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幹部”變身“帶貨達人”

“扶貧幹部”變身“帶貨達人”

“老鐵們,衣帶漸寬終不悔,北宋蘆筍真鮮美,萬水千山總是情,抓緊下單行不行……”近日,在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坡韓村的黃河三角洲蘆筍種植基地,扶貧幹部鄭雨薇正有聲有色的開著直播,幫助農戶代銷蘆筍。據介紹,此次直播是“一直播”、“鬥魚“、抖音等多平臺同時上線,主要介紹紫筍、青筍等品種的醫用價值和“北宋蘆筍”的特色優勢,並進行現場品嚐。

北宋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被譽為“中國蘆筍之鄉”。受疫情影響,蘆筍銷售渠道不暢,出現滯銷。為防止農戶因疫致貧,該鎮充分發揮“電商小鎮”優勢,鼓勵扶貧幹部、青年志願者等走進田間地頭,通過網絡直播、電商平臺、微信朋友圈等新媒體,幫助農戶走出營銷困境,提升幫扶工作精準度。

66歲的戴百和一邊聽直播,一邊摘蘆筍,臉上樂開了花。“前兩天,我是愁的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白頭髮都多了。”原來,2019年,戴百合與朋友投資20餘萬元,承包種植了21個蘆筍大棚,3月份是出筍的關鍵時期,一天能收600斤左右,最長存放一週,但因為疫情,正值產期的蘆筍運不出去,也沒有訂單,可真把他急壞了。

“真是多虧了鎮上領導的幫助,也讓俺一個農民大開眼界。”戴百和告訴記者,自己已經種蘆筍3年了,以前規模小,賣蘆筍就是趕趕集等,效益還不錯。這是他第一年嘗試大規模承包,沒成想遇到疫情,銷售成了最大的難題。更讓戴百和意想不到的是,活了大半輩子還學會了網上賣貨。微信群、朋友圈轉發、聯繫電商平臺、APP訂單團購......“我現在動動手指就能賣貨,產品都供不應求了。”說這些時,戴百和充滿了自信。

北宋蘆筍、道庵黃瓜、三岔大蔥、許家鵪鶉蛋等一系列帶有北宋特色的經濟作物陸續在郵惠東營、途瀚電商等平臺上線,北宋鎮團委充分發揮青年人的智慧和潛能,依託“青農幫幫團”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營銷。眾扶貧幹部建立“助農愛心微信群”,不僅發動“朋友圈”力量進行推銷,聯繫多家超市進行團購,還充當起義務“快遞員”,利用下班時間送貨上門,實現助農惠農、營銷、送貨“一條龍”服務。截至目前,已幫助農戶銷出蘆筍、鵪鶉蛋等20000餘斤。

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北宋鎮黨委副書記李學波說:“扶貧不僅要幫扶現有的貧困戶,還要幫助那些可能因疫情或特殊情況致貧返貧的人員。今年我們將充分發揮數字北宋優勢,做大做強‘首批電商小鎮’牌子,將脫貧攻堅與互聯網相結合,‘扶’出全鎮跨越發展的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