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清朝十二帝(1)創業多艱

清朝十二帝:太祖武皇帝努爾哈赤、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世祖章皇帝福臨、聖祖仁皇帝玄燁、世宗憲皇帝胤禛、高宗純皇帝弘曆、仁宗睿皇帝顒琰、宣宗成皇帝旻寧、文宗顯皇帝奕詝、穆宗毅皇帝載淳、德宗景皇帝載湉、遜帝溥儀。

1.努爾哈赤:十足的軍事家,略短於內政。在長達44年的軍事生涯中,努爾哈赤和自己的部下在東北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躍馬馳騁,創下了不朽的功業。在1583——1616年的33年,努爾哈赤保持著對明朝表面上的畢恭畢敬,並且在這個時間段中,統一了女真諸部,屬於“隱忍期”;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登上汗位,定都赫圖阿拉,1618年,努爾哈赤發佈了“七大恨”,徹底和明朝決裂,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將其改名盛京。1626年,被袁崇煥打敗,負氣而死。

特點:①努爾哈赤作為入關前的奠基者之一,他早年間做到了近乎完美的“心理平衡”,在葉赫老女的問題上面保持良好的心態,不失為一代明君;

②到了晚年,努爾哈赤的脾氣變得多疑和暴躁,逼死舒爾哈齊、處死長子褚英以及他最後的死亡,意味著在那個時候努爾哈赤的心理平衡已經喪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家的權衡智慧。

③努爾哈赤建立的“牛錄”、“固山”以及八旗制度制度,對於軍民合一的“軍事民主”的後金國軍事戰鬥力和“內政建設”都有進步作用。

④儘管有如此多的進步作用,可是努爾哈赤畢竟是少數民族的領袖,民族侷限性(民族不安全感)仍然存在,因此後金國的滿洲人對治下的漢人仍然會加以兇殘殺戮和歧視,壓迫仍然佔主要成分。

2.皇太極:轉型皇帝,憂勞開疆,功成身死。皇太極幼年時極不受待見,因為他上面有六七位哥哥,因此再怎麼選,這個汗位也輪不到他。所以作為四大貝勒之中資歷最淺的人,由於次兄代善的緋聞、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唯一一個對手就是莽古爾泰。而皇太極能夠戰勝莽古爾泰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莽古爾泰衝動的性格。皇太極即位後,用反間計殺死了袁崇煥,消滅了林丹汗,並且建立了清王朝,從“天聰汗”變成了“崇德帝”,在次年派兵逼迫朝鮮李氏王朝仁宗大王李倧藩屬於清朝。然而由於宸妃的去世給予的致命打擊,再加上皇太極為政事操勞太甚,導致進入山海關之前就已經病逝了。

特點:①皇太極相比於努爾哈赤來說,治國手段要溫柔許多,可是對外殺戮也是不少。即使皇太極再怎麼開明,他的民族屬性(民族不安全感)也不會減少,所以皇太極只是一位處在開拓和治國之間的君主,也算是一位守成之君了。

②皇太極時代,對於朝鮮、蒙古等地的征伐兼併,更多的是展現對“明朝正統”的挑戰,這和努爾哈赤時期的“後金國”是不同的。努爾哈赤時期,如果打不過明朝,還是可以嚮明朝討封的(一個封疆大吏,對明朝來說還是可以給的,只要不割地,大將軍大元帥都是可以的);可是皇太極時代,既然清朝已經建立了,也就表明這條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否則就是萬劫不復。

③皇太極的性格缺陷在於作為一國之君,到最後卻因為太過強大的責任感而倒下。如果宸妃海蘭珠的死只是外部因素,那麼皇太極之死最大的可能則是勤勉過勞死亡,簡稱“累死”(諸葛亮就是這個死法)。

3.福臨:幼年繼位,8年傀儡,10年天子,去向成謎。由於長兄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的妥協策略,序齒第九的福臨登基。在位第三年長兄豪格又被多爾袞殺了,隱忍了八年之後,多爾袞終於死了,小皇帝贏得了親政的機會。十年天子,足以為百姓開創暫時的太平局面。可惜迷惑於佛教,又有峁溪森等從旁蠱惑,雖有信仰自由,然太痴浸於此,未免太過。六四之年,化歸塵土,好一個佛系青年!

特點:①幼年登基,創清朝之首例。六歲登基的愛新覺羅·福臨,從心智上就是一個小孩、一個頑童。從童年到青少年早期(6歲到15歲),他的全部的“執政生涯”百分之九十都要受到莊太妃(後來上諡號為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限制,福臨漸漸成為了一個“媽寶”(蘇明成的狀態)。至於“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劣跡,大多是多爾袞和多鐸的作為,福臨只負領導責任。

②由於滿洲人的傳統,福臨漸漸走向了極端(早熟)。滿洲人大概十四五歲就已經結婚,因此福臨的某方面已經成熟,可是隻有一個方面是不成熟的——心智。多年來,多爾袞對“皇太極系血脈”的威脅已經讓福臨感覺到了危機,尤其是1647年豪格的死,令心智不成熟的他暗中對多爾袞和多鐸下手,萬幸的是,多爾袞的薨逝給了他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③福臨在除掉多爾袞殘餘勢力的時候,早熟的心智將他引向了最後的極端——衝動,衝動是魔鬼,最後的十年,衝動成為主導福臨走向駕崩的重要因素。1652年之後的福臨,在性格上面傾向於白羊座(大概是因為出生於每個星座最後十天的人都會傾向於下一個星座。),這也不能單純的責怪福臨,實在是幼年繼位惹的禍。福臨在最後十年,做的大多數事情是憑著一腔衝動和熱血完成的。至於接見班禪等事情,出於禮儀,不得不辦。

4.玄燁:痘疤選嫡,六六盛世,晚年寬縱,九子奪嫡。作為八歲登基的玄燁,在21世紀以前,得到的百分之九十八是讚頌的聲音。對於這個皇帝,我們可以簡單概括一下:8歲到16歲,是莊太皇太后(皇太極的嫡後哲哲已經駕崩)和四大輔臣聯合執政的時代,最後以除去鰲拜、太皇太后歸政告終;17歲到44歲,玄燁完成了平三藩、收臺灣、雅克薩之戰以及三徵葛爾丹四件大事,國家進入了繼續發展的局面(康熙45歲到56歲);56歲到60歲,隨著“攤丁入畝”政策的頒行,嚴格意義上的康熙治世就此結束。60歲到69歲,康熙經歷了最後一場猛烈打擊——九子奪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