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吐蝦殼:地域,並不是你黑我的理由

地鐵上吐蝦殼:地域,並不是你黑我的理由

01

前些天,北京地鐵上有一位男士旁若無人的大口吃小龍蝦、隨地吐蝦殼,這一行為可算是驚呆了眾人,大家的提醒他完全不管不顧,最終落得了被警察拘留的下場。

本來以為只是一個公眾場合不講文明的小案例,沒想到卻因為新聞報道里冷不防提到的三個字“河南人”,這件事又“熱鬧”了起來。“喲,不愧是河南人”、“果然又是河南人”、“河南人真是讓人受不了”……諸如此類的言論令人不忍直視。

漸漸地,許多人似乎快要忘記最初是什麼原因而指責他,只記得“他是河南人”,他們所指責的不是他那不講文明的行為,而是所有擁有“河南人”這個身份的人。

所幸的是,在這場爭議中,有許多為河南人發聲的人,他們

在新聞下面時常會看到類似的評論,大家帶著地域的有色眼鏡去評論新聞報道里的人,而這些犯錯人士的行為又加深了大家對於某個地域的偏見。或許他的行為錯誤,但他個人的錯誤並不能上升到整個地域的錯誤,這是一種無理由的上升。

02

當然,與地域的偏見類似,還有對於國別的偏見。當我們談到抗日戰爭時,通常對日本人恨之入骨,即使稱呼他們為“小日本”、“日本鬼子”也不能表達國人的憤怒。

誠然,那段時期對於我們而言,是一段極其屈辱的歷史,是需要永遠銘記的歷史。因此我們普遍對於日本人有種強烈的情感傾向:他們是曾經的敵人,曾經害慘我們國家的人。

從前我也是這種觀點,在學習歷史時觀看的一部紀錄片,卻在某種程度上讓我的想法有所改變。在紀錄片裡,我看到了主動策反日軍的日本人,還看到了在華日人反戰組織,他們不顧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大力幫助中國人抗擊日本的侵略,有人甚至為此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們做出的貢獻是值得認可的,其中有些人還被評為我國烈士。那一刻才發現,即使在那段被日本人侵略的時期,也依舊存在善良的日本人,以偏概全依然有失偏頗。

其實,我們所指責的是那些對國人造成傷害的日本人,而國別並不是我們偏見的理由。

03

偏見並不只是存在於我們國家,它遍佈於世界各地。

餘華曾在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參加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節期間,他去到了猶太人屠殺紀念館。館內有一處國際義人區專門為了紀念那些在大屠殺期間援救猶太人的非猶太人。

其中有一個波蘭農民,他把一個猶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窖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色列建國後,這個波蘭人被視為英雄請到耶路撒冷,人們問他,你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猶太人,他說了一句話:“我不知道猶太人是什麼,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這句話讓我不由得重新思考人的問題,其實在許多人眼中,人就是超越一切差異的,僅僅是最本真的人而已。我們看待一個人,不需要帶著各種地域、國別、種族的標籤與偏見去審視,相反,只需要簡單的把他作為一個獨立的人。

當然,地鐵上吐蝦殼當然是一種錯誤行為,那是他作為獨立個體的錯誤,不應該由他的地域來買單。地域,並不是我們指責一個人的理由,種族不是、國別更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