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代君王雍正——刚柔并济

引言:他,果断勇敢、深沉内敛;他,韬光养晦、明哲保身;他,刚柔并济、运筹帷幄;他步步为营走向成功,最后成为一代铁血君王,他,就是雍正。

道家思想的阴阳相生,道述了事物的两面性,也说出了人内心的刚柔两级。人要拥有刚性,对待厌恶势力会勇敢拒绝,面对挫折会勇往直前;人也更要有柔情,对未来的美好要有向往和憧憬,对过去的悲痛要慢慢忘怀...人唯有刚柔并济,才能实现自我突破极限。就如那太极图一样,黑白相融,让刚和柔都发挥到了极致。然而在清朝就有这样一个人物,有这样一代君王,在一个战乱纷纷却又无比昌盛的的时代,一个给中华民族带来无限悲哀和耻辱的时代,他把他的刚和柔完美地展现了出来,并开启了一代全新的盛世王朝,他就是"康乾盛世"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雍正。在那样的朝代,他是怎么刚柔并济并成为一代铁血君王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回归清朝领略雍正皇帝的风采吧。

论一代君王雍正——刚柔并济

雍正刚柔并济形成的渊源

古人老子曾说过:"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这句话给了刚柔之道一个完美的诠释:不会因为恪守成规而所有事务都一样,也不会因为刚正不阿而伤害他人。过于刚正的刚者虽然两袖清风,但对人却严苛到了极致,使人无法接受;过于柔弱的圆滑就造就了人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品质;所以只有拥有刚柔并济的性格才是实现自我的真谛。

反观有着伟大政绩和成就的君王雍正,他是一位如猛虎似的君王,却有着细嗅蔷薇的时候。这位有着远大雄心的人物,也正因为他的细腻入微成就了他的一番霸业;然而他这种猛虎与蔷薇共存的性格还要从他出生开始说起。

年少经历,决定性格

在康熙十七年,康熙又一个儿子出生于世,他就是胤禛出生在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宫,德妃乌雅氏是他的生母。在那个社会等级极强的时代,由于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带给胤禛应有的地位和荣誉,更无法和其他皇子相比较,并且在清初时期,后宫的妃子也都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所以在胤禛满月之后不得不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时间慢慢过去,直到乌雅氏生下儿子胤禵,地位也逐渐上升,也获得了抚养胤禵的权力,自然也有资格去抚养胤禛,但面对这个情景,胤禛已经作为了皇后的养子,德妃也慢慢将自己全部的心思放在了胤禵的身上。在胤禵长大成人以后德妃也是更偏心于胤禵,从一开始也就让胤禛的心慢慢寒,母子之间产生许多嫌隙。而此时朝廷的局面也到各皇子一较高下的时候了,从小没有亲身母亲的爱护,之后也不得生母的喜爱,种种经历,即使有心争夺皇位也没有任何人的帮衬,所以此时的胤禛只能忍辱负重,步步为营为之后夺取皇位做准备。也就是如此年少时的经历,慢慢铸就并影响了他的性格。

论一代君王雍正——刚柔并济

抓住机会,性格决定命运

年少的经历在九子夺嫡中给胤禛埋下了一定的伏笔,毕竟他在参与夺嫡的九子中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从身份背景来说,他的生母身份平庸,对他没有提供什么人脉与地位,而且康熙当时对他也不是那么的重视。但结果总是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九子夺嫡最后的结果是皇四子胤禛取得胜利。那么他夺得帝位靠的是什么,在当时,他一没有外戚背景,二没有多位兄弟帮助。没错,他依靠的就是韬光养晦这四个字。在九子夺嫡的那些皇子中,其实很多皇子离成功只有差一步之距,真的是近在咫尺,但只因为那些皇子不明白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道理,只得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功败垂成。所以正是因为胤禛明白身处皇家的道理,所以他也并没有急于求成,也是他年幼时的经历和从小造就的性格,在抓住机会的同时凭借智慧和勇敢铸造了功成名就的他。

论一代君王雍正——刚柔并济

猛虎与蔷薇的写照

康熙皇帝为清王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但他在位时的晚年时期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着国力和民生,多亏雍正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才让清王朝的江山在康熙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雍正皇帝的兢兢业业,也为他儿子的盛世做下铺垫。然而被人评价为乖戾和刻薄的雍正皇帝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即使功绩伟大,却还是被后人评价的有些不堪;又是什么让众人眼中十分严苛的雍正帝从四皇子胤禛一步步登上帝位呢?

