轰炸。

晚上8点,考文垂著名的圣米迦勒座堂被炸弹击中,燃起熊熊大火。此时考文垂市的消防队已经全体出动,但最高峰时全市起火点多达200处。那么多的起火点很快集合起来,形成了骇人的烈焰风暴,席卷整座城市的建筑和居民。

这场令人窒息的大轰炸一共持续到了第二天清晨,德国一共派出了449架轰炸机,扔下了394吨炸弹、56吨燃烧弹和127枚定时炸弹。

不久,考文垂市的损失结果被清算了出来:

554人被炸死,864人受伤,5万间民宅和500家店铺被炸毁,12家关键飞机零件厂减产20%,整个市政公用事业瘫痪一个月以上。

在原子弹出现之前,这场轰炸行动用“炸平”两字来形容,也不夸张。


道德困境:“考文垂事件”之谜


空袭之后的考文垂市中心

2

德国人对这次的轰炸,当然是有预谋的。

在敦刻尔克放走了英国人之后,德国人登陆英伦三岛的念想并没有断绝。在纳粹的空军司令戈林信誓旦旦地向希特勒保证只需要空军就能征服英国后,德英双方就进入了残酷的“英伦空战”绞杀。

从直接空中决战,到轰炸英国飞机制造的后勤补给工厂,再到大规模长期轰炸伦敦试图迫使对方投降,德国人在这场空战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发生过几次改变(英伦空战具体详见【延伸阅读】)。

不过,考文垂始终是德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因为考文垂自19世纪末开始,就是英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尤其是摩托车和汽车的制造中心(“捷豹”的总部和制造工厂现在依然还在这里)。到了战时,考文垂自然就成为了英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这里的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工厂制造轰炸机,阿尔维斯工厂制造飞机引擎,戴姆勒、希尔等工厂制造装甲车、载重汽车和小轿车。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机床厂也在那里。


道德困境:“考文垂事件”之谜


1917年的考文垂


所以,德国人完全有理由轰炸这座城市。他们对这次轰炸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并给轰炸计划赋予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月光奏鸣曲”。

事实证明,这场轰炸给英国人带来的后果一点都不浪漫。但与这场轰炸造成的震撼相比,英国人乃至全世界之后都更震惊于一个传闻:

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通过情报部门早就知道了“月光奏鸣曲”计划!

是他下令不要对考文垂进行任何防御,任由德国人炸毁的!

3

丘吉尔为什么要任由德国人炸平考文垂?

长期以来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

二战期间,德军使用的密码机,是他们自以为万无一失的““恩格玛(Enigma)”

机。但这台确实无比复杂的密码系统,却被以图灵等人领衔的英国密码破译团队给破译了。之后,德国人每次空袭的时间、地点、路线等,都很容易被英国人全部或部分掌握。


道德困境:“考文垂事件”之谜


一台德国军用三转子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接线板、键盘、显示板和转子。

德国人彼时对自己的密码系统被破译已经起了疑心。而丘吉尔担心,如果轰炸考文垂的行动再一次被英国人提前破译而做了积极防御的话,德国人很可能会就此对“恩格玛机”失去信心,重新再用一套新的密码系统,这样就会让英国人之前的破译工作全都白费了。

所以,为了让德国人不怀疑英国人破译了自己的密码系统,丘吉尔决定忍痛放弃考文垂,用一场局部的损失,来保证整个大局。

这个说法的来源已经很难考证。一个源头被证实为来自约翰·科尔威尔爵士(1940年11月14日下午在唐宁街10号的值班人员之一),他曾经说过:

“14日下午,首相在两名助手陪同乘车前往迪特克里公园的夜间统帅部,在路上,他审阅最近破译的恩尼格玛机的秘电,知道最近要发生一次大规模轰炸,于是他立刻命令司机往回开……”

而英国后来有一个戏剧《十一月的那一夜》也被广泛传播,因为这出戏专门指出:丘吉尔其实早就知道要轰炸考文垂了。


道德困境:“考文垂事件”之谜


2013年9月28日,考文垂的贝尔格莱德剧院(Belgrade Theater)重新演出该剧,这是当时的宣传海报

那么,考文垂真的是被故意放弃的吗?

4

不少参与该事件的当事人直接了当表示:假的!

在这些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当时专门负责情报站的英国皇家空军科学情报处处长R·V·琼斯,他的评价就是:

“这种说法纯属臆测,毫无任何事实根据!”


