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孩子房間再亂,也不容父母干涉!那請問“如何掃天下”

導讀:一位韓國媽媽要求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要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包括孩子自己疊放自己的衣服,每天起床疊被子疊枕頭,每天給自己的房間掃地、拖地板,每天整理自己的書本物品,擦桌子等自理行為。正當媽媽這麼要求時,卻是卻受到了兒子的反駁:房間是你給我的空間,你說過我的房間我做主,被子我想疊就疊,不疊就不疊,這完全是我個人的自由,你怎麼能夠干涉呢?咋一聽,這確實好像是悖論?

而一場孩子是否整理房間的大討論,在廣大家長和育兒專家中引發熱議。

育兒專家:孩子房間再亂,也不容父母干涉!那請問“如何掃天下”

一、大部分家長:不收拾房間,喪失自理能力

大部分家長認為如果孩子從小不教他收拾房間,會讓孩子養成邋遢,不講衛生的習慣。一位媽媽說,從小不教孩子收拾東西的習慣,長大後他就會喪失這項社會技能。

她以前就是從小就幫孩子收拾,從收拾衣服褲子再到被子枕頭。再到鉛筆、尺子這些學習用品,再到書本、作業。總之,就是面面俱到。可現在孩子剛大學畢業出來工作了,連被子都不會疊,衣服都不會洗,從不收拾自己的東西。而且人變得不是很勤快,鬍子也不剃,完全不修邊幅。媽媽說:我現在擔心他連老婆都找不到啊!真是說出來都是淚。所以,她現在看見親朋好友,都一個勁的告訴他:從小要讓孩子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從小就要教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了,別溺愛。

育兒專家:孩子房間再亂,也不容父母干涉!那請問“如何掃天下”

二、韓國育兒專家:孩子房間亂,是他的權利,而且讓孩子更有創造力

可是一位韓國的育兒專家在電視節目中指出:房間是孩子的,孩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亂又怎樣?這不容父母干涉。

這位專家說,家長總是要求孩子把房間收拾乾淨。但其實就是房間再亂,孩子也能在自己的房間找到該找的東西。

從孩子的立場來看,就是:我覺得自己的房間並不亂,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方便或者不好的。明明是我們自己的房間,可是爸媽卻以他們覺得亂為由,讓我們自己整理房間。

這樣孩子不願意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根據有關資料還說:房間亂的孩子其實更有創造力,他更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育兒專家:孩子房間再亂,也不容父母干涉!那請問“如何掃天下”

三、我觀點: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1、整理房間能鍛鍊孩子條理性

而我認為,整理房間實際上是手腦並用的過程,能夠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做事情的思路。

哈佛商學院調查顯示:學校中課桌收拾齊整的孩子,成績大都名列前茅,因為整理使得他們學會了規劃、學會了耐心。

其實從收拾房間這種小事中,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做事的條理性和細節。看看孩子是怎麼把物品進行歸類,看看他是怎麼進行擺放,他們的審美,他們的美感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就能一目瞭然了。

育兒專家:孩子房間再亂,也不容父母干涉!那請問“如何掃天下”

2、整理房間能提升孩子“自制力”和“責任感”

中國有句古話是這麼教育孩子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你連一個小房間都不去整理,不去收拾,你以後怎麼能夠擔當更大的責任呢?

這句古話還告訴我們:如果長期放任不規則的事物,對一件事沒有信念,沒有理想,對自身沒有約束,沒有管教,將來面對複雜的環境怎麼會有自制力呢?

3、房間整潔有利於孩子專注力

混亂不堪的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在房間中沒有有意識性的去選擇一個物品,而是對多個物品隨手丟放,隨意選擇,沒有目的性,這會讓孩子顯得不是很專注,就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育兒專家:孩子房間再亂,也不容父母干涉!那請問“如何掃天下”

4、沒有歸位意識是沒有“素質”的表現

不收拾屋子,自己的東西隨便亂換,會讓孩子沒有歸位意識。而歸位意識是人的基本素質。不管孩子在幼兒園、學校中,還是以後生活中,如果借了別人的東西沒有歸位放好時,會讓人覺得這孩子很沒有素質。這會讓孩子進入到很low的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