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秋季兒童高發病,防治對策送給你

最近秋高氣爽,季節更換,正是孩子更容易生病的時候。與此同時,寶寶的免疫功能尚未發育成熟,不知道有沒有為抵禦各類疾病而做好準備。

大家來一起提前瞭解一下秋季常見傳染病,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和應對。

手足口病

發病高峰期在 4~7 月的手足口病,在秋季也可能出現,一般 5 歲以下的寶寶比較容易被傳染。

常見的顯著症狀是在寶寶手、腳、臀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甚至口腔內會出現散發的皰疹或潰瘍。隨後還會發熱、乏力、渾身疼痛等,根據寶寶症狀的輕重,表現各有不同。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發的,最常見的病原體是柯薩奇病毒 A 組 16 型和腸道病毒 71 型,主要通過空氣、飲食和密切接觸等方式傳播。

謹防秋季兒童高發病,防治對策送給你

該怎麼應對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並沒有什麼特效藥,治療還是以緩解孩子的不適感為主要目的,重症的情況需要住院治療。

手足口病引起的發熱通常會持續 2~3 天,若孩子覺得不舒服或是體溫高於 38.5 ℃,可以口服退熱藥。

飲食上鼓勵孩子吃一些柔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給予一些與年齡相符合的軟爛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麵湯、稀飯、米糊、母乳等。另外,冷的食物相對會讓孩子更舒服一些。

秋季腹瀉

到了秋天,也是誘發秋季腹瀉的輪狀病毒比較囂張的季節。

發病季節:每年10—11月份,甚者延長至次年1月份

發病年齡:6月—24月齡嬰幼兒多見

感染菌:輪狀病毒、諾若病毒、柯薩奇病毒等,以輪狀病毒多見

傳播途徑:糞—口傳播,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謹防秋季兒童高發病,防治對策送給你

秋季腹瀉重在對症護理

整個症狀可持續 5~7 天,切記一定要預防寶寶脫水以及繼髮乳糖不耐。

腹瀉次數較多,需要少量多次口服第三代補液鹽來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要及時留意孩子是否會出現明顯的脫水特徵,如小便明顯減少、口唇乾燥、哭時無淚、囟門凹陷、精神差等,及時就醫尋求幫助。

對於不太嚴重的腹瀉,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繼續母乳餵養,以保持體內水分。如果醫生認為必要,可以服用一些口服補液鹽。針對配方奶餵養的孩子,要保證餵奶頻率,至少每 3 小時喂一次奶。

同時可以適當保持食物的攝入,幫助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比如一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水分的食物,瘦肉蛋花粥、藕粉、雞蛋羹等,少食多餐。

若寶寶腹瀉超過兩週,可能因為腸粘膜受損,導致乳糖不耐受,此時建議採取無乳糖飲食或者額外添加乳糖酶。1~2 周後可以逐漸恢復正常飲食,使用無乳糖奶粉的寶寶也可以慢慢轉為普通配方奶。

秋季腹瀉的預防

1、最好以母乳餵養。由於母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於增強嬰幼兒胃腸道的免疫能力,母乳餵養的寶寶較少得秋季腹瀉,即使得,病情也會輕很多。

2、 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3、合理餵養、定時定量,循序漸進地添加輔食,切忌幾種輔食一起添加。

4、少吃富有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補充維生素B,改善胃腸功能。

5、加強體格鍛鍊,增強體質。

6、合理用藥,不要濫用廣譜抗生素,經常口服腸道微生態調節劑,如媽咪愛、培菲康、合生元等,防止腸道正常菌群失調。

7、接種輪狀病毒疫苗。6個月—3歲的寶寶,每年要接種輪狀病毒活疫苗,以預防輪狀病毒腹瀉(秋季腹瀉)。在每年7—9月份,即秋季腹瀉流行季節來臨之前接種,每年一次。

小兒麻疹

小兒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由小兒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影響皮膚及呼吸道,可併發肺炎、腦炎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對兒童有較大健康危害。

小兒麻疹潛伏期一般為10天-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但是其他症狀不明顯,許多家長容易忽略。

如果發現寶寶有發熱、流涕、眼睛紅而盈淚、乾咳以及腹瀉的症狀,或者患兒體溫下降,口腔內膜出現白色鹽粒狀的斑點時,就要注意帶寶寶做相應檢查了。

如何幫寶寶護理來甩掉麻疹病毒?

