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級別國產車配置明顯高於合資車,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買合資車呢?

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都會對比汽車配置,覺著誰的配置高價格低誰就優惠;在這種情況下,國產車印象就會高於合資車,因為國產車的配置高價格低。十萬塊錢你可能只能買一輛自動擋的丐版桑塔納(捷達),但是選擇國產車的話你甚至都可以選擇中高配置的緊湊型轎車了;這樣一來,很多人都覺著國產車比較良心,一些選擇了高配國產的車主甚至會對選擇低配合資車的車主小小的鄙視一下。

但是呢,他們忽略了一件事:汽車主要是看三大件,配置就像是人身上的衣服,三大件就像是人的身體;你覺著身體重要還是衣服重要呢?就像是人在找對象的時候,你是選擇衣服好看的,還是選擇身體好有能力的呢?我覺著肯定得選身體好的,汽車也是一個道理。配置只是汽車的一個方面,還是比油耗、空間、動力還差一點的一個方面;光看配置選車肯定是不行的,眾泰Z700H瞭解一下?

同級別國產車配置明顯高於合資車,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買合資車呢?

合資車的配置雖然比較低,但是質量尚可,小毛病比較少,技術比較成熟;雖然配置低,但是好在很多配置其實都是可有可無的,我們以家用車為例:其實一臺裸車配上一個倒車影像、行車記錄儀、一部手機其實就可以比較舒服的正常上路了,新手的話可以配一個上坡輔助。至於發動機啟停、一鍵啟動、自動泊車、定速巡航、電動天窗、中控大屏,其實都是次要的,因為很多人根本用不到這些東西;座椅通風、座椅加熱、電動座椅、無鑰匙進入、座椅記憶,這些有很舒服,沒有也不影響開車,全買上的話還比較貴,經濟上比較有壓力。

正常來說吧,以新手駕駛員為例:他們買車前接觸的其實都是教練車和考試車,教練車全是老款丐版,車齡長車況一般;和這種車相比,是個新車就比教練車好開,比教練車舒服。對我的學員,我就很建議他們第一輛車買教練車的同款:預算少的我就建議買個手動擋,自己回家裝個行車記錄儀,買個倒車影像;預算多的就買個自動擋的,稍微來點配置就行。

同級別國產車配置明顯高於合資車,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買合資車呢?

開車這麼多年,我感覺有些配置你不能說他沒用,但是用的頻率太低了:

你像是定速巡航,不跑高速基本用不到,但是高速你一年能跑幾回啊?別忘了節假日高速還容易堵車呢;市區我覺著吧,你沒有用這個的條件。

電動空調,其實我還是覺著手動的好用,手動空調方便自己調,簡單粗暴。

發動機啟停,有時候我真的覺著這就是個雞肋功能。

同級別國產車配置明顯高於合資車,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買合資車呢?

真皮座椅是我最討厭的,畢竟我只要買車就必買座椅套和全包圍腳墊,這個配置根本享受不到;買車回來先買個座椅套、全包圍腳墊、方向盤套來一個,真皮座椅直接就廢了。

電動天窗好像還可以,但是我買回來之後可後悔了,密封不行老漏水,有時候還容易忘記關。

車載導航和娛樂功能其實就是個廢柴,一個手機比這些強多了,導航還得定期去升級,還不如手機的高德地圖呢,至於娛樂功能更是個坑,我買個平板裝個無限流量卡,打個遊戲看個電影聽個歌追個電視劇,不比他好用嗎?

同級別國產車配置明顯高於合資車,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買合資車呢?

買車呢,配置只是一方面,而且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買車要看車況,就是車的質量:眾泰和大眾車能一個質量嗎?我覺著不能。

買車要看油耗:納智捷的油耗和大眾也不一樣,油耗高的加油時分分鐘讓你淚留滿面。

買車要看保值率:法系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保值率奇低,賣二手分分鐘讓你懷疑人生。

買車要看空間:同級別的車,有的空間差距真的很大。

同級別國產車配置明顯高於合資車,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買合資車呢?

買車要看動力:1.0T和1.5T差距很大,自吸和渦輪增壓的確是有差距的;自吸的保養便宜,但是動力不如渦輪增壓(帶T的)。

買車還得看用途:選擇轎車還是SUV,亦或者是MPV,級別也得考慮一下。

買車得看配置:但是你得注意,有些配置雖然很好,但是如果你用不到,那你就是花了黃金的錢買了一堆廢鐵。

同級別國產車配置明顯高於合資車,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買合資車呢?

買車要綜合考慮,不能單純的只看一個方面;還有最重要的:一分價錢一分貨,國產車企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人家不是福利院,不是為了造福大眾的;國產車的配置高價格低,但是人家的利潤更高,你覺著成本和造價會怎麼樣?薄利多銷只存在於教科書上,一分價錢一分貨才是你該考慮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