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與七國之亂

一、為什麼要削藩。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封建制國家,就存在分封與郡縣制鬥爭,秦始皇不愧是一代梟雄和皇帝呀,他力排眾議實行郡縣制,我們現在的縣就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創立的,應該說比較偉大吧!但是秦始皇死後,滅六國的功臣都不知消失在哪裡。楚霸王再行分封,結果不到5年就崩潰,所以說一統之勢是必然。但總是會有過度,漢初實行的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這就導致了分封的

藩國勢力越來越大,有的藩國把手都伸進周圍的郡縣,繼續擴張,這進一步威脅到了中央集權也就皇權。在當時,匈奴的崛起也使得中央大部分軍隊都用於防範匈奴,為了以後不會讓匈奴南侵和諸侯叛亂一同發生,漢景帝才下令削藩,解除國內隱患,加強中央集權,而削藩正好給各諸侯國聯合聯合起來叛亂的一個理由。

削藩與七國之亂

漢景帝

二、誰提出削藩?漢景帝即位初期,御史大夫晁錯提出削藩令。晁錯是西漢時期的名士,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漢景帝在位期間,晁錯向景帝提出削藩政策,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各諸侯國的實力,漢景帝聽取了晁錯的建議,主張削藩政策。

削藩與七國之亂

晁錯

三、削藩的結果如何?削藩引起了各諸侯國的強烈不滿,以吳王劉濞為首的各諸侯王發動叛亂,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漢景帝最終派周亞夫等平定了七國之亂,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四、晁錯下場如何?吳王領導的七國之亂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口號,要求誅殺晁錯,漢景帝知道晁錯是忠臣、賢臣,但是當時不管是朝廷上下或者是皇室,以及地方權貴、老百姓,都認為這次叛亂責任在晁錯,是晁錯引起的。為了平民憤、民怨,也為了剿滅七國之亂,漢景帝下令誅殺晁錯。殺了晁錯,剿滅七國之亂就可以在輿論和道義上佔據優勢,叛軍就徹底成了叛軍,也就沒有任何藉口可以說了,所以晁錯非死不可。當然漢景帝也有誅殺晁錯的心。“七國之亂”後,晁錯提出了“兵數百萬,獨屬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臨兵,使錯居守。也就是說,晁錯當時給漢景帝說,請漢景帝親自帶兵前往討伐,才可以誅滅“七國之亂”,就讓我晁錯坐鎮中央吧。這樣的話被其他大臣利用,晁錯就可能想自己做大,甚至自己當皇帝。漢景帝哪裡可以容許晁錯這樣做呢?於是漢景帝就一箭雙鵰,藉此機會,既實現了“削藩”的目的,又殺掉了有可能當權臣的晁錯。當週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後,漢景帝也是表面上讓周亞夫當宰相,然而卻又不斷地整治周亞夫,最後逼得周亞夫自殺。可以說漢景帝對待周亞夫和對待晁錯的方式一模一樣。

削藩與七國之亂

晁錯被誅殺

五、晁錯錯在哪裡?晁錯是個忠臣,是景帝的親信和寵臣,景帝對他言聽計從,但是晁錯錯在以下三個方面:1.他恃寵而驕,孤高自傲,目中無人,人緣極其不好,朝中的元老大臣也看不慣他;2.他善於謀國卻不善於謀己,有改革思想,視死如歸大魄力和膽識,但是不善於溝通協調關係,殺他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為他說話可以看出他的為人處世。

3.他有點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改革都是慢慢來的,你突然疾風驟雨,打破了既得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這些人都是非富即貴的人,你得罪了他們下場可想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