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宋·郭熙

雖然從小是學習西洋畫,會覺得中國畫不夠立體色彩也少,反而年紀漸長以後感受到了中國畫的美,今天就來欣賞一下中國繪畫中的秋色。

五代 佚名 《秋林群鹿圖》

絹本設色 縱118釐米,橫6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秋林群鹿圖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秋林群鹿圖》描繪了兩隻雄鹿、八隻母鹿遊憩於北國秋日楓林的景象,圖中鹿群個個體態豐滿,造型真實生動。作者藉此亦表達了松盛柏茂、祿壽雙境之寓意。

畫面中樹以墨畫枝幹,再鉤勒層疊密聚的樹葉,填染深淺硃紅、白粉、赭黃、淡墨、淡螺青等色,斑爛多彩。

民間傳說中,鹿有“祿”的諧音,富有吉祥、收穫的含義,同時鹿還與道教中壽老有關,意為長壽。所以《秋林群鹿圖》的主題應是寓意松盛柏茂,祿壽雙境。

北宋 趙佶 《池塘秋晚圖》

粉箋本 33x237.8釐米,拖尾33x89.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池塘秋晚圖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畫面以荷鷺為主體,將各種動植物分段逐次安排在畫面上,模仿唐代的構圖形式。卷首畫紅蓼與水蠟燭暗示水岸。而一隻白鷺分開雙足立於水中,作奮力迎風之姿。而荷葉欹傾,水草順成一向,用以襯托白鷺充滿張力的姿態。白鷺的眼神、鴛鴦的動向還有往後延伸之勢,令觀者感到意猶未盡。

趙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在位時廣收歷代文物、書畫,極一時之盛,親自主持翰林圖畫院,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能書善畫,自創書法“瘦金體”

北宋 范寬 《秋林飛瀑圖》

絹本設色 縱181 橫99.5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秋林飛瀑圖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此圖無款,舊傳為范寬所作。圖繪秋山棧道瀑布流泉,遠處巖關列岫隱約可見,氣勢磅礴,景色宜人,著錄於《石渠寶芨三編》。

范寬(約950年-約1032年),字中立,生於五代末,北宋著名畫家,京兆華原人。因為性情寬厚豁達,不拘成禮,嗜酒好求道,時人呼之為“寬”,遂以范寬自名。

范寬擅長山水畫,初與關仝、李成同為北方山水畫派三大主流,並列北宋三大家,後又與董源、李成並稱宋三家;藝術成就使得范寬與同為華原人的柳公權合稱柳範。

南宋 馬遠《月下把杯圖》

設色絹本,25.7×28釐米 天津市博物館藏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月下把杯圖

此圖所繪的是十五中秋之夜,主人恰逢遠好友佳節來訪的情景。畫面中主人手中把杯迎友,旁有四童僕,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備用,另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侍琴上臺階的半隱文童。整幅畫面雖只有主僕六人,然內含筆墨神態各異,頗具生動真趣。

南宋畫家馬遠(1160年-1225年)字遙父,號欽山,原籍河中,是世代畫家的後代,曾祖就做過宋徽宗時畫院待詔,祖父、伯父都是南宋的畫院待詔,兄長擅長花鳥,馬遠也作了畫院待詔,他的兒子馬麟也是畫家。

他的畫被稱為邊角之景,“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人稱馬一角,後人也有認為這是南宋偏安的寫照,馬遠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合稱為“南宋四家”。

南宋 趙伯駒 《江山秋色圖》

絹本設色,縱55.6釐米,橫323.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江山秋色圖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此卷鈐有清內府“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等印,以及梁清標鑑藏印。尾紙有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標題跋。

此圖為青綠設色。畫中有青山碧水、殿宇村舍,棧道、橋樑穿插其間,又有蒼松翠柏,茂林修竹,移步換景,令人玩味不盡。山石用小斧劈皴法,再施以青綠重色;樹木、建築刻畫細膩精謹,點景人物描繪細緻入微。整幅作品佈局宏大,細節豐富,色彩濃麗而不失清雅,刻畫精細而不瑣碎,帶有宋代畫院氣派。

趙伯駒(公元1119-1185年),字千里,南宋畫家,尤擅青綠山水。明代畫家董其昌曾稱讚趙伯駒的繪畫“精工之極,又有士氣”,“雖妍而不甜”。

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一種形式,主要特徵為工筆、重彩。青綠的顏料來自礦物如石青、石綠。青綠山水流行於隋、唐和北宋末年宮廷,之後慢慢淡出。

元 倪瓚《秋亭嘉樹圖 》

紙本墨筆,縱114釐米,橫34.3釐米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秋亭嘉樹圖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圖中繪平坡遠岫,草亭嘉樹,廣闊的江面上露出汀渚一角,幽靜雅潔,彷彿籠罩在一片月色之中。畫面取三段式構圖,用筆尖峭秀逸,樹幹皆雙勾,稍事皴染,樹葉點法富於變化。墨色較為幹淡,僅以濃墨點苔,提出精神,為沉寂的畫面融入了些許生氣。

