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建成年后的你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迟到的礼物 | 如何重建成年后的你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小橙 橙全心理


迟到的礼物 | 如何重建成年后的你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提到家中二老,可能立刻出现一连串对“父母迷惑行为”的不解:

  • 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干的事儿不如老辈儿靠谱呢?
  • 为什么老是过度担忧“关心”我们的私生活呢?
  • 为什么我提的任何建议都不如别人的话有用呢?
  • 为什么吃喝玩乐不愁,还总觉得我不够关心她?
  • 为什么固执的要随时安排我的生活甚至下一代?
  • ……


01

“代际关系”只有我这么难?


如果细数那些桩桩件件,可能会出现一本合集:与父母相处的“十万问”。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止平凡生活中的我们被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明星成年子女与父母的“代际关系”也在各大综艺话题中被一一呈现。

《旋风孝子》的“言情女王”陈乔恩,因从小母亲的棍棒教育,长大后更不知如何表达情感,相对无言,竟是这对母女的相处常态


迟到的礼物 | 如何重建成年后的你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我家那闺女》的“东北赫本”吴昕,被爸爸多次“催婚”,表示自己和朋友们都会讨论关于孙子的话题,可是他女儿却至今都没有结婚。


迟到的礼物 | 如何重建成年后的你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一路成年》的“小绵羊”徐锦江,虽然只是一会儿没见到儿子,但完全抑制不住自己的思念,皱着眉头开启了“夺命连环call”模式。


迟到的礼物 | 如何重建成年后的你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很多人提到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才导致现在自身的问题,或是像陈乔恩担惊受怕到现在只剩母女冷漠;或是像张韶涵拼命付出到最后却落了个反目成仇……


终其一生,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

但是对不起,原生家庭的“遗留问题”,你的父母也有。

这是他们爱我们的方式,不是最正确的,只是他们最熟悉的,甚至有时候他也没办法完全表达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这样表达爱。

延伸阅读:《情感勒索 | 为什么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争?》


02

教育我,还要教育我的儿?


当新的生命诞生,本以为作为情感的延续桥梁是极好的关系粘合剂,可是没想到,亲情有时候很麻烦,因为你没办法一下子划好界限。

总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冷”

总有一种饿叫“外婆觉得饿”

总有一种神奇叫“奶奶的偏方”

总一种任性叫“外婆说可以”


每次说到『隔代育儿』这个话题,妈妈们就开启无限吐槽模式,控诉由于带娃和老人之间的各种矛盾,但最怕那些想怒又不敢言的话划伤了父母的心。

核桃妈妈曾说,每一次当教育理念不统一的时候,她的母亲就会愤怒的摔门而去,让我突然感到重回小时候,经历着「你要是再这样,我就再也不管你了」的恐惧,这份恐惧,很担心继续延续到孩子的身上。

不管成人后的你在社交场合多么光鲜亮丽,在父母面前,常常要花很多力气,才能不被打回原形。母亲的愤怒中,蕴含着对生活失去控制的感觉,也有着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延伸阅读:《一个人怎样才算成熟?不随意侵犯别人的边界》


03

阻止受骗的话,我劝不出口?


这些年,中老年父母因被推销或买理财产品而上当受骗的新闻层出不穷,从“以房养老”到“保健品骗局”,每每听到你定会很不解:为什么那些做儿女的不去制止?

有调查显示,针对父母受骗的原因,44.3%的人认为是因为父母难以分辨骗局才容易受骗,20.6%的人觉得是因为他们缺乏关爱,14.4%的人认为是因为父母遇事没人商量,还有8.1%的人表示是因为骗子防不胜防。

小飞常年在外地出差,没什么大事儿每个月就只给家里通一个电话,最近却收到爸爸的短信,要他劝劝母亲别再吃“神效”保健品了。小飞急忙抽空打给母亲,还未等他开口就沉默了,因为母亲开心地说:“我最近在吃一个专家课上推荐的药,我也没全信能完全治好我的病,可妈心里盘算着试试看,哪怕后续能不给你们添麻烦,我也就知足了。”

不成为累赘给儿女添麻烦,是很多父母有事不跟儿女说的原因。老而无用,才可怕,他们需要不断寻找和坚定活着的意义。当价值感和存在感逐步消失或者不稳定,人就会感觉到虚空、恐惧,在这样子的紧要关头,那句说不出口的“别被骗”,其实是饱含心酸的“抱歉”。

延伸阅读:《被忽略的和被纵容的 | 隐藏于身体的12条情绪秘密》

04

中老年叛逆启示录


微博上有个比赛火了,名为中老年叛逆大赛

起初,有网友吐槽自己年近50的老父亲天天在家里敷面膜、贴眼贴,前两天还跑去美容院割了眼袋。不少网友表示对此感同身受,纷纷晒出了自己的“叛逆”家长。以前说起爸妈,是他们为子女操碎了心。但是现在说起爸妈,都是我们操碎了心。

