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冰開鑿的都江堰嗎?

關於李冰,最早最權威的記述出自《史記》:“蜀守冰,鑿離堆,闢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就這十八個字,不僅連蜀守的的姓氏都沒提及,甚至連年代都不做記述。史以紀年,年代是記錄歷史的最起碼的要素;沒有任何一部歷史會不記錄事情發生的年代,除非這部歷史因年代久遠已遙不可考。為什麼滿腹經綸的司馬遷,對僅僅發生在一百年前的重大歷史事件會如此的語焉不詳呢?是因為這個事件無關緊要嗎?那為什麼又要記述它呢?而司馬遷對發生在十年之後的另一次水利工程,記述得卻又非常詳細。

是李冰開鑿的都江堰嗎?

據考,李冰於公元前256年任蜀守,任期不超過十年。十年後,贏政元年,始皇採用了韓桓王設計的旨在耗費秦國大量人力物力的“疲秦”策略,歷時十年,興建了鄭國渠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水利學家,韓國派往秦國的間諜。中途,始皇發現了鄭國的陰謀,大怒,欲殺之而後快,但終因工程浩大,不可半途而廢,而技術上又不得不依靠鄭國,只好不加追究,繼續讓鄭國主持工程。

是李冰開鑿的都江堰嗎?

對比一下這兩個工程,疑點諸多。首先,秦國既然能在十年內堪測、設計並完工都江堰這樣一個設計高明、規模宏偉的工程,還需要一個敵國的奸細來設計、主持鄭國渠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工程嗎?就算始皇宅心仁厚、慈悲為懷,不殺鄭國也就罷了,總不至於還非得讓他繼續主持這個涉及江山社稷的重大工程了吧?因為秦國畢竟擁有李冰這樣的比鄭國更偉大的水利學家,水平更高,技術更先進。害鄭國之心不可有,防鄭國之心總不可無吧?更何況他已經是一個暴露了身份的間諜。難道只是為了不忍傷害鄭國的自尊心?而李冰及其徒子徒孫們也會服氣的靠邊站,任由一個外國人、一個間諜來統領學術界?事實上,秦國的箭陣雖然厲害,水利技術卻是非常落後的,鄭國設計並主持施工這件事本身,就說明了這一點,因為秦國無此技術人才。

是李冰開鑿的都江堰嗎?

其次,昭襄王時代,雖然巴蜀已亡,但反叛不斷。秦三立三殺蜀侯,而後,為了消滅白虎,昭襄王不惜重金懸賞,最終與巴人達成協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由此可見,秦軍平叛尚屬不易,哪來那麼多的剩餘力量來開鑿都江堰?而且,在巴蜀叛亂不斷的時候,秦國的政策應該是盡力去維護、鞏固對巴蜀的統治,而不是驅使他們去開鑿工程浩大的都江堰,把他們往絕路上逼。再說,沒有對局勢牢牢的控制,秦國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興建如此浩大的工程嗎?而且,從興修水利強國富民的角度來考慮,秦國也應優先考慮鄭國渠,因為關中畢竟是秦人的家鄉、本土、根據地,其地位和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巴蜀。

是李冰開鑿的都江堰嗎?

第三,前256至246年,是秦國政局最為動盪的年代。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但過渡到曾孫贏政,只有五年時間(孝文王在位1年,莊襄王在位3年)。試想,前256年,昭襄王在位已長達51年,早就應該準備後事了,因此,秦國的主要政治力量,必已為爭奪王位逐鹿多年了,大局未定,應該不會有開鑿都江堰這麼重大的舉措的。

是李冰開鑿的都江堰嗎?

第四,據專家計算,光是挖掘郫湔二江的土石方量就高達1200萬方。用現代工程技術來施工,投入100輛三峽大壩施工中所使用的那種超級大卡車,也得用二年多時間才能完成。那麼,我們不禁要問:1200萬如此巨大的土石方,它究竟堆放在哪裡?怎麼會蹤跡全無?

是李冰開鑿的都江堰嗎?

因此,合理的結論是,李冰是確有其人的,也的確主持修建過都江堰。但他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對都江堰進行過一次系統的改造、維修而已,而都江堰開鑿的真實年代,則更為久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