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清华等团队对蝙蝠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抑制剂

​大家都知道蝙蝠向来都被人们称为“百毒之王”,主要还是因为它是“百毒不侵”的一个“纯天然”的病毒蓄水池,那为什么它们为可以随身携带大量病毒,但却安然无恙呢?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从蝙蝠的身上获取一些对付多种病毒的方式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好消息!清华等团队对蝙蝠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抑制剂

就在上个月的31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由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发表了一篇名为“Orthogonal genome-wide screenings in bat cells identify MTHFD1 as a target of broad antiviral therapy”。的突破性结论成果。

这些研究团队经过一段时间对蝙蝠细胞的两万多个基因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全面筛查,最后终于确定了数十个“病毒复制”所离不开的重要的蝙蝠基因,甚至还发现了一个共同的新宿主基因“MTHFD1”。并且经过研究团队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了“蝙蝠细胞的MTHFD1表达水平其实远远不及人类相应组织的细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可能跟蝙蝠经常飞行的生活生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MTHFD1产生的抑制剂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

经过该团队的研究发现,RNA病毒包括腮腺炎病毒、马六甲病毒、寨卡病毒等都对MTHFD1的缺失非常敏感,而MTHFD1的抑制剂carolacton对以上几种病毒自身的复制,有特别强的抑制性。当然这种现象在蝙蝠和人类细胞中都特别明显。Carolacton是一种天然的产物,它被人们当成抗生素的候选分子,来用于限制细菌菌膜的产生。让人欢呼的是,该团队通过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发现抑制剂carolacton也可以有效的抑制新冠病毒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行为,尤其是它的抗病毒有效浓度已经远远低于细胞毒性的浓度,由此也展示出了抑制剂具备的良好成药性。

这个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对现在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有积极性作用,还可以为人们有力的抗击疫情和人类对未来抗击突发病毒的流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好消息!清华等团队对蝙蝠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抑制剂

人类需要广谱抗病毒药物

其实,在之前出现的SARS、埃博拉、再到2019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都可以看出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直都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纵观这些疫情的发展史,已经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针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疫情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对广谱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众所周知广谱抗病毒类药物,对于那些新发突发的病毒感染应急性治疗是相当重要的,往往都可以救人于危难之中,甚至对于降低死亡率和缓解疫情更有着相当可观的作用。但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抗病毒药物都是以病毒蛋白作为攻击靶点,所以,这些药物在用语不断出现的多种不同类别的新型病毒时几乎作用有限。除此之外,在对抗病毒时,病毒特别容易通过突变自身的基因而对这些药物产生“免疫”。当前人类发现的很多种病毒想要在细胞内复制,都是需要很多共同的宿主蛋白来完成。因此,只有研发出针对病毒复制依赖的宿主蛋白产生作用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才可以具备广谱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双重优点。

好消息!清华等团队对蝙蝠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抑制剂

在论文中还提到,已经发现蝙蝠是埃博拉病毒、SARS-CoV、MERS-CoV、亨尼巴病毒属和新冠病毒等一些传染性较强的病毒的“天然的”宿主。该研究团队想要试着从蝙蝠的基因组开始进行分析,使用当前领先的功能基因组学等相关方法,来系统地寻找病毒生命周期所依赖的宿主因子,以此来通过对病毒-宿主因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理解,找到新研发抗病毒药物作用的靶点。

除上述之外,研究团队在研究前期建立的全基因组筛选系统,在后期将会在针对蝙蝠的其它组织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的研究中展现出强大的作用,以此来更好的帮助相关领域研究者们,进一步的探寻关于蝙蝠的更多的奥秘,来造福人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