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突破口助你完成論文選題!


三個突破口助你完成論文選題!

SCI、SSCI、核心、普刊發表請加WX:zbb5431

學位論文選題有一定難度,有利於挖掘研究生潛力,發揚創新精神,在前人基礎上有所突破,表達自己的新見解、新觀點,成一家之言。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於論文選題給出建議。


空白處

“空白處”是本學科領域尚未涉獵的課題。

首先不得不說的是:大多情況下那種“你所從事的領域中大家都沒有解決的”大問題,這種問題其實是不多的。所以這再一次要求了你對現有領域研究進展的瞭解程度。同時,如改革中提出的各種新問題;新產品、新工藝的應用等——這類課題參考文獻又較少,甚至無所借鑑。研究空間雖廣闊,但實際的學術價值和現有理論基礎是否足以支撐,理論框架、模型是否成立,也未知可否。所以這類課題,如果沒有相當的研究基礎與給力的團隊支撐,還是知難而退的好。

當然,這類選題風險大,出彩的機會也一樣大。有實力的研究生可以在充分的瞭解總體研究狀況基礎上,靈活運用聯想、推理、演繹、判斷等思維方式,達到對客觀事物的主體認識。還可從現實生活中提出研究空白和忽略的薄弱環節加以研究,提出獨到見解,使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效性。如美國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大多是從公司管理和生產中提出來的問題,在書本上很難找到現成答案。有了新穎觀點,論文就有了靈魂。


空缺處

“空缺處”是在本學科領域已有人研究但還有探討餘地的選題。

或不同意既往觀點,或對舊主題獨闢蹊徑,選擇新角度闡述問題;或糾正研究方法的錯誤或缺陷的選題。可從下列幾方面探討:

  • 其成果有無不完備、不深入、不妥當之處?
  • 某學科領域中,哪些問題尚待解決?
  • 已解決的問題中,哪些需要補充或修正?
  • 當前理論爭議焦點是什麼?
  • 爭論焦點在哪裡?
  • 代表性意見是什麼?
  • 佔上風的意見有何不足?
  • 相反意見有何可取之處?

許多重大創新都是建立對權威的挑戰,都是在問題的碰撞中激發出火花,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類課題是對前人成果的發展性研究。例如《論時空的現代認識》就是對前人成果揚棄的成功範例。此文考察牛頓、愛因斯坦和馬克思主義時空觀,把現代物理學和宇宙學時空觀引入哲學領域,認為時空取決於物質分佈和運動狀態,是事物廣延性、持續性的尺度,時空本質屬性是它構成非線性單一的四維連續區,在客觀上有機融合而相互制約,是對前人時空理論成果的繼承和創新。


多學科“交叉口”

交叉學科的背景知識,是思維開闊的重要基礎。

交叉學科學習對拓展思維非常有益。在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科學技術發展呈現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綜合的趨勢。在學科與學科交叉地帶,不斷湧現一些新的學科門類,如文藝心理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必然帶來新問題,要求研究生在前人尚未探索的多學科交叉新領域選題,在學科綜合和比較中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想。

諸如傳播社會學,公關心理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學科就是在學科邊緣結合部上開拓、發展的;而接受美學則是對受眾忽略的“無人區”的開拓和興起。在同一部門的各階段之間也存在這種機遇。比如中國古代文學的1234~1271年30餘年時間,雜劇、散曲如何發展?至今仍是研究空白,人們對此不甚瞭解。採用這種方法選題,要注意學科之間或學科內各階段之間的滲透性、互補性、承接性、轉折性、突變性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