那些在我们看来“出格”的爱好,也许只是因为在他们年轻的那个时候条件不允许实现的热爱。如今回过头来,选择认真地老去,让余生更快乐,这不是在逃避现实生活,若能好好对待过自己的身心健康,相信在面对老去时,也会多一份坦然和勇敢。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

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把人的一生大致分为八个明显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人生任务和冲突。

我们和父母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生活目标也不尽相同的。为了实现成就和价值,在外奋斗的我们“拼命扩大建立亲密圈,以求自身条件融入群体”,是难以理解他们想“总结和回顾一生,只希望能画上完美句号”的诉求。

  • 也许你经历着因父母对你总是不理解而暗自伤心;
  • 也许你经历着因和父母无法平和沟通而心烦意乱;
  • 也许你经历着因孩子家庭教育方法不同冲突不断;
  • 也许你经历着因不知父母究竟想什么而手足不错;
  • 也许你经历着因无法改变又不想忍受而痛苦不已;


那是你感受到,仅仅吃好穿好住好玩好绝对不够,更要关注他们特殊的心理需求。


当你还踌躇于怎么说父母才会听?橙全心理特此推出:『 迟到的礼物:重建成年后的你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专栏频道。


策划5类需求版块

10大走心主题

数十种行为分析

近百场情景解读

为你排忧解难

▼▼▼

迟到的礼物 | 如何重建成年后的你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点击进入报名页面⇡


当统领和敬畏不再成为他们仅剩的武器,才会相信还有年轻依旧的心灵智慧。


最贴近生活现实的心理理论,最符合实操落地的心理技术,让不善于彼此沟通的两代成年人,跨越年龄和沟通的沟壑,真正走进了彼此的内心,让那些“误解”与“冲突”,尽数溶解在橙全学院。

▍课程主题

本专栏开课后,每周定期更新1节,每个主题共5节,共50节课程。


儿童养育——

1、隔代养育,如何走出“实际控制人”的虚假剧情?

2、“伪”强势的锋芒,刺痛了三代人的记忆温床


亲子关系——

3、电话狂响:我想用听“看见”你的生活

4、速成见效的“保健品”,不是孝顺的“强心剂”


赡养照顾——

6、父母与保姆:需求依赖与情感隔离冲突

5、空巢独居——被错过的时光如何填满?


黄昏记忆——

7、夕阳红,那些被“黄昏爱”支配的恐惧与期待

8、『邓和邓学习模型』,找回渐行渐远的记忆


认知误区——

9、互联网时代,半隐形人群如何打破“认知焦虑”

10、过分“忆苦”,失去的“甜”远比省下的多

千万家庭最优选,花式养生有秘诀——

  • 送给父母的“暖心良方”,助力年德俱馨,颐养天年;
  • 送给自己的“安心宝盒”,助力亲情关系,其乐融融;
  • 送给全家的“保心福利”,助力家庭美满,幸福长存。


父母的怀旧,不似年轻人想要留往童年单纯、快乐的感伤,相反,他们的主基调是积极的。那些唤醒了的人生回忆,或许对你无足轻重的,但却是他们的全部,一点一滴都是留在他们身上的终生印记。

父母逐步缩小的社交范围,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置于子女、配偶、同伴等“亲近关系”的建设,若如此仍然没能得到回应,就会因此迷失在“错觉”的冷寂中,像是终其一生后的苦楚萧瑟,有一点儿糖就会很甜。

那些他们早已习惯的“操劳”,是“还有用”的价值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失价值体验的机会。“转养生文章”“买理财产品”“唠叨型父母”……不过是在快速流转的大幕下忘记了角色已变,未来已来。

橙全心理的智能云管家“心师小橙”,作为贴心的专属身心健康管家,通过筛选问题,归纳认知误区,运用针对性的心理技能,整合诸多心理专家、教授学者专业知识,结合相关咨询经验及案例分析,将代际关系及中老年父母常见心理困惑场景体系化罗列,立足年轻子女心理诉求点,力图利用心理学实操方法达成父母的“心成就”

“老有所学”:学习心理保健知识,掌握心理保健手段;

“老有所为”:角色观念适应性发展,让心态年轻依旧;

“老有所愿”:愉快积极地生活,树立起健康的新观念;

“老有所值”:余生美满更好享受,身心提升更有保障。

▼▼▼

迟到的礼物 | 如何重建成年后的你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订阅须知


■ 本专栏为录播音频课,自开课之日起,每周定期更新1节,每个主题共5节,具体学时方向可能会略微有所调整,具体以上线内容为准。


■ 本课程为虚拟产品,不支持退款,自己学,直接点击订阅专栏;赠送好友,请点击“送好友”按钮。订阅内容包含社群服务,可随时回看,若因个人原因未能收听完成,后果将有个人承担。


■ 如何收听?搜索关注“橙全心理”公众号,橙全学院入口常设在菜单栏,订阅后点击课程“目录”,选择具体章节即可播放。


■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想订阅、已订阅课程的同学请添加识小助手微信:橙全小助手(chengquanJJ),售前售后问题,欢迎咨询。


心理赋能解决方案领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