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我们现在只要提起宋朝,很多人都为之惋惜。因为它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富庶”和“弱小”也正是因为他实在是太过于富庶,所以它的消亡才让人感到惋惜。其实说宋朝弱小,只能说是当时统治者的政治失误,并不是他真的兵力弱小。或者我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不这样认为,但是我这样说自然是有我的理由的。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咱们先来看一看宋朝建国的环境,正是处在五代十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战争很多,从而导致死了很多的人。但是这时候的士兵的战斗力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在经历过多次战争而依旧存在的士兵,可以说都是沙场上的悍卒。因为他们经过了太多次的血雨腥风,都是在刀山火海上打过滚的。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所以说宋朝最起码一开始的时候兵力是很强的。从赵匡胤登上皇位开始,一直到结束五代十国的乱局。宋朝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阻力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虽然说当时那些政权的统治者也有昏庸的,比如南唐就是这样。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那时候宋朝的兵力的确很强,而且再加上赵匡胤也是一位马上皇帝,所以说那时候的宋朝可以说兵力还是很可以的。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既然这样为什么宋朝还是没有收复燕云,还被契丹压制得无法抬头?大家先别急,听我慢慢讲。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一下柴荣。柴荣在他没死的时候,就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且前期还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但是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否则燕云之地可能真的会被柴荣一举收复。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后周世宗柴荣

但是这期间,出现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柴荣出征之后,手下的大将听说契丹铁骑过来了,除了柴荣都害怕了。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当时人心中对契丹一直有一种恐惧之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五代十国一直是中原大地的内耗,而当时的国家都在争斗不休。再加上土地小,兵力不足,所以没有人能够去抵挡契丹这个庞然大物。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正如唐朝一样,在面对东突厥的危险。太宗皇帝开始还不是选择了妥协,直到等到合适的时机才倾尽全国之力,一举覆灭了东突厥对大唐的威胁。而当时五代十国的国家,哪一个能够与唐朝比肩?说句不好听的话,可能他们的战力还没有唐朝一道的兵力强大。所以说在当时的人心中,都认为契丹是不可战胜的。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唐太宗李世民

所以说赵匡胤的选择和太宗皇帝一样,那就是先缓缓。因为宋朝的国力实在是不足以支持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大家试想一下,唐朝能够战胜东突厥,难道宋朝就不能战胜契丹吗?退一万步来说,倾全国之力难道就不能和契丹打成平手?难道唐朝人的战斗能力到了宋朝之后就全部消退了么?这不可能吧?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而为什么说宋朝的兵力弱小是统治者的政治失误呢?稍微了解宋史的,应该都知道宋朝一直是在重文抑武。而且为了遏制武将,宋朝还有一个很该死的制度,那就是“监军”。因为宋朝就是靠武力起家,所以赵匡胤怕后人学他,就开始遏制武将。因为在宋朝的时候,那些文人大多都是没有缚鸡之力的人。所以任凭他们怎么乱,说句不好听的,一刀子就能把他们解决。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所以宋朝就开始抑武,并且还有了监军这个职位。但是就是监军这个职位,才导致了宋朝的的战事不顺。因为监军这个职位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可以和统帅抗衡。而且都是皇帝极为信任的人才能担任,在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哥俩时期还好。因为担任这个职位的人还不全都是宦官,也都是有点能力的人。不至于到了战场上什么都不懂,从而扰乱全局。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但是宋朝之后的皇帝就不行了呀,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以亲信的人。最起码是没有可以亲信的懂军事的人。所以,之后监军这个职位就开始由皇帝身边的太监或者一些文人担任。这一下,就直接把宋朝的军事实力拉下了一大截。因为那些人不懂军事,但是宋朝偏偏还不喜欢武将,那些在外的武将自然不敢得罪皇帝身边的人。


宋朝一直被冠以弱小的名号,但是它的弱小只因为有这个制度的存在

于是那些宦官和胸中有千万言的腐儒,就开始自己指挥。这完全背离了赵匡胤的初衷,因为赵匡胤想的只是制衡。但是没有办法,因为皇帝只是在宫内,很多事情没办法看到,只能是通过别人的解说才能够明白。但是那些人怎么可能全对皇帝说实话,所以这也就为什么宋朝的战事一直不顺利的缘故。也也是宋朝为什么一直积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