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讲义:如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我发现评论区有一部分人把“历史”和“历史观”混为一谈,并且这种人还不在少数。故此专门谈谈这个问题,所谓“历史”,指得的“过去的事实”,而根据不同专业的划分,我们通常讲的“历史”专指“人类社会史”。另外还有宇宙历史、地球历史、其他生物史等分科,一般情况下聊历史,不聊这些。

中华史是从三皇五帝开始写起的,当然这是传统史学的写法,按照近现代历史学的规范得从信史开始。我们将先民确切经历过的事情,叫做“史实”,前辈史家将这种经历通过文献记录下来,这种文献叫做“史料”,当然史料还有很多种,还包括先民所创造的器物,与之相关的传说,刻碑壁画,风情民俗等等,凡可窥察前人遗迹的均可为史料。根据材料与具体事件的亲疏程度,又可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比如皇帝批阅过的奏章原件便是第一手史料,记载皇帝批阅内容的史书就是二手史料。

通俗讲义:如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史料是对历史事实的反馈,并不能等于史实。很多人的混沌之处便是在此,或把史书当历史,或把史学当成历史。终归是对史料背后的史实视若无睹。史学是记载事实,研究史料,解释历史的一门学科。如何很难分清楚的话,不妨这样理解:史实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是切实发生过的。史学是主观的,是人为记录,人为整理,人为发扬精神的。当然了,这二者虽指向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历史”。

扳扯完“史实”、“史学”、“史料”概念之后,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如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人的主主观意识对客观历史的认识、评价和基本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体现。往深了说:历史观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领域的延伸。古人受限制于客观条件,对世界认知的不足,同样导致了世界观、历史观的落后。

通俗讲义:如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我们从哲学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根据“第一性”原则,哲学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前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延伸到历史领域,自然的认为人类意志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源动力。在这种历史观之下,世界是某一种意识(神)创造出来的,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左右历史的进程,历史是由少数杰出英雄人物创造的。后者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延伸到历史领域,客观存在的生产力水平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源动力。

我们先聊聊古人落后的历史观:古人认为上古三代是由伏羲、神农、遂人杰出领导人物创造的,并将推动人类历史革命的重大事项归功于某一个人。比如遂人用火,神农育五谷。又将历史的重大转折认为是某一人个道德水平所决定的,比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舜以孝感动天地,而天下大治。又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为机械循环:比如五德始终说。将纷繁复杂的实践,总结为:阴阳五行说。

通俗讲义:如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当代科学观,从来不认为一门学说可以涵盖世间所有。科学的局限性具体体现在凡事拿证据说话,认识客观世界的结论要经得起验证和实践活动。并非所有的学科都能满足这个条件,所以科学既不认为自己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也不认为自己的结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是方法,是手段,是措施,而不是最终结果。这一点与传统国学截然相反。历史恰巧在不能实践的科学之列,是否说明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历史?是否说明历史没有科学的检验标准?

这个问题又要回到世界观上来回答,毕竟哲学是所有科学的科学,任何门类不能脱离大纲而独立存在。历史科学将历史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史,包括大爆炸、宇宙膨胀、地球生成等等,我们此处不了。二是人类史,包括史前史、文明史、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社会史等等。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之下,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彼此可证的。这便给历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通俗讲义:如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在传统历史观中,存在一种“正统说”,这是君主专制时期独特的历史观,一方面要证明独裁专制政权和合理性合法性,令一方面要培养主动维护正统的后继者。在这种历史观下,但凡改朝换代,天命所归,必然是要有天降祥瑞以应民心的,必然是要对统治者歌功颂德以应天命的。在民主思想之下来看,这是只用“变态”的历史观,统治集团要合情合理的实行剥削,劳动人民还有跪拜谢恩。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下来看,这是生产力不足导致的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针对历史领域不同的划分,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有很多。我们在此介绍一个上世纪的证伪法:历史学是由“史实”和“史料”构成的,要想了解史实的真伪,必然要分辨史料的真伪。从史料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有三种,一是文献材料,二是文物材料,三是口述材料。如果三者说法一直,且又符合基本世界观,那么这段史实是比较可信的,如果三者互相抵牾,口述材料不如历史文献可信,文献不如文物可信。不同文献之间记载的矛盾,后出文献不如早出文献可信,传世文献不如出土文献可信。具体的判别依据要根据具体的事情,具体的材料,分别讨论。采用互相印证的办法,把“伪书、伪事、伪说”进行详细考辨,得出来的历史观基本可信。证伪可以逼近真相,但终究不能等于真相,这是主观意识永远无法完全等同于客观世界的局限所在,科学从来不否认自己的短板。

通俗讲义:如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所以科学的将历史,一般常用语言都是“大体可信,基本可信”,而不会说“绝对事实”。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跟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相吻合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具有三项重大缺陷:一是考察人的思想动机,道德水平,而不深入探讨背后不以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二是忽略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的事实,往往虚构历史、夸大历史,使主观认识凌驾于空虚无证的说辞之上;三是忽略广大人民群众才是生产力的主体,将历史发展归功于帝王将相少数英雄人物,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反观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认可人的思想道德对历史发展起者促进作用,更是深入探讨决定历史进程的客观生产力水平。不仅认可少数杰出人物对历史的贡献,更是要探讨少数人物何如能做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不仅探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更是要探讨决定反作用力的物质生产资料。

通俗讲义:如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那么现在探讨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观?可以简单的这样理解,主观认知符合客观存在,延伸到历史领域便是个人对历史事件、历史脉络的认知,符合曾经发生过的史实。这个认知是经得起检验的,经得起考辨的,经得起证伪的。历史是可以被认知的,认知是有方法的,方法是可学的,结论是反复论证可信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存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会导致历史观的错误。而正确的历史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客观世界三者之间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