1.忌捂汗,忌用酒精浴、冷敷,以免影響透疹,導致併發症。避免直接吹風,陽光不能直接照射患兒局部出疹皮膚。

2.保持床單整潔乾燥與皮膚清潔,每日用溫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浴液)。

3.勤剪患兒指甲,防抓傷皮膚繼發感染。

4.患兒發熱期間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稀飯等,多喂開水及熱湯。恢復期應添加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

5.病室通風換氣進行空氣消毒,患兒衣被及玩具曝曬2小時,減少不必要的探視,流感期間不帶易感兒童去公共場所。

6.此外,麻疹有疫苗,如未按時接種,請家長及時帶適齡兒童到轄區預防接種門診完成疫苗的接種。

小兒肺炎

小兒肺炎有三大主徵:

①熱

臨床上,肺炎患兒發熱沒有固定規律,但大多數肺炎患兒都有高燒不退的症狀。個別患兒白天可體溫正常,但一到傍晚則開始發起燒來;也有個別患兒已經感染了很嚴重的肺炎,卻一直沒有發燒。

②咳

肺炎患兒大多咳嗽頻繁,可能是陣發性的咳嗽、咳痰,也可能為刺激性乾咳。

③喘

表現為氣促。多發生在小嬰兒或既往有喘息性疾病的兒童。患兒常常出現鼻翼扇動、口周發紫、呼吸加速,每分鐘可達40—80次。常伴有精神不振、食慾減退、煩躁不安、輕度腹瀉或嘔吐等全身症狀。

預防小兒肺炎的4項措施

①衣

穿著適當,衣服切勿驟增或驟減。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凍著,給孩子穿戴過厚過多,過早地穿上厚厚的衣服,結果常適得其反,更容易感染。

出汗後不要立即脫衣服、不要吹空調,多運動,雨天不要淋雨等。一旦孩子著涼受寒,應該馬上到暖和的房間或床上暖和一會兒,同時喝些熱水、熱湯或牛奶,如能喝些薑湯則更好。

②食

吃好早餐,每天堅持吃好早餐可使體內產生足夠的熱量,從而增加禦寒能力。

已經感冒的孩子應多喝湯類食物,如果患兒食慾減退,應少量多餐,哺乳嬰兒應增加每天的餵奶次數,以增加營養與體力,避免肺炎的發生。

③住

儘量保持室溫相對恆定。室內外溫度變化大,可增加兒童患感冒的機會。

注意室內的通風很重要要,白天要注意開窗通氣,空氣流通不容易得病。如果家裡有人感冒,應馬上與孩子隔離,孩子抵抗力較弱,容易被感染。

④行

呼吸道疾病多發或流行時應減少外出。不要帶孩子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患病後也不要到別人家串門,防止傳染。

但是天氣好時戶外活動的時間卻不應減少。大量事實表明,堅持參加戶外活動的兒童患肺炎的機會明顯少於戶外活動少的孩子,其身體素質更能適應並抵抗寒冷的天氣。

如何正確應對換季疾病?

1. 首先勤洗手,保持衛生

病從口入,洗手是我們預防很多疾病的最重要和經濟的一步。正確洗手,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的感染。

2. 注意平時飲食兼顧衛生和營養

除保證食材的安全、衛生以外,也要注意挑選富含營養的食物,比如:優質蛋白、維生素 A、鐵、鋅等,一定程度上可能與寶寶的抵抗力有關,保證攝入充足的話,對寶寶健康有益處。

紅肉、海產品是優質蛋白、鐵、鋅的豐富來源,每天應該保證 50g 的總攝入量;

蛋黃、豬肝是維生素 A 的豐富來源。橙黃色蔬菜水果,深色綠葉菜也含有豐富的 β-胡蘿蔔素,可以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 A。

同時,奶是寶寶 1 歲內最主要的食物,也是這些營養素重要來源之一,應該保證每天奶的攝入量。

母乳是寶寶最好最天然的選擇,如果母乳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配方奶保證寶寶的營養需要。

正規渠道購買的合格配方奶,一般都含有滿足孩子需要的絕大部分營養素,媽媽們可以放心選擇。但是要注意儘量避免額外添加糖、香精的產品,不利於寶寶清淡口味的形成。另外,可以選擇含有益生元配方的產品,有利於腸道有益菌生長,維持腸道健康。

謹防秋季兒童高發病,防治對策送給你

原文發自:“乖乖用藥”微信公眾號(guaiguaiyongyao)

乖乖用藥:專業科普醫藥小常識,讓你成為家庭醫藥小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