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否學習情感?以後或許很難向對方證明自己不是AI

昨天走在街道上時,兩輛汽車發生了輕微刮擦,兩車車主在下面激烈爭論著。面對這樣的場景我立即想到,如果是自動駕駛,機器就不會犯這種錯誤,後面的問題就不會出現。當然這是AI的好處,那麼人工智能有可能大範圍代替我們的工作嗎?會像我們一樣擁有情感嗎?我認為對於這個問題會有足夠的案例樣本去支持,只要有人開發它們,它們就可以在未來某一天完成。

AI能否學習情感?以後或許很難向對方證明自己不是AI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在目前看來,計算機上運行的“人工智能”雖然很不錯,但仍有許多問題無法解決。人腦處理宏觀問題的能力,快速發現規律的能力,以及“腳步”的速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人工智能。而且任何先進的電腦都還無法體驗快樂、憤怒、悲傷、恐懼、驚訝,厭惡等複雜的情感。他們沒有女朋友;沒有情感交互。因此,一部分人認為未來AI是不會“取代”我們的,也不可能真正同情人類或者厭惡我們。但在小編看來,很多事物都是可以根據學習可以得到,甚至是情感

AI學習能力太強了

提到情感因素,和他有關聯的就得提到心理學了。在心理學層面上,可以學習到記憶以及理解各種人格結構理論的假設;瞭解各種異常心理的原因和解決辦法。而這個層次上,AI也是可以學習到的。通過這個過程,AI對我們的“感覺”可能就會慢慢改變。然後這種變化會蔓延到日常生活中並影響到他人的關係。然後我想到了一個讓我吃驚的想法:甚至心理諮詢也可能被機器取代

AI能否學習情感?以後或許很難向對方證明自己不是AI

人類的情感

機器人最強大的地方莫過於學習功能,在心理方面,通過學習他人的治療以及監督,可以不斷地看到他們的盲點;瞭解我們的經歷,然後把這些當做資料進行查詢。在什麼情況下,我們說了什麼樣的話以及有什麼樣的行為,這些又會給其他人帶來什麼樣的體驗,再結合我們目前經歷的生活事件進行學習。在他們與訪問者交談的每一步,數據庫都可以提供許多假設和這些擴展的可能性。一個賦予“情感”的學習過程或許就可以出現。

AI能否學習情感?以後或許很難向對方證明自己不是AI

人工智能

即使事情更復雜,似乎也有規則可循。否則,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麼多理論和這麼多假設模型?就像我們在和一個邏輯學者談論問題的時候,他們的頭部似乎就像有一組細緻的地圖一樣,問題都是環環相扣的。而且他們會讓你從一開始就一直相信這些邏輯、理論、假設,以及其中所付出的情感。所以以後,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會犯錯的AI就可能站在你的面前。

AI能否學習情感?以後或許很難向對方證明自己不是AI

會學習的人工智能

就像阿法爾狗在圍棋上打敗柯潔一樣,為什麼柯潔最後會抱頭痛哭?據說在開始比賽前三天,阿法爾狗還是不會下棋的,而在這三天裡面它研究了各種棋譜,深深印在“腦海”裡。圍棋的輸贏是客觀的規則,柯潔哭的一部分原因在這次的失敗上,然而更值得去探究的原因則是一個研究了十幾二十年的棋手被一個僅僅學習了三天的機器給打敗,換做誰都不會去接受這樣的事實。

AI能否學習情感?以後或許很難向對方證明自己不是AI

柯潔在比賽

​隨著科技的發展,AI能完成的事情會更多:創造出動聽的音樂;自己研究出能治療疾病的藥;幫助證人完成律師的工作等等。自然而然他們和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近,成為親密的夥伴。AI會的太多了,如果你向他提出一個問題:“你能證明自己不是AI嗎?”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這個問題他或許會有許多例子列舉出來證明自己不是AI。那麼在以後人們走在街上的時候,如何向別人去證明自己是不是人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