倪瓚(1301年-1374年),字元鎮,一字玄瑛,號雲林、幻霞生、荊蠻民、風月主人、蕭閒仙卿。江浙行省無錫州人。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茶人,倪瓚是“元四家”之一,也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間用淡色。前景中的樹木和空白處的楷書題款幾乎成了倪瓚個人的符號。

元 王蒙《秋山草堂圖 》

紙本設色,123.3 X 54.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秋山草堂圖

畫上近處一老翁坐於草堂前岸邊,專心垂釣,湖面平靜。隔水相望對岸草屋幾間,人影綽綽,各自忙碌。一葉扁舟順流而下,小舟的四周激起了一片細波。遠處高山竣領,參次有序,樹木茁壯,鬱茂蒼茫。畫上有畫家自題小篆書“秋山草堂”四字, 下行楷書識: “黃鶴山中樵者王子蒙為畫於淞峰書舍”。

元 吳鎮《山窗聽雨圖》

本幅28×203cm,題跋28×45cm×2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山窗聽雨圖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此作為平遠構圖,起首處為起伏的山丘,又有溪邊草亭,掩映在雜樹之中,一童子執傘前行,屋內有高士凝神端坐,遠岫雲移,千峰如駛,綿亙不斷,蔚為奇觀。遠山用大小米家法,與之相對,雲氣氤氳。近坡與遠山之間近乎融為一體,近處的山石與遠峰又形成呼應,間有湖面上停靠的漁舟,各種關係都得以聯繫起來,使得佈局有一種聚而不散的聯繫。

此卷用筆圓厚,先以中鋒勾輪廓,再以溼筆披麻皴表現山石紋理,輔以溼墨點苔,因此顯得非常厚重,描繪出了江南丘陵蒼鬱的景象。吳鎮款中原無畫題,“山窗聽雨”為明代王穉登命名。

吳鎮《山窗聽雨圖》款識:一林修竹護幽居,中有高人獨晏如。坐愛小窗風日美,悠然不必問樵漁。至元四年夏五十日,梅道人作。鈐印:梅花盦、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2016年12月6日,吳鎮《山窗聽雨圖》以估價待詢的形式上拍,最終以1.725億元成交,刷新了吳鎮作品的拍賣紀錄。

元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縱28.4釐米、橫90.2釐米 國立故宮博物院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鵲華秋色圖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元代書畫家趙孟創作於1295年的繪畫作品。明清兩代曾被收入藏於民間,清朝時收入皇宮,現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畫中是山東省濟南市北郊鵲山和華不注山一帶的風景,左圓者為鵲山,右尖者為華不注山。

趙孟(1254年-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中國吳興人,宋室後代。元代官員,書畫家。其妻為元朝畫家詩人管道昇。元朝畫家王蒙的外祖父。

元 佚名《元人秋獵圖》

設色絹本 手卷 縱59 橫1240釐米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元人秋獵圖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元人秋獵圖》卷,畫面無題款,鈐有清內府諸璽。作品描繪了北方少數民族在高山密林間行軍、圍獵、休憩、露營的情形。畫卷以人物活動為主線,山水樹石作為場景鋪墊,既是人物活動展開的背景,又形成各段情節之間的自然間隔和過渡。

十二米的長卷中場面宏大,情景眾多,共畫有七百餘人,人物身份不一,有的衣飾華貴,氣宇軒昂,被眾人簇擁,儼然王族之相。多數是兵將勇士之屬,其中甚至還有女兵的身影。

2016年在保利華誼首屆藝術品拍賣會上以6325萬元成交,由匿名買家購得。

明 藍瑛《秋山漁隱圖軸》

紙本設色,畫芯139.5×45釐米,外圍265.5×65釐米 天津博物館藏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秋山漁隱圖軸

清 趙之謙《枝頭秋色圖軸》

紙本 設色 150 x 48cm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枝頭秋色圖軸

趙之謙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趙之謙的篆刻成就巨大,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都從他處受惠良多。

近代 張大千《唐人秋獵圖》

紙本設色,立軸,縱139釐米,橫66釐米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唐人秋獵圖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藝術欣賞」從宋徽宗趙佶到近代張大千,看中國繪畫中的秋天

局部

《唐人秋獵圖》色彩豔麗,筆法精緻細膩,精妙絕倫,堪稱是大千先生仿古之作中的至精之作。畫中描繪早秋時節,坡坂之上,兩位面貌英俊的美少年正騎著駿馬,緩步行進在狩獵途中。這幅畫2013春拍,以3700萬成交。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