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最大的敗筆是選錯了接班人!

曹操一生

曹操一生最大的敗筆是選錯了接班人!

的錯誤,選擇錯了接班人,給曹魏滅亡埋下了伏筆

在曹操的一生中,他也遭遇了很多艱險。在漫長的軍事生涯,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也留下了許多敗筆。用諸葛亮的話來說,曹操“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這些敗績都可稱之為曹操的敗筆。

可是,曹操最大的敗筆是什麼呢?我認為,軍事上的敗筆在其次,他最大的敗筆應該是在選擇繼承人上。在這個問題上,曹操的取捨,決定了曹家的命運。

在曹操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已經在討張繡的時候,為了救曹操而戰死。他的正妻也因此和他離異。這樣,在曹操剩下的兒子中間,曹彰熱心軍事,對君主之位沒有興趣。最聰明的小兒子曹衝也已早死。那麼剩下的比較合適的候選人就是曹丕和曹植了。

在曹丕和曹植兩個人的選擇中,曹操最終選擇了曹丕。我認為,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敗筆。我們從曹丕的生平可以看到,此人才能低劣,人品極差,不是合適的君主繼承人。

這個人,論文才根本不能和曹植相比。曹植才高八斗,文采精華。每當飲宴唱和,都是曹植獨佔鰲頭。而曹丕的文章根本不足觀,和曹植相比不值一提。

論軍事才幹。曹植雖然沒有帶兵打仗,但是他對軍事有一定的研究,曹操也曾經有意讓他帶兵歷練。後來因為曹丕壓制,曹植沒有表現的機會,但從他的主動要求帶兵的表現來說,他還是對自己的軍事能力有一定的自信的。

而曹丕的軍事才能可以稱作低劣。在他指揮的所有戰役裡,沒有多少勝績。他在對東吳用兵的時候失敗,把責任推卸給長江。可是即便沒有長江的阻隔,他就是孫權的對手,掃滅東吳了嗎?

論情商。從曹丕的婚姻就能夠看出他刻薄寡恩。他先是佔有了甄氏,當有了新歡之後,就拋棄甄氏,還把她害死。死時下葬,明明知道甄氏是冤死的,還將她披髮蒙面,米糠塞口,簡直令人髮指。

曹丕對待自己的兄弟,冷酷無情,視如仇敵。他把幾個兄弟軟禁起來,如同囚徒。這種人,根本不可能團結宗族,做到上下一心。正是他的這種做法,遺留到後世,才使得曹魏滅亡的時候,竟然沒有家族的人予以輔佐,皇室孤立至極,被司馬氏輕易篡位。

反觀曹植的情商,比起曹丕要強百倍。他對甄氏一見鍾情,他的《洛神賦》傳唱至今。雖然曹丕對他冷酷無情,他還是對曹丕懷有兄弟之情。

論智商,曹丕是三國第一愚蠢的君主,他被孫權玩弄於股掌之上。他被孫權的花言巧語欺騙,痛失三國時期最大的機會,夷陵之戰。在夷陵之戰中,曹丕袖手旁觀,不採納手下的正確建議,夾擊孫權,結束三國的戰亂。回來劉備說諸葛亮勝過曹丕百倍,不是虛言。

而曹植則從善如流,他對手下的建議能夠欣然採納。他聽從手下建議,在曹操的出城門考驗裡,能夠拔劍殺死門吏,衝出城門。如果是曹植在夷陵之戰,他肯定要比曹丕強得多。

論人品,曹丕為了爭奪繼承人的位置,不擇手段。他對曹植採取了各種令人不齒的下流手段。用卑鄙手段上位的人,是難以得到大家的認可的。

至於政治上實行九品中正制,在任用上重用司馬懿,這都是曹丕的錯誤。這一切最終貽害無窮,不但直接導致了曹家的滅亡,還流禍久遠。再加上他剛愎自用,連曹操的話都聽不進去,曹操讓他注意司馬懿的動向,他也根本不採納。

正是曹操選擇了曹丕這樣的繼承人,由於曹丕的個人問題,造成了曹家的四分五裂。為了保證政局的穩定,曹操還直接插手,將幫助曹植一派的人,以楊修為代表的一批人予以誅殺。這更是讓政局暗流湧動,難以穩定。

事實證明,曹操選擇曹丕做繼承人是錯誤的。因此,曹操選擇曹丕做繼承人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正是曹丕的剛愎自用,冷酷無情的作風,給曹魏一朝帶來了不良的影響。最終,曹魏就間接滅亡於曹丕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