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合併新冠肺炎怎麼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官方建議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發生多起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病例。根據前期公佈的數據,重症、死亡患者大部分是合併多種基礎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而糖尿病就是其中常見的基礎疾病。1月29日,《柳葉刀》報道了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41例患者,其中合併糖尿病8例,佔20% [1]。提示糖尿病患者極有可能是新冠狀病毒的更易感人群。

糖尿病與多種病毒性肺炎重症感染及死亡的發生密切相關:2003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SARS)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收入重症監護室(ICU)及需要機械通氣治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1倍[2];2009年因甲型H1N1流感收入ICU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人數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29倍[3];糖尿病也是2014年爆發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感染髮展成重症病例的高危因素[4]。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CD3+T細胞減少、CD4+/CD8+T細胞比例失調、NKT細胞活性下降等免疫功能異常,機體免疫應答能力下降[3],糖尿病患者是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而病毒感染後糖尿病病情可能進一步加重,SARS-Cov的功能性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在胰島同樣表達,感染期間病毒可能通過該受體破壞胰島,加重糖尿病[5],加劇病情進展。我國最新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也能有效地利用ACE2進入細胞從而感染人類[6]。病毒感染可能與糖尿病相互影響,導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重症感染和死亡。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併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尚未有充足的循證醫學證據,參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及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共識,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建議如下。


糖尿病患者合併新冠肺炎怎麼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官方建議

一、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建議血糖管理遵循以下原則:

1. 入院時評估病情:

(1) 檢測HbA1c;

(2) 判斷髮生低血糖的風險程度;

(3) 評估年齡、是否存在其他器官功能不全及心腦血管疾病、營養狀態、進食等情況;

2. 對血糖管理的目標分層:

(1) 年輕、新診斷或病程短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低危人群,控制目標嚴格;

(2) 高齡、無法耐受低血糖、存在器官功能不全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控制目標寬鬆或一般;

(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或危重症病例:控制目標寬鬆;

糖尿病患者合併新冠肺炎怎麼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官方建議

若患者有較高低血糖發生風險,建議根據臨床情況及合併症予以個體化控制目標。

* 低血糖高危人群:糖尿病病程≥15 年、存在無感知性低血糖病史、全天血糖波動大並反覆出現低血糖、有嚴重併發症或伴發病如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a. 糖尿病合併嚴重感染時,首選胰島素治療:

- 非急危重患者,建議皮下胰島素注射,基礎量可參考院外劑量;如院外未使用胰島素,可按0.1-0.2U/kg/d計算;餐時胰島素根據患者進餐情況及血糖監測結果調整;

- 急危重患者,建議持續靜脈胰島素輸注,根據血糖監測調整胰島素劑量;

- 若存在嚴重糖代謝紊亂伴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應靜脈胰島素治療,同時積極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具體方案參照下文中DKA治療;

b. 若患者臨床狀況較穩定,進食規律,可繼續入院前口服降糖藥治療;

c. 存在嚴重感染時建議暫停使用二甲雙胍治療;

d. 糖皮質激素使用期間,可使用中效或長效胰島素控制血糖,注意監測血糖,根據結果調整胰島素的使用;

e. 胰島素治療期間,建議監測7點血糖,必要時加測夜間血糖;

f. 糖尿病健康指導;

糖尿病患者合併新冠肺炎怎麼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官方建議

(2) 合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a. 入院即刻檢測血糖、血酮或尿酮、動脈血氣、血電解質、血乳酸、肝腎功能、血尿糞常規,獲取當前糖尿病治療方案,評估患者生命體徵、意識狀態、有無脫水徵;

b. 積極補液,改善組織灌注:第1小時輸入生理鹽水,一般成人1.0-1.5L。隨後補液根據脫水程度、電解質、尿量、心功能等情況調整。第1個24小時補足預估的液體丟失量。血糖≤13.9mmol/L時,補液改為5%葡萄糖溶液;

c. 小劑量短效胰島素(例如諾和靈R[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注射液])輸注:

- 小劑量胰島素0.1U/kg/h。每小時檢測血糖,一般每小時血糖降低3.9-6.1mmol/L;

- 若第1個小時血糖下降不明顯且脫水已基本糾正後,胰島素劑量可加倍;

- 當血糖降至≤13.9mmol/L時,胰島素劑量減至0.05U/kg/h,使血糖穩定在8.0~13.9mmol/L;

d. 糾正電解質紊亂:

- 若患者尿量正常,血鉀≤3.5mmol/L時即應靜脈補鉀;

- 若治療前已有低鉀,則尿量≥40ml/h時,在補液和胰島素治療時必須補鉀;