论一代君王雍正——刚柔并济

韬光养晦,决胜千里

在康熙废掉太子胤礽后,康熙的很多儿子就已经蠢蠢欲动想着太子之位了,但当时只有胤禛明白康熙的意图,所以当时胤禛就很好地隐藏了自己的雄心,没有表现出对太子之位的任何觊觎之感。而那个时候八阿哥胤禩较早地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他同样也是出身低微,而且没有受到康熙的宠爱,但他志向确实非常远大,才能出众。只是在皇太子被废以后他急于求成,加上他的政治资源逐渐增大,不懂得韬光养晦,被康熙误认为结党营私,把自己的野心暴露了彻底,使得最有胜算的胤禩失去了最好的机会。而胤禛恰恰与他形成对比,胤禛韬光隐晦的忍辱负重,使得他没有变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替代品和牺牲者,并且最后取得胜利,成功登上帝位成为清朝的雍正皇帝。

论一代君王雍正——刚柔并济

坚毅果敢,雷厉风行

在1722年清朝雍正帝胤禛成功登上帝位,即位后,他十分器重十三皇子胤祥,并重用他,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刚上位根基还并不稳固,所以为稳定他的皇权和地位,开始着手打击曾经与他敌对的兄弟们,但又要平复朝臣的心,所以就先将八皇子胤禩封为亲王,但之后又将禩封的爵位削掉去,并永远圈禁于宗人府;不仅如此,连追随禩封的九皇子胤禟也被削去宗籍一生被圈禁,十皇子也更不用说了,同样的下场。就连他的亲弟弟也没有放过,以十四皇子胤祯未召回京为由让他驻守康熙皇陵,并对他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与软禁没有差别,其他皇子也都没有逃出他的手掌,一生囚禁于宗人府。不仅仅是对兄弟,对臣子也是一样。大力整顿了吏治,严惩了贪吏官吏污吏等等,最终加强了中央权力集中,实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论一代君王雍正——刚柔并济

这些事不仅反映了雍正的坚毅果敢雷厉风行的性格,而且体现了他过人的才智和谋略,更描述出了一个虎狼之辈的人才。他做到了没有让别人对自己有丝毫伤害,并且在最关键的时候又亮出了他锋利的爪牙,残忍狠毒,面对战争毫不退缩,又同时击中敌人的要害,成为了那个政治时代的狼王、虎王。

总结

雍正皇帝的韬光养晦正是他蔷薇的书写,他对待政敌手足的方式,睚眦必报的决心也恰恰是他猛虎的形象,虽然充满着残忍和无奈,但他的丰功伟绩也确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正因他有着刚柔并济的性格让他名垂千古。他在位时期是大清帝国十代皇帝里最节约的,他以身作则,也是最勤俭的皇帝;并且为国事日夜操劳、宵衣旰食,以今天的事今天做完的原则,每天认真地对待家国天下事。

雍正的性格是既有刚又有柔,所以对他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仅把他当做一个简单的人,而是把他放在他的身份和时代,我们设身处地去评价。这时会发现他刚硬的那一面的无奈之举。因为只有他整顿吏治,才能让清朝继续发展;他也只有抗拒异己,才能出现政治稳定的大清王朝。宽厚仁慈的皇帝自然会收到历史和人们的好评,但一个王朝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不是宽厚和仁慈就可以治理的,它需要心狠手辣和严苛。所以说雍正皇帝是值得我们称赞的皇帝,在政治边疆上,他平定叛乱,加固边塞的防守;在朝廷上,13年一刻不曾停歇,励精图治,使满清帝国全面发展,以康熙时期为基础,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农业都更上了一层楼,为乾隆盛世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书目:

《雍正皇帝》

《清朝全史》

《清帝列传》

《雍正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