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之“痛”,如何自救?

进入2020年,由于疫情引发的“蝴蝶效应”,车企再次遭受打击,整个汽车工业乃至上游产业链都处在煎熬状态。

车企之“痛”,如何自救?


如上游供应商停工断供,导致各大厂商产量直线降低;车市销量增幅放缓,导致渠道商无法完成业绩预期;车主闭门不出,让终端门店市场意义不在等等问题接踵而至。

当然车市持续低迷,除了因为整个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养车成本提升、换购和增购需求并未撬动的因素外,传统粗放式市场营销存在调研周期长、反馈慢、数据不连续等缺陷,线上的营销动作往往要在2个月后才能见到效果,并且汽车品牌通过原有的营销路径能触达并完成获客越来越难,导致用户触达率和转化率越来越低。

如何在重压之下如何自救,成了一道难题。在这里有以下建议:

1、抓住首购刚需人群机遇

据《经济观察报》及新浪汽车调研统计,55%的被调查者所在地区出现了出行不便的情况,而其中46%的原因是缺少交通工具。基于此,有高达84.6%的网友认为疫情之后购买私家车变得更为必要。刚需购车人群集中于三四线城市,仍处于增长期,值得关注。小型车经济型车需求大增,之前买不起车或者停不起车的老百姓是主要买家。

你可以制定一些营销策略,一方面,抓住消费者在疫情之中体验到的没有私家车造成出行不便的心理;另一方面,疫情封闭期情绪压抑,经济复苏后消费者畅快的心理情绪或带来一定商机。首购车型相较于升级复购车型,将更倾向于购买相对紧凑的车型;车企及经销商应聚焦销售小型、紧凑型、入门级SUV等车型。

2、功能性卖点,建立健康车生态

推出创新型的产品配置,比如车内空气过滤、空气杀毒技术(特别是物理杀毒技术)、车内接触面自动物理杀毒等,这些会成为车辆的功能卖点,特别是高端车型上成为标配。一些主动故障报警措施或是交互式反应措施会极大的提高用户好感度。

“汽车+健康”的概念会从细微的暖心设计,到以5G为基础的智能互联终端,纳入探索者的视线。各路市场参与者会加速从不同维度打造主动式的健康关怀管家,拓展汽车的应用场景。


3、推广线上营销与数字化管理

不同于快速消费品,汽车仍然是一个非常注重线下看车、试车体验的行业。但线上也不应该被忽略,整车厂商需要明确线上营销的定位及作用,即新媒体的内容运营,力争培育用户兴趣,运营潜客,并以此导流给经销商,提升销售线下转化率。

随着新媒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崛起,用户流量已经迅速向短视频媒体迁移,主机厂或可通过这样的机遇自建内容运营能力,通过运营线上内容,获取潜客线索,从而帮助经销商获取周边的潜客。

4、增加资金支持和补贴激励政策

整车厂商可给予经销商一定资金支持与激励政策,如出台调整批售灵活付款政策,调整账期,延缓经销商资金压力;经销商可以通过节约资本性支出,优先短期到期负债、延后中长期负债,并通过压力测试做好现金流预测,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在返利政策方面,如加快返利发放速度、甚至预付部分返利;在金融政策方面,积极牵头与金融机构沟通,提供借新还旧、免息期等支持等。另外,经销商也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等方式积极自救。

疫情危机下,2020年将会是汽车行业的大考之年,汽车产业也正处在百年一遇的大变局与大发展的交汇期,消费者在改变、产品在改变、规则在改变、生态也在改变。

面对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市场大势,车企更应重新审视自身的资源配置策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行业链条重塑、营销模式革新已近在眼前,等疫情过去了,市场还会恢复,必将迎来美好春天。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