- 若血鉀<3.3mmol/L,應優先補鉀,待血鉀上升至3.5mmol/L後再開始胰島素治療;

e. 糾正酸中毒:僅推薦在pH<7.0的患者適當補鹼,每2小時複查血pH值,直至維持在7.0以上;

- 皮下注射基礎胰島素(中效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待患者症狀緩解,消化道症狀基本消失,能少量進食後,改為皮下注射基礎胰島素;

- 不能正常進食者,可僅予以基礎胰島素,劑量參照院外基礎胰島素劑量,或按照0.1-0.2U/kg/d計算。皮下注射基礎胰島素1~2小時後方可停止胰島素靜脈滴注;

- 進食主食量不足25g時,可暫不予以餐前胰島素。進食量增加且規律,或餐後血糖明顯升高時,可在三餐前加用短效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類似物;

- 每日檢測7點血糖,每2~3天調整1次胰島素劑量;如有低血糖發生時,及時減少胰島素劑量。

(3) 合併高血糖高滲狀態(HHS):

a. 補液:

- 24小時總補液量一般為100-200ml/kg;

- 首先生理鹽水,速度與DKA相仿。治療開始時計算有效滲透壓=2X([Na+]+[K+])(mmol/L)+血糖(mmol/L),調整補液速度,使滲透壓下降速度為3~8mOsmol/kg/h;

- 當靜脈補液聯合胃腸道補液後,血漿滲透壓仍>350mOsm/L,血鈉>155mmol/L,可考慮輸入適量低滲溶液如0.45%生理鹽水;24小時血鈉下降速度不應超過10mmol/L;

b. 小劑量胰島素靜脈輸注:當血糖降至16.7mmol/L時開始用5%葡萄糖輸注胰島素,胰島素使用原則同DKA;

c. 補鉀:同DKA;

d. 轉為皮下胰島素治療,同DKA;

(4) 合併低血糖昏迷:

a. 停用所有降糖藥物;

b. 靜脈推注50%葡萄糖液60ml,繼而5%-10%葡萄糖持續靜脈輸注,直至意識恢復並保持;

c. 監測血糖至少3天;

d. 重新選擇較為安全的降糖策略;

4. 其他:常規監測血壓,如有條件可測定血脂譜,並予以相應治療;

5. 出院時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治療方案,教會胰島素注射方法,提供相關醫療設備及耗材的信息(例如胰島素筆、便攜式血糖儀),對高低血糖識別、血糖監測等進行糖尿病教育;出院1月後內分泌科專科隨訪[7]。

二、糖尿病非住院患者在疫情防控期間建議做到:

糖尿病患者合併新冠肺炎怎麼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官方建議

1. 合理膳食:維持健康體重、少吃油膩食物,合理膳食搭配,適當進食水果;

2. 適當運動:每週共計約150分鐘中低強度的運動,例如原地踏步、太極拳、健身操等;

3. 遵囑治療: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

4. 監測血糖:口服藥治療的患者,建議每週監測2~4次空腹或餐後2小時血糖。使用基礎胰島素者,建議監測晨起空腹血糖;預混胰島素治療者,建議監測晨起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5. 注意衛生:戴口罩,勤洗手;

6. 警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以及糖尿病急性併發症表現;

7. 綜合控制:每日自行監測血壓,有條件的患者定期查血脂譜[8];

8. 心理健康: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悅,針對疫情端正心態,既要重視,又不恐慌。

阻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役已經打響。我們將直面這次突發疫情的重大挑戰,臨危不懼,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直擊病魔。希望通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防控背景下的糖尿病管理,為控制疫情貢獻力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早日獲得勝利。願大寒肆虐嘯,來春已安然!


參考文獻

[1] Huang C, Wang Y, Li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The Lancet. January 2020:S0140673620301835. doi:10.1016/S0140-6736(20)30183-5

[2] Booth CM. Clinical Features and Short-term Outcomes of 144 Patients With SARS in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JAMA. 2003;289(21):2801. doi:10.1001/jama.289.21.JOC30885

[3] Allard R, Leclerc P, Tremblay C, Tannenbaum T-N. Diabetes and the Severity of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Diabetes Care. 2010;33(7):1491-1493. doi:10.2337/dc09-2215

[4] van den Brand JM, Smits SL, Haagmans BL. Pathogenesis of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 and animals. J Pathol. 2015;235(2):175-184. doi:10.1002/path.4458

[5] Yang J-K, Lin S-S, Ji X-J, Guo L-M. Binding of SARS coronavirus to its receptor damages islets and causes acute diabetes. Acta Diabetol. 2010;47(3):193-199. doi:10.1007/s00592-009-0109-4

[6] Wu F, Zhao S, Yu B, et al. 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 Nature. February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008-3

[7]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組.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7,33(1):1-10. 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7.01.001.

[8]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18,10(1):4-67. 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8.01.0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