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總不聽?教你利用“肥皂水效應”,家長批評也要有方法

批評孩子總不聽?教你利用“肥皂水效應”,家長批評也要有方法

一.家長總是批評指責孩子的行為,但是孩子卻聽不進去

媽媽:“寶寶,快起床了,再不起來要遲到了!”

寶寶:“我不起來!我還要睡!”

媽媽:“讓你昨天睡這麼晚,早上起不來!”

寶寶:“今天不能穿裙子,幼兒園今天要活動課啊”

孩子一陣哭鬧:“我一定要穿!”

寶寶看見早餐,覺得不是他自己要吃的。

寶寶:“我想喝粥!”

媽媽:“今天來不及了,明天再喝粥!”

寶寶不小心把粥撒在桌上,媽媽:“告訴過你很多次了,吃飯的時候把還有一隻手拿上來!這樣就不會撒出來了啊!”

在幼兒園門口,媽媽還在說:“今天在幼兒園好好表現啊!”

這場景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個槽糕的早晨,和一個媽媽念念叨叨的職責。

一直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會怎麼樣呢?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會留下什麼呢?

一個在家庭中收到輕視的人,可能會有2個極端,一種會在願意在外界接受挑戰,還有一種是極度不自信,害怕外界的任何挑戰,對自己持有懷疑態度,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納撒尼爾.布蘭登(Nathaniel Branden )在他的{自尊心理學}的書中指出,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到他的核心價值以及是否有積極的心態。自我評價也會影響他的思維方式,情緒,希望及人生目標,同時影響他的行為。

有家長問了,那自尊這麼重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要多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我們每次要贊同孩子,把孩子看作是大人一樣平等對待,而不是上來就教訓和指責他們。給他們足夠的尊重,或者試著讓他自己解決問題,這樣能加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批評孩子總不聽?教你利用“肥皂水效應”,家長批評也要有方法

二.“肥皂水效應”,並不是說看到孩子的錯誤不批評

當然孩子的不當行為,作為家長一定是要指出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並改正。但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呢?我們要利用”肥皂水效應“來批評孩子。肥皂水效應的產生是源自於人們內心對讚美的渴望。當人們聽到外界的讚美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這個時候,再用委婉的語言來指出對方的不足之處,就會變成一種激勵和鼓舞。

  • 1.什麼是肥皂水效應呢?

就是將批評夾在讚美中,就像塗完肥皂水後刮鬍子一樣,減輕傷害的同時,也能有效地激勵和鼓舞別人,這種效應我們稱之為“肥皂水效應”。

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於1923 年成為美國總統, 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書, 人雖長得很好, 但工作中卻常因粗心而出錯。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見秘書走進辦公室, 便對她說:“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 正適合你這樣漂亮的小姐。”這句話出自總統口中,簡直讓女秘書受寵若驚。不過他接著說:“但也不要驕傲, 我相信你同樣能把公文處理得像你一樣漂亮的。”果然從那天起,女秘書在處理公文時很少出錯了。

有人便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麼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說:“這很簡單, 你看見過理髮師給人刮鬍子嗎?他要先給人塗些肥皂水,為什麼呀,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感覺痛。”

  • 2.為什麼肥皂水效應批評容易讓人接受呢?

01.人天生是喜歡聽讚賞的

因為人天生就是喜歡聽讚賞的,得到讚賞能讓人心情愉悅,把批評夾雜在讚賞中更容易讓人接受,在沒有負面情緒的影響下聽到批評,比在責罵中聽到批評要好很多。而且這樣平和的環境下,孩子才能聽得見批評,反之,在孩子的印象中,只留下了你憤怒的臉和咆哮的聲音,至於你講什麼,孩子根本不會記得。

02.孩子有自尊

孩子在2歲之後,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維,不再做父母的小尾巴,有了自己的獨立想法。想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嚴厲指責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創傷。特別有些家長在大庭廣眾比如商場馬路邊等就開始批評孩子,而且長篇大論,喋喋不休,讓孩子一定要按照大人的方式承認錯誤。

03.孩子有自我認可的需求

孩子也需要被平等對待,有些家長總是端著長輩的架子,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和思維去分析這個錯誤。把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孩子。孩子會變得不自信,在家長的否定批評中成長,對孩子的自信心是很大的打擊,也變得不願意去接受外界的挑戰。

  • 3.“肥皂水效應”的啟示

將批評夾在讚賞中,從而減少批評的負面效應,使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對自己的批評。在和孩子的溝通中,這種批評方式讓親子關係變得更融洽。家長的讚賞看時機,批評看技巧,會讓我們事半功倍。孩子有了過錯,是需要家長來引導和指正的,這樣才會成長和進步。

批評孩子總不聽?教你利用“肥皂水效應”,家長批評也要有方法

三.孩子有錯誤行為,家長利用“肥皂水效應”來批評

批評孩子總不聽?教你利用“肥皂水效應”,家長批評也要有方法

家長要注意的3個方面

  • 1.首先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要發現孩子值得讚賞的部分,然後再帶出不足的部分。因為孩子有逆反心理,你越是嚴厲批評他的行為,他越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長期以往,家長的否定在孩子心裡留下烙印,覺得自己就是不行不好,我就這樣了,開始對自己沒自信,進而變成破罐子破摔類型。所以家長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一看見孩子你認為不好的行為,就開始嚴厲指責開始。先深呼吸,平復心情再處理。

  • 2.其次家長不能翻舊賬,不要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

“你看對面的小弟弟都會自己吃飯了,比你厲害多了,你竟然還要餵飯。”

“你總是把牛奶撒在地上,和你說多少次了!一直不肯聽!”

“快點要遲到了,總是早上起不來,吃早飯這麼慢!”

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喜歡用,“總是”“都是”“一直”這樣的語句來否定孩子,翻舊賬,以此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是這樣。所以不要用固化思維去評價孩子。

  • 3.最後要在讚賞中夾雜著批評

描述性讚賞是指以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來代替換評論。

批評孩子總不聽?教你利用“肥皂水效應”,家長批評也要有方法

讚賞孩子的3個技巧

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拿給你看,但是比較小的寶寶,其實繪畫水平有限。但是你為了鼓勵孩子,就說,“畫得太棒了!”但是孩子可能不理解。但是如果你用描述性的語句來說:“寶寶,你畫了房子,大樹,還有藍天白雲,太陽,這個畫的是爸爸嗎?”“畫得很有意思,爸爸是穿了套裝嗎?”孩子就特別高興:“嗯,是的,我給爸爸穿的是運動套餐,爸爸是在跑步!”“嗯嗯,爸爸的頭髮是豎起來的嗎?”“嗯嗯,爸爸剛理完頭髮!”你會發現孩子和你說的話多起來,她覺得你理解他,這比你簡單說一句,“畫得太好了!”效果要好很多。接下來,孩子就會喜歡和你分享他的作品,因為他覺得你懂他。讚賞不是簡單的評價。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和家長的引導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學會如何讚賞孩子,如何在適當的時候有效率得批評孩子,都是需要我們家長慢慢學習並實踐的。批評的話夾雜在讚賞的話裡,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並更樂於改正,讚賞時也要注意用描述性讚賞,用自己真實看見的和感受到的來代替你對孩子的評論,讓孩子更自尊自信來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