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遇到困难就投降,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家长要做好这几点

前几天,我们几个宝妈约好了在安安妈妈家聚会,妈妈们在沙发上聊天,宝贝们在垫子上玩拼图。

安安喜欢拼一张只有九块的水果拼图,安安妈妈跟她说,“安安,我还给你买了其他更漂亮的拼图,拿去拼吧。”

安安把嘴一撅,说,“可是我不会那个大拼图啊,我只会这个。”

安安妈说,“和小朋友们一起拼一下就好了。”安安只好翻出一块稍大一点的拼图,和小朋友们一起拼。

大拼图有36块,小朋友们最大的才8岁,大家一起乱拼了半天,都放弃了,几个小朋友和安安妈妈说,“阿姨,这个太难了,我们不会拼。”

做事遇到困难就投降,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家长要做好这几点

安安妈妈对我们说,“大拼图就是为了给孩子消遣的,没指望他们拼出来,能大家一起玩就好了。”

最大的孩子说听到了安安妈妈说的话,就把拼图一扔,说:“那我不拼啦,反正我笨,我不会拼。”有了这个哥哥开头大家就都放弃了,“哥哥不会那我肯定也不会。”

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容易放弃?

站在大人的角度,我们能很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未来是一定能学会拼仅仅36块的拼图的。但是在孩子眼里,自己完不成这个任务是因为自己没本事,是因为自己很笨。这种想法的源头来自孩子的固定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据书中所述,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智商和聪明程度上一个固定不变的属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而改变。

做事遇到困难就投降,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家长要做好这几点

那么就像这群放弃拼图的孩子一样,他们会认为没法拼好拼图是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足以支撑自己完成这个工作,并且认为未来的自己也不能完成这项工作。十分在意外人的评价如果别人对自己不抱期望的话很可能放弃努力。八岁的孩子在听见了安安妈妈的评价以后觉得自己得不到别人最自己的夸赞,并且自己也认为自己“很笨”,这个孩子就非常迅速地向拼图投降。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比起努力解决问题,更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这类孩子希望别人表扬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自己的努力

马克思说,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更容易放弃自己,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基于自己本身的“聪明”的属性,而不是自己的努力,所以他们会把希望都压在自己的“聪明才智”上,放弃做努力。孩子只要说出了“我好笨”就是固定性思维在作祟,自己给自己定性为一个不聪明的,并且不擅长拼图的孩子。只要孩子说出“我好笨”基本就是已经放弃了努力,表现出我没法挑战的意思。

做事遇到困难就投降,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家长要做好这几点

总的来说,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不愿意挑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敢尝试新鲜的事物,因为他们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被他人知晓。所以,这类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会直接放弃,不愿意接着努力。

固定型思维的反面是成长型思维

德韦克在书中还说了另一种和固定型思维完全相反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只要经过训练和积累人是可以成长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喜欢知难而上,在遇到不会拼的拼图的时候会想要做出来,自己如果做不到会寻求大人的帮助,孩子在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中会感到十分快乐。在这类孩子的思维里,自己这次靠爸爸妈妈解决问题,那么下次自己就可以自己解决。在进步这一方面有着极高的耐心,喜欢努力获得成功的过程,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的天赋。

做事遇到困难就投降,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家长要做好这几点

在这类孩子的眼里看来,自己的成功是努力得来的,努力是他快乐的来源,自己现阶段做不到的事,未来的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即他们认为,努力才能成长,聪明源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天生的。

遇到一个孩子说“自己好笨”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多时候,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会说“我好笨”是因为家长太经常夸奖孩子“聪明”了。当家长夸孩子聪明的时候就是在把孩子的成功归功于天赋,孩子久而久之会忽略自己的努力。那么,长期觉得自己的成功来自天赋的孩子一旦受挫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脑子不行,或者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

那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在日常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不能夸孩子的天赋,少说,“宝宝真聪明。”在宝宝表现好的时候多夸夸“宝宝真努力,妈妈真为你自豪。”多夸孩子努力。并且在生活中,家长也不要骂孩子“笨”,“蠢”,侮辱性的语言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在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解决问题,千万

别像安安的妈妈一样,说“没指望你们”这一类的话。

帮助孩子把固定型思维转为成长型思维。

我们在变化中成长。假设你拒绝了变化,你就拒绝了新的美丽和新的机遇。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固定型思维,那么家长要帮孩子转为成长型思维。思维的模式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这样做:

接受缺点

让孩子接受自己的缺点,改变固定型思维的第一步要接受完整的自己,孩子不能只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应付所有的问题。接受自己的缺点,孩子才能努力,才能成长。我们想让孩子改变,总得让孩子知道改哪里,不是么?家长要接受孩子的缺点,不打击孩子,慢慢引导孩子,家长可以说,“不论你有什么缺点,我都爱你,你永远都是妈妈的孩子。”

做事遇到困难就投降,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家长要做好这几点

撕掉孩子的标签,鼓励孩子挑战

标签是一种刻板印象,例如安安的妈妈觉得孩子不会拼图,就会在孩子面前一直说,孩子你不擅长,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给自己贴上“我不擅长拼图”的标签。安安的妈妈要帮助安安撕掉标签首先就要帮孩子破除这种“迷信”,跟孩子说,“安安,你肯定可以的,妈妈可以先帮你,多练练是不是以后就更会拼了?”然后鼓励安安,“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安安是一个爱努力的好孩子是不是?”

结语: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太过依赖自己的天赋,缺乏努力进取的精神。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喜欢挑战,充满冒险精神。当孩子陷入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的时候,可能就是固定型思维作祟的时候,家长们可以训练孩子把思维方式慢慢转变过来,让孩子重拾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