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画过“平如美棠”的老先生走了

“我相信与你终将旷日持久,于是才敢说一句来日方长。”2013年出版的《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曾感动了无数人。

4月4日上午,这本书的作者、主人公饶平如老先生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8岁。平如、美棠,终于天上团聚。

昨天,画过“平如美棠”的老先生走了

年轻时的饶平如和毛美棠

1922年出生的饶平如,原本只是住在魔都的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他是黄埔军校第18期毕业生。

2008年,老先生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妻子毛美棠去世,与妻子相濡以沫一辈子的他难以排遣,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从未学过绘画的饶老先生,决定拿起笔画下他俩的故事。

昨天,画过“平如美棠”的老先生走了

后来就有了《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这本书,备受读者青睐。2017年起陆续在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等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饶平如说:“我不是作家,也不是漫画家,仅仅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退休老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写一本书。只因为老伴去世,我内心难过,日子很苦闷。别人借酒消愁,抽烟解闷,我是个不喝酒不抽烟的人,后来我就想,何不把我与老伴二人过去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写下来,画下来,一方面借此消磨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家史,留给子孙们看看也好。”

昨天,画过“平如美棠”的老先生走了

虽然老先生自认为,写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并不想公诸于众。因偶然的机会,媒体知道了,前来采访,出版社知道了,前来商洽出版成一本书。“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过的事。我是‘木偶奇遇记’,我天生木讷,不善交际,为什么人们爱看这本书?我也莫名其妙,我只认为这是个奇遇罢了……”

饶平如一直保存着和书中画作息息相关的一件件旧物品——当年饶平如下放安徽期间一封封往来家书,退休之后自学成才却只能娱猫的一管口琴,散失在战火之中却由媒体帮忙重拍修复的结婚照……每一件物品,都是夫妻俩人生历程的重要见证。

昨天,画过“平如美棠”的老先生走了

回忆起第一眼见到美棠时的情景,一切历历在目——

1946年,他奉父命回家相亲结婚,去见的就是父亲世交之女毛美棠:“我走过第三进的天井,正要步入堂屋时候,忽见西边正房小窗正开。再一眼望去,恰见一位面容姣好、年约二十的小姐在窗前借点天光揽镜自照,左手则拿了支口红在专心涂抹——她没有看到我,我心知是她,这便是我初见美棠之第一印象。”

从那一天起,两人经历了幸福也经历了磨难,经历了分离也经历了思念。

昨天,画过“平如美棠”的老先生走了

好不容易团聚了,美棠却已到了生命的尽头。

昨天,画过“平如美棠”的老先生走了

饶平如说,“美棠走的时候是2008年3月19日,距离我俩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不到5个月。”

“人家借酒消愁,我是借画消愁。画完这些画,就像把人生重新过了一遍一样。”

饶平如就这样一笔一画,亲手构建和存留下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笔纸间,每一寸的记忆都脉络清晰。

他说,“我不打草稿,没有太多雕琢,写文章也没太当一回事。我的初衷,就是给第三代的孙辈看看。再有一点,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我们是从哪里走过来的,以后孩子们要寻根问祖的时候,给他们留点我们的故事。”

昨天,画过“平如美棠”的老先生走了

什么是浪漫?饶平如说,所谓“浪漫”,那只是年轻人的事,人到老年,在经过成熟、沧桑、见识、自由(指时间)等阶段之后,还是希望夫妻二人相守到白头,安静地享受晚年幸福,这是人类的天性……

《平如美棠》一书受到了各个年龄层读者的喜爱,读者遍及海内外。

该书编辑阴牧云表示,“它唤起了年长者对从前那段岁月的回忆,也令年轻人向往那种爱情。”

♦ 专访丨罪与罚:中国法律如何处置类似“N号房”事件

♦ 专访丨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超长假期”中,如何教?

♦ 走出才女和名媛窠臼的林徽因

来源/周到APP(记者 徐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