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贸易战?这绝对是个好办法!先别炒房啦,看看世界还缺啥?

如果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比作一个人,那这个国家或地区大大小小的企业就好比这个人的器官和细胞;如果一个人的器官和细胞都很健康,那我们可以理解这个人也很健康。

依靠房地产泡沫去硬拉经济的模式在一定阶段后迟早会难以为继,特别是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这种“玩法”的根基将不复存在;如不调整,必将面临经济滑坡、GDP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的局面。

打赢贸易战?这绝对是个好办法!先别炒房啦,看看世界还缺啥?

日本与美国进行过六次所谓的“贸易战”,每打一次,日本表面上妥协一次,背地里努力一次,越打越勇。我认为,中国想搞扎实经济基础,必须实现艰难的制造业转型,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中国工程院组织50多位院士,将中国制造业与日美德等国家的制造业进行比对,在26个产业中,中国占绝对或相对优势的占60%。

那我们的短板在哪,缺的40%是什么?

缺的是——基础技术与基础材料的研究。

中国高铁已做到世界第一,但高铁轴承等核心零部件还需从日本进口。特朗普为何不打压中国的服务业,而专门打压中国制造业?我看他是瞄准了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瓶颈。

打赢贸易战?这绝对是个好办法!先别炒房啦,看看世界还缺啥?

日本企业在泡沫经济崩溃与危机打压时如何转型?其战略可概为三条:

第一,控制上游,主要是控制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设备;

第二,占据中游,主要是研发核心零部件;

第三,放弃下游,尽量少做终端产品。


什么是控制上游?

今年七月,日本政府突然发动对韩国的贸易打压,限制三种半导体材料对韩国的出口。

1. 高纯度氟化氢(主要用于切割半导体基板,在半导体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氟化氢的次数多达十多次。)

2. 氟化聚酰亚胺(用于电视、智能手机中OLED显示器薄膜等,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3. 光刻胶(显示屏上色彩斑斓度取决于彩色薄膜颜色,而彩色薄膜颜色必须由光刻胶来完成)

半导体相关产业占韩国出口贸易20%以上,而日本控制了这三种材料全球70%-90%的份额,此轮“贸易战”韩国电子产业遭受重创。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企业也在部分生产这三种材料,但据说纯度难以符合韩国企业要求。日本为何要拼命控制上游产业?因为控制了上游产业,等于捏住了一个产业链的命脉。

日本是个缺资源的国家,唯有拥有世界尖端技术,国家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日本政府及企业的共识。半导体产业是影响世界未来的核心产业之一,在半导体领域19种关键材料中,有14种材料,日本的产能占据全球50%以上;在精密仪器的研发生产领域,2018年全球15大半导体设备厂商,日本占据7家;在半导体生产设备市场份额中,日本占据30%左右,从单个设备份额来看,日本拥有10种超过50%以上份额的市场垄断性设备。


什么是占据中游?

华为手机1361个零部件中:

美国制造的零部件有15种,占比0.9%。

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是80种,占比4.9%。

而日本制造的零部件达到869种,占比为63.9%。

2018年,华为公司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总价值约为480亿元人民币,占中日贸易总额的5%左右。2019年,这一数字将超过约530亿元人民币。

若干年前,当中国企业纷纷收购日本淘汰的家电等生产线时,任正非先生睿智地出高价买人家的“头脑”,华为公司雇佣400余位日本手机工程师,在日本建立2家研究所;到目前为止,华为公司在日本雇佣的日本技术人员已达1500余人,在东京、横滨、大阪建立了4个研究所。

可以看出,华为手机对日本的依赖程度,日本企业依靠其核心零部件,一直在闷声发大财,这就是日本企业控制中游的战略。


什么是放弃下游?

类似电脑、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中国、韩国甚至一些东南亚国家都已做的很好,日本再参与已没有意义和价值。不少日本相关企业都在合适的时间找到了“接盘者”,甩掉了这些产业包袱。

日本企业转型,不是看“别人在做什么?”而是在想“世界还缺什么?”只有带着这种情怀和创意,才能不断地研发、生产出“世界唯一”或“比别人更好”的材料与产品。

我们现在较少看到索尼的终端产品,但索尼2018年利润额创下了近20年来最高值,其传感器目前占据全球53%市场份额,转为研究教育、音乐、烹饪机器人、陪伴者等相关产品的开发。

NEC摒弃电脑事业后全力构建全自动驾驶系统、宇宙空间通讯系统等。前不久,NEC公司开始着手飞行汽车管理系统的研究,该公司预估未来十至二十年,人类也许会需要这一系统。

东丽作为纺织品企业,通过研发碳纤维材料,进入飞机机体制造领域及“一滴血查癌症”等医疗科研领域。

富士运用胶卷药膜技术研发化妆品;利用图像技术研发出新型医疗诊断系统“REILI”;同时富士已成为IPS细胞生产设备最大的专利拥有者,IPS细胞治疗将引领世界医疗进入器官再生治疗阶段。

打赢贸易战?这绝对是个好办法!先别炒房啦,看看世界还缺啥?

对中国企业而言,除了考虑“世界还缺什么?”,还必须考虑“如何才能赚得更多?”因为“转型”、“研发”这些概念听起来可不像一两年可以完成的,如果一直没有盈利,很多企业做不做得到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时间都还是个问题。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永远跑不过人家,但被迫选择弯道超车,又具有危险性。

据福布斯提供数据:2018年,中国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包括东风、一汽、广汽、吉利等加起来,利润总额为137亿美元。同样是2018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一家企业,利润额为250亿美元。

什么概念?中国这么多车企加起来的利润,还只是丰田一家公司的大约一半,而我们的规模和员工数要远远超过丰田,人均利润额差了将近5倍。所以,中国制造业要做强,不能只看“量”,更要看“质”,不能只热衷于市场占比,更要关注利润率。

打赢贸易战?这绝对是个好办法!先别炒房啦,看看世界还缺啥?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许我们经过五年、十年或更久的努力,补足自身短板,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同时尽快调整、优化经济及产业结构,有牢靠的根基,实现伟大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