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讀書治學的四個要訣,學會受益


韓愈:讀書治學的四個要訣,學會受益

河南孟州韓園

“四美”讀書治學之道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之譽。他還是傑出的教育家,“奮不顧流俗”“抗顏而為師”,廣收門徒,提攜後進,曾任國子監四門博士、國子監博士、國子監祭酒,在教書育人方面卓有成就。

韓愈在自身長期的學習和教育實踐中,形成了獨到的讀書治學思想。他在勸學詩《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其五》中稱讚桂管觀察史裴行立:“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子今四美具,實大華亦榮。

在此詩中,韓愈概括提出了“四患”和與之相對的“四美”治學之道:讀書患不廣博,故應“多讀”;領會要義,患悟得不透徹,故應“潛思”;患驕傲自滿停止學習,故應“虛心”;學習之後患不付諸實踐,故應“篤行”。

韓愈提出的多讀、潛思、虛心、篤行這“四美”讀書治學之道,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啟發價值。

韓愈:讀書治學的四個要訣,學會受益

俯瞰河南孟州韓園

讀書患不多,應“多讀”

“讀書患不多”,韓愈認為讀書治學首要是多讀,學業的精深要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要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則唯有勤奮。

韓愈提倡讀書要“貪多務得,細大不捐”“俱收並蓄,待用無遺”,學問無鉅細,皆力求所獲不棄,務求盡多的獲得知識。他廣泛涉獵諸史百子,皆搜抉無隱,在《答侯繼書》中自稱:“僕少好學問,自五經之外,百氏之書,未有聞而不求,得而不觀者。”禮樂之名數、陰陽、土地、星辰、方藥之書,可謂無所不讀。

多讀書需要有刻苦勤奮的精神。韓愈三歲而孤,雖貧苦困頓卻有讀書經世之志。幼時即嗜學,七歲苦讀詩書,“日記數千百言”,及長,盡通《六經》、百家學。韓愈讀書勤勉不怠,夜以繼日,曾自稱:“餘少之時,將求多能,早夜以孜孜”“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韓門弟子皇浦湜在《韓文公墓誌銘並序》中雲:“(韓愈)平居雖寢食未嘗去書,怠以為枕,食以飴口。”韓愈讀書之勤奮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書卷不離手,疲倦了用書當枕頭,吃飯時用書當菜下飯,終成“茹古涵今,無有端涯”的飽學之士。

韓愈不僅身體力行,還告誡弟子後人要勤奮讀書。他在《進學解》中首提“業精於勤,荒於嬉”,勸勉弟子學業的精深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嬉戲遊樂必然荒廢學業。在詩作《符讀書城南》中,韓愈勸告其子韓符,“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經。讀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如若慵懶怠惰,隨波逐流,終將一事無成。

韓愈:讀書治學的四個要訣,學會受益

安徽宣城韓愈文化園

思義患不明,應“潛思”

“思義患不明”,韓愈認為博學多聞之後要潛思,讀書經過潛心思考,才能義理通達,領會所學知識的要義,而運用“提要鉤玄”法可以引導深入思考,以掌握精要、通曉義理。

古來聖賢未有不重思者,讀書若不思考,則只是相當於識得外表一個皮殼子,未真正識得裡面的精髓。

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韓愈在《進學解》中指出:“行成於思,毀於隨。”讀書治學需要深思熟慮,潛心鑽研,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的精髓。

韓愈強調要“沉浸濃郁,含英咀華”,古代典籍往往義理深邃、寓意深遠,不潛心思考,咀嚼品味,則無法真正領悟其中要言精義。

如何深思以通曉義理?韓愈提出“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後人將其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而具備“提要鉤玄”之功,絕非一蹴而就,需要在長期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結合深入思考,方能練就。

邊讀書邊思考邊做好札記,記其精英根源,則根本大意才能瞭然於胸。“必提其要”,抓住綱領,才能綱舉目張,則閱事不容不詳;“必鉤其玄”,則思理不容不精,若此中更能深入思索,考究同異,剖斷是非,並自記所疑,才能真正入腦入心。

韓愈:讀書治學的四個要訣,學會受益

廣東潮州景韓亭

患足已不學,應“虛心”

“患足已不學”,韓愈主張讀書治學要虛心,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不能驕傲自滿,不思進取。做到虛心還要從師而學,並擇善而從,才能不斷進步。

“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韓愈在《答侯繼書》中雲:“至於禮樂之名數、陰陽、土地、星辰、方藥之書,未嘗一得門戶。雖今之仕進者不要此道,然古之人未有不通此而能為大賢君子者。僕雖庸愚,每讀書,輒用自愧,今幸不為時所用,無朝夕役役之勞,將試學焉。”

韓愈雖廣學博聞,百家之書,幾乎無所不通,仍然非常虛心,清醒地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認為“禮樂之名數、陰陽、土地、星辰、方藥之書,未嘗一得門戶”,仍將自強不息,晝夜不倦。

虛心,除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外,韓愈還主張學必從師,批判“恥學於師”的陋習。韓愈指出,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虛心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不但不謙虛學習,反而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如此,怎能治學?

至於擇師的原則,韓愈認為“聖人無常師”,擇善而從。他在《至鄧州北寄上襄陽於頔相公書》文中言:“昔者齊君行而失道,管子請釋老馬隨之。樊遲請學稼,孔子使問之老農。”老馬識途,老農知稼穡,各有所專,因此皆可師。

韓愈:讀書治學的四個要訣,學會受益

廣東潮州韓文公祠

既學患不行,應“篤行”

“既學患不行”,韓愈主張要篤行,這是讀書治學的目的,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韓愈重視實踐,提倡學以致用的務實學風。他在《後十九日覆上宰相書》中言:“愈之強學力行有年矣,行且不息。”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反對六朝以來講究排偶、音律、辭藻的浮豔和頹靡文風,提倡“言之有物”“文從字順”“辭必己出”“唯陳言之務去”,強調學習先秦、兩漢的文章,主張“文以明道”,學以致道。

他躬行實踐,重經義、重時務、重實際,排斥佛老,以闡明儒家之道為宗旨,著意於“道”之用,創作出了一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眾體兼長、不落俗套的散文作品,期望通過“古文運動”,復興“儒學”,通過儒家學說凝聚人心、重塑人心、再造靈魂,被蘇軾稱讚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韓愈還踐行經世致用的務實政風。他崇尚儒家文化,希望學有所為,行道利世,報效國家。韓愈為官務實,即便被貶至邊遠的地方,他仍然踐行君臣之義、親民之策,踐履篤行,用實際行動鼓勵後學要勤於實踐,知行合一。韓愈曾因諫迎佛骨事由刑部侍郎被貶為潮州刺史,雖在潮州只有八個多月,但做了大量勤政為民的好事,如啟動教育改革、開辦學校“教化民眾”、興修水利、釋放奴婢、發展農業、獎勵農桑等。

◎本文原載於《學習時報》(作者王曉兵),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