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喜歡那些說早就知道瑞幸造假的人

上週,資本市場最大的熱點,就是瑞幸咖啡自爆造假。


瑞幸自爆之後,二級市場裡的各路神仙紛紛跑出來煽風點火,好像個個都是諸葛亮。


不好意思,各位充其量都是事後諸葛亮罷了。


既然大家好像都早就知道,那小編就敢問一句,各位有多少倉位去做空瑞幸了?


不用倉位說話,都是廢話!


而事情的另一邊,是瑞幸自爆之前,即便渾水在1月份出了一份匿名的做空報告,中介機構還有一眾券商們一以貫之、鋪天蓋地的看好。


以下是“光榮榜”。


為瑞幸上市以及二級市場保駕護航的有:保薦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律所金杜、競天公誠,審計機構安永。


尤其是中金公司,在渾水公司發佈了匿名的做空報告之後, 還專門出具了一份報告《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證據》給瑞幸站臺。


中金在報告裡說,渾水匿名沽空報告太草根了,又主觀,亦缺乏有效證據,維持跑贏行業評級。


為什麼我不喜歡那些說早就知道瑞幸造假的人


但是人家怎麼就草根了?


在渾水的這份做空報告裡,撰寫人稱調用了92名全職人員以及1418名兼職人員,現場監控並記錄981天店鋪流量,同時分析了11260小時的商品流量視頻。


最後得出結論:瑞幸之前公佈的數據,在3季度和4季度分別虛增了69%、88%。隨著瑞幸的自爆,這份做空報告也被坐實。


可能對中金來說,即便是做調研,也需要用上AI和大數據這些高(zhuang)端(B)的概念,才不草根,才能跟自己高貴的品牌調性相匹配吧。


為什麼我不喜歡那些說早就知道瑞幸造假的人


只是因為中金比較有名,這次被打臉打得比較兇,其實遠遠不止中金。上圖中未提及的還有,天風證券、安信證券、國盛證券、中泰證券,都是大篇幅的在為瑞幸搖旗吶喊。


為什麼我不喜歡那些說早就知道瑞幸造假的人


客觀來講,如果對管理層不熟悉,未對公司進行深入盡調的分析師,也很難知道公司在造假。


真正能夠做到,像給渾水提供匿名報告那樣,大面積鋪人,做門店蹲點調研,對券商來說也是根本無法實現的事。


行業裡有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中概股公司,大部分都是以開放文化著稱的互聯網公司,但對A股券商卻存在鄙視鏈,擁抱平等開放的他們一向不喜歡跟內資券商和基金玩,好像高貴的皇冠會掉。


為什麼我不喜歡那些說早就知道瑞幸造假的人

《有兩種互聯網行業:互聯網,以及A股互聯網》


國內券商又喜歡追逐那些看起來很洋氣的公司,非要去覆蓋人家,但是發報告也大多隻能基於行業判斷,拆拆報表,算算單店模型。


此次在瑞幸上的集體翻車,也是能算一個被逼無奈下的欠缺審慎。但是作為承銷保薦券商和審計師,接觸公司管理層和內部數據的機會是要遠大於分析師的,又該如何自洽呢?


簡而言之,對瑞幸自爆這件事,我們應該有一個客觀的思路去看待,保持獨立思考,不要去迷信那些自稱早就知道的人。


01

不可持續和造假的區別


大部分人質疑瑞幸的點在於補貼燒錢、快速擴張不可持續,總有一天要出事。


這跟造假根本就是兩回事。


不可持續的含義,是補貼燒錢,快速擴張的情況下是,每一杯咖啡都是真實的,最後只是燒錢燒光了而死,為廣大的中國消費者捐軀,不是烈士也是勇士,這個維度並不存在任何誠信問題,消費者得到了實在。


消費者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免費或便宜的咖啡。瑞幸能不能賺錢,他們不關心也不在乎。


造假的含義,是吹泡泡,是刷單,虛增收入費用,用假數據去融資騙錢,欺騙大眾和市場。


所以大部分人對於瑞幸的質疑,根本不在問題的本質。


如果要說兩者的關聯,商業上的不可持續,或許是需要去財務上造假的原因。


02

造假和崩盤的區別


古話說“水至清則無魚”。


任何公司無論上市不上市,100%乾淨的大概率也做不到多大。


關聯交易、利益輸送、報表調節、造假或多或少的存在,這是客觀事實,在很多上市公司身上都屢見不鮮。


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自己去想,想不明白也沒事,畢竟這事,也不需要每個人都明白。


另一句古話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適當的使一點手段,達到某些階段性目的,無傷大雅,沒得罪人,就這麼過了。過了這個坎兒,千億市值,大老闆,成功人士,萬千寵愛;如果玩過頭了,錢沒了,也融不到錢了,爆倉崩盤,萬人唾棄,千古罪人。