道德困境:“考文垂事件”之谜


R·V·琼斯

琼斯的反驳主要论据是:

首先,德国人的“月光奏鸣曲”计划确实事先就落到了英国人手里,但并非外界想象的是全文解密,而只是知道德国人将在近期对英国中部城市进行轰炸:可能目标是伍尔汉普顿、伯明翰和考文垂,也可能是伦敦。但具体炸哪个?什么时候炸?是否有顺序?没有人知道。

其次,当英国情报部门终于通过其他各种手段弄清“月光奏鸣曲”将在11月14日发动时,时间已经是当天下午1点55分了。而据琼斯自己在回忆录《绝密战争》中的记载,他拿到分析归纳后的报告,是下午5点30分——当时排除了伍尔汉普顿,但还是无法在伯明翰、考文垂和伦敦之间做出筛选。

这一点,在丘吉尔的秘书乔克·科韦列(Jock Colville)后来的日记中也得到证实,他表示“当时丘吉尔收到空军情报处的报告,称德军要轰炸哪座城市还难以确定。”

第三,从丘吉尔接到那份不确定的报告到考文垂被轰炸,当中只有2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要他立刻拍板做出个判断并不现实。据当时与丘吉尔同车的另一位秘书约翰·马丁回忆,当时丘吉尔依旧认为德国人轰炸的最大目标是伦敦,他为此还在当晚特地把两名值班的私人秘书送到了唐宁街地铁的避难所,告诉他们:“你们还太年轻,不能死。”此外,他还让人把办公室的打字员送回家。


道德困境:“考文垂事件”之谜


丘吉尔

那么,是否还存在一种可能:

英国当时政府里的相关当事人,都在集体隐瞒乃至作秀?

5

但是从逻辑角度推理,“考文垂事件”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

首先,通过放弃一座城市的设防就能换得德国人对自己密码系统的信任,似乎过于理想化。

其次,考文垂是英国非常重要的工业基地,关系到当时英国战斗机和装甲车的补给,如果确切得知是考文垂将受到轰炸,英国缺乏主动放弃的理由。

第三,就在考文垂被轰炸6天后,11月20日,伍尔汉普顿成为德军的轰炸目标。这一次,英国人通过破译“恩格玛机”而得到了确切情报,立刻组织了大规模的防御措施(后来德国人得到了英国人已经严阵以待的情报,所以放弃了)。如果要换回信任,为何不一起放弃伍尔汉普顿,反而单单放弃更重要的考文垂?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考文垂当时也并非完全放弃防御。

收到可能会被轰炸的情报后,考文垂的军火供应量明显增加;在德军飞机飞临的时候,英军尝试过做出电子干扰,但最终因为频率出错而失败;在整个轰炸期间,英国防空部队发射了24发37毫米防空炮弹和6700发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弹,不过战果不佳,只击落德军第三航空队的一架轰炸机。

当然,作为最重要的防空力量: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确实没有升空迎敌。但考虑到当时整个皇家空军的力量已经捉襟见肘,单独防御一个城市已经勉力支撑,如果要同时防卫三个可能遇袭的城市,确实也超出了能力范围。

道德困境:“考文垂事件”之谜

英国和德国的战机鏖战伦敦上空留下的气流轨迹

当然,考文垂是否是真的故意被放弃,我们现在依旧只能从各种已知的证据和逻辑上去推断——或许未必能武断称其为“阴谋论”,但至少,不能铁板钉钉说当年的考文垂就一定是被“舍弃”的。

【馒头说】

其实今天选择这个题目,是想在“馒头说”里进行一个讨论。

抛开一切“阴谋论”和各种反驳不谈,假设,只是假设——“考文垂事件”是真的,假设你是当时的丘吉尔,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我也曾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应该不会放弃考文垂。

因为对我来说,密码破译被德国人发现是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毕竟存在着变数。但考文垂的市民将遭受屠戮,这是在眼前必然会发生的事。

当然,“考文垂事件”只是人类面临道德困境的假设场景之一。

我记得诺兰导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作为反派的小丑,在一艘装满罪犯的船和一艘装满无辜市民的船上都放置了烈性炸药,每艘船控制一个遥控器,只要按下遥控器,对方的船就会爆炸,自己这艘船就能生还;如果双方都不按,时间一到,两艘船都会爆炸。

这又是一个道德困境的场景——如果你在其中一艘船上,你会怎样选择?

如果这些你都觉得还能选择的话,那么还有那个更著名的“电车困境”,可能和“考文垂事件”更相似:

一列失控的电车,即将压死被捆在铁轨上的五个人,但你手里有个拉杆,只要拉动拉杆,电车就会变轨到另一条轨道,那条轨道上只有一个人会被压死——你会拉动拉杆吗?

在想象完之后,我们换个场景:

同样是失控的电车,同样是即将被压死的五个人,此时你站在电车即将经过的天桥上。你身边有个大胖子,只要你把大胖子推下天桥,电车就会被阻挡,五个人就会获救,但大胖子会死——你会推下大胖子吗?

道理其实和前一个是一样的,但你的选择会发生变化吗?

所以,“考文垂事件”之所以会在整个二战过程中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争议性事件,不是在于其轰炸的本身,而是在于背后关于人性道德的拷问。

关于人性道德困境的问题,有时真的很难做出抉择。

那么,对于上面提到的几个道德困境的答案,你的选择又是什么呢?

1、《“考文垂事件”中的道德推理 》(孙跃家,《理论探索》,2017年5月刊)

2、《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詹非非 詹幼鹏,北方文艺出版社,2017年6月1日)

3、《4000房屋一夜炸平——德国空军恐怖的“考文垂大轰炸”》(企鹅号“点兵堂”,2018年2月28日)

4、《考文垂:到底发生了什么》(马丁·吉尔伯特,《高光时刻》141页,1983年6月27日)

5、维基百科、百度百科“考文垂事件”,“考文垂大轰炸”词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