造假不一定股票會跌,造假也不一定會崩盤。


造假有程度之分,而崩盤與否取決於有沒有錢,或者說,公司和老闆還能借到多少錢。


如果對這個層面毫無認知,就算此前懷疑瑞幸,也不可能從做空賺到錢,所謂的早知道也都是白瞎。或者只能空著等著,剩下的,看命。


為什麼A股做多容易做空難?原因也在於此。中國有渾水就可以了?此言差矣。


渾水不會在中國,就算出現也沒有用,而且大概率會結局悲慘。原因如下:


1、 A股雖然可以融券,在香港市場的一些工具也可以做空,但是融券能融到多少?有的票根本融不到,看似門開著,卻根本沒有路。沒有賺錢之路,就沒有動機去做空,損人不利己。


2、 A股仍是一個單邊做多的市場,就算知道某公司業績不好,或者存在造假,股價不一定會跌。


上市公司大股東只要沒有黔驢技窮,都會各種手段護盤。外部對手方獲勝概率極小。


3、 做空不僅僅是單一的基本面因素,而是“基本面+資金面+宏觀市場”環境的綜合結果,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所以,國內根本沒有做空的土壤,是無法長出“渾水”這樣的“奇葩”的。


03

崩盤和自爆的區別


瑞幸這次到最後其實是自爆,與A股很多公司崩盤後還死不承認,大不相同。


瑞幸的陸老闆、錢老闆們都是深諳資本市場的人,他們最後的決定大有棄車保帥之意。


還有一種猜測是,這些老闆們早期都動用了股權質押套現,甚至可以在公告之前做空,對沖風險。所以即便聲譽盡毀,也還算是大賺特賺。


最終法律的審判,會讓這些人付出多少代價,我們可以一起拭目以待。


04

另一些有趣的現象


瑞幸這次的事件,也映射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


1、過於高看中概股。


很多投資者習慣性高看中概股,貶低A股,就好像中概股公司不屑於國內市場一樣,都有一頂高貴的皇冠。


他們認為,能去美國上市的,就是高大上。


他們認為,美國市場對於造假懲罰嚴厲,為什麼要做,沒有動機。A股市場造假比比皆是,肯定國內市場上市公司質量差啊。


但本質上,難道不是天下烏鴉一般黑麼。


雖然美國市場對造假懲罰嚴厲,但是美國市場上市快,不要求盈利,這是一些不要求淨利潤只用做高收入企業享受高估值的天堂。


不要求利潤,高額的費用支出,這樣的財務特點,本就是刷單造假的溫床。


畢竟人生苦短,賭贏了單車變摩托的事,對很多賭徒心態的創業者來說,未必不是一筆劃算的帳。


2、很多券商報告之前分析瑞幸都習慣性聚焦在幾個點上,感覺也有點跑偏。


l 好不好喝根本不重要。


分析師們聚焦在瑞幸好不好喝,還分析了各種咖啡豆和沖泡方式,也算是用心良苦了。還有些觀眾也很入戲,非要去爭論個好喝不好喝。


好喝不好喝在瑞幸的整個佈局里根本就不重要。好喝不好喝是一個主觀判斷,喜茶也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海底撈也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小編身邊的朋友就形形色色,有的一味詆譭瑞幸難喝,有的覺得瑞幸星巴克都很難喝,還很難得的有旅居海外多年的朋友說瑞幸比星巴克好喝多了。


用好喝不好喝來判斷瑞幸好不好,估計要精神分裂吧。


l 性價比高不是絕對只是相對。


有的報告和文章還很喜歡講的點就是瑞幸的性價比高,讓人喜歡。


有的又說瑞幸跟星巴克比是便宜,但是跟便利店的比也貴啊。15塊的瑞幸和30塊的星巴克,是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強的價格感受差異。


但是15塊的瑞幸和12塊的便利店咖啡,消費者在意的是3塊錢麼?不是的!瑞幸品牌是新興潮流調性,便利店可沒有,多出來的3塊錢就是為調性買單的。


可能對某些人來說,在公司電梯,手上拿著瑞幸和手上拿著全家,心情是不一樣的。


l 容易忽視執行力。


執行力這個東西其實一點兒都不虛,是一家公司在商業叢林種能夠存活的最實際的作戰能力。


一定程度上說,小編認為這幾乎是企業的一切,比什麼市場空間,什麼狗屁戰略,要重要得多,恰好瑞幸就有這一點。


對於消費,很多時候是供給創造的需求,Availability/Delivery,也就是鋪貨和履約的概念。喝咖啡和茶飲,是很多人的習慣了,只要不太難喝,宣傳和布點配送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結 語


最後小編想說,瑞幸管理層財務造假,然後還甩鍋給個別員工的行為實在是非常惡劣。


不僅僅違反了中美證券法,還丟盡了中國商人的誠信。


瑞幸目前的結局,對這家公司和它的普通用戶來說,實在遺憾。


如果瑞幸能夠慢慢做,誠心服務客戶,尊重最基本的商業原則,別老想著資本運作割韭菜,咖啡這件事,本身也可能是